题记
道场普渡祭幽魂,
原有盂兰古意存。
家家香火路边插,
刀山火海庆中元。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到了,长汀俗称七月节,也叫七月半,是纪念祖先、奠祭亡人的节日。此时此刻,作为在外的游子,我的眼前又出现故乡长汀,家家户户插夜香的情景:七月十五晚饭后,家家户户都点燃一大把香火,在家门口的路边一路插过去,在背风处还要点上蜡烛。这一晚,汀城街上人迹罕见,大街小巷沿路两旁都插满了香火及蜡烛,黑暗中火星闪闪烁烁,处处可闻袅袅的香烟,全城一片肃杀之气,颇有鬼节之气氛。
外地都是七月十五过节,而汀城却是七月十四日过节。为什么汀城会在七月十四过节?相传元代某一年七月十四,汀城百姓都在做好节日祭祖的准备工作,打扫厅堂、神龛,准备三牲祭品等。
突然官府得到飞马传报,说鞑子正从江西方向朝汀州杀奔而来。全城百姓闻报,只好匆匆忙忙祭祀祖先提前过节,然后携家带口躲入城郊山中。七月十五那天,鞑子果然杀入汀城,见城内空无一人,一怒之下纵火焚烧,使汀城成为一片火海。从此以后,汀城人都视七月十五为不祥之日,改为在七月十四日过节了。
汀城七月节还要举行打道士醮活动,有惊心动魄的“上刀梯、过火海”的表演。“上刀梯、过火海”分别于七月十五日和七月十六日在汀城的两个地点举行,七月十五在“县前坪”举行,七月十六则在“桷子树坝”举行。
“县前坪”位于汀城县前街,过去这里没有人家,是一片空旷的开阔地,所以被称为“县前坪”。桷子树坝位于汀城太平桥与丰桥之间,过去是一片荒坝,坝内有许多高大的古桷子树,故称。以上两处都可以容纳很多人,便于表演和观看,所以历年七月节道士醮,都选择在这两个地点举行。
“道士醮”共5人,其中上刀梯一人,过火海一人,念经一人,另有两徒弟打下手做些准备工作。上刀梯的圆木柱及20把杀猪尖刀是由道士准备好,过火海的木炭则必须筹款购买。道士醮的费用全部由商店捐款解决。
上刀梯和过火海都是在晚上举行,当天下午就在县前坪中央竖立好了刀梯。刀梯是一根长约三丈的大圆杉木柱,左右两边各插上10把杀猪刀,刀刃向上。晚上约7时半左右,先由道士吹长号请神,分别向东、南、西、北请四方神仙,请神后要念经,约10余分钟,念经完毕就开始上刀梯了。
上刀梯的道士打赤脚,穿黑色长裤,裤脚打上了绑腿,上身穿无袖对襟白色短褂,腰间扎上一根红绸布。上刀梯之前,道士先绕场走一圈,活动手脚,口中呐喊,并做拳打脚踢状。然后,走到刀梯的柱子下,抬头向上观看,并用手摸摸刀刃,张嘴吐舌,故作害怕的样子。少顷壮一壮胆,吐口沫在手心,双手一搓,稳稳地抱住圆柱,左右两脚轻轻地踩在最底下的两把刀刃上,随后一左一右脚踩刀刃向上攀登,登上柱顶还要在顶端跷腿一坐,并向观众扮鬼脸。随后要做金鸡倒立和单腿站立等惊险动作,围观的人群个个喝彩,惊叹不已。随后一左一右下来,到最下面一把刀时,纵身一跳稳稳地站在地上,双手抱拳向观者致意。观众又爆发出大声的喝彩声和鼓掌声。上刀梯全凭真功夫,没有任何的保险绑带。
过火海,要先将大约三担的木炭点燃,木炭烧得通红后,用耙子将木炭耙成宽约50公分、长约7—8米左右的火炭路。这时道士赤脚赤膊,手上端着一大碗食盐。只见他抓起一把盐撒向火炭,火炭马上腾起一股青烟,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道士大叫一声,一边快速地撒盐,一边疾速在火炭上奔跑而过,阵阵青烟中道士赤脚踏过火海。过去后双腿安然无恙,他还特地在地板上跳跃几下,以示脚底完好无损。
此图片来源网络
过火海结束后,汀城七月节“道士醮”也结束了。
摄影:阿澜映像
手机摄影:紫衣
张鸿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