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这个村列入年重点改善提升的历

5月,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年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15个”。省级重点扶持南靖县梅林镇、浦城县观前村、古田县前洋村、周宁县陈峭村、长汀县中复村、永春县西安村、三元区龙安村、北岸开发区港里村、德化县云溪村、上杭县兴坊村、永安市沧海村、永定区岩太村、邵武市横坑村、云霄县阳下村、蕉城区赤溪镇等15个镇村开展保护整治。

01南靖县梅林镇

梅林镇位于南靖县西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梅林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全镇拥有方圆土楼多座,被喻为“土楼王国”,有风景秀丽的“南华岩”,独具特色的“天后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贵楼”和“怀远楼”,目前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景区。镇内还有著名景区云水谣古镇,是梅林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旅游景点。

梅林是漳州市著名的侨乡之一,旅外侨胞有多人,主要分布在缅甸、印尼、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

02浦城县观前村

地处福建省浦城九石渡自然景区境内的观前村,是个具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自古以来为中原入闽重要水运码头之一。

观前在南朝就得到开发,已有航运业,唐代就比较繁华。自宋以来,已是浦城至建瓯一带的重要水运码头,为商贾仕宦北上中原、南下福州的必经之路,也是物产集散的重要码头。兼之此地风光秀丽,过客均在此停舟系泊,沿溪酒肆歌楼、客舍货栈密布,街市甚为繁荣。

观前村保留有大量古建筑。沿溪的古码头、吊脚楼;卵石路面,建有凉亭的古街;深宅高墙的四合院;规模巨大、壮观的水东社、关帝庙、观音阁、谢氏宗祠、叶氏宗祠、张氏宗祠等公共建筑,保留有宋至明、清历代建筑风格。

旧时,溪中船排往来如梭;埠岸酒肆歌楼鳞次栉比;街中游人客商摩肩接踵,曾有“歌舞繁华之地,名人过化之乡”之美誉。南宋爱国大诗人谢翱的故居就在观前村。观前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块明万历元年()的《皋羽谢先生祠记》石碑。历史上南宋文学家江淹、宋代的朱熹、明代的徐霞客都在此驻足并留下了赞美这里山水的诗文。文化积淀异常丰厚,年曾被福建省政府评为历史文化名村。

03古田县前洋村

前洋村历史悠久,六七十栋明、清、民国古民居整齐排列,中无间杂,十分罕见,高墙深院,飞檐翘角,门窗雕刻十分精美,现在大都还住着村民,和先辈一样过着知足自乐的小日子。

村庄生态优美,拥有保存完整、文物价值较高的明清古民居群;红色旅游资源丰实,是早年闽东地区重要革命根据地。近年来,该村致力于食用菌与养殖产业的发展,并迎合卓洋乡的规划,打造“红色之旅,古韵前洋”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得到了村民及乡贤的大力支持。

前洋古民居总共有六七十栋,明朝古居有十几栋,清朝约50栋,民国5栋。整个村子集中有三个时期的建筑群在全县是仅有的。而且集中连片,或三栋五栋,户户相通,这样的古建筑群是非常少见的。更难得的是,这些建筑群与整个村的风水池、防火墙、炮楼以及每家每户之间构成明通暗连的防火防劫体系。

村庄依山傍水,四周连绵起伏的青山,村中两条小溪汇聚流入鳌江流域,形成了“前挂金牌,背依翠岫”、“五鲤游洋中,双龟把水口”,"左蛤蟆山,右神鸟"的风水宝地。“五朝齐列一村落,一眼望穿千百年”,前洋贯穿宋、元、明、清、民国5个朝代,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述说当年的繁荣昌盛,每一步,每一景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04周宁县陈峭村

陈峭村,位于周宁县西南部,距县城45公里,西北与政和县西岩村接壤,距洞宫山风景区4.5公里,西南与屏南鸳鸯溪一水之隔,村落周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属鸳鸯溪东岸。村落海拔米,村内最高峰石马顶米,境内山峦叠嶂,怪石嶙峋,石壁如削,险峻陡峭。历史以来被命名为“中村峭”、“张家峭”“陈家峭”“陈峭”。陈峭村名延用至今。

陈峭村有着“闽东西双版纳”之称,海拔米,村周围古树奇石密布,山峦叠嶂,怪石嶙峋,险峻陡峭。“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将人间”,在陈峭能看见最美的云海,云海以它变幻不定的身影赋予这座村庄以神奇的色彩,使它更显得妩媚动人。

近年来,陈峭村挖掘旅游资源,筑巢引凤,该村外企家陈氏五兄弟回乡投入巨资完善村中基础建设,在老促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扶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陈峭景区,当年阻碍发展的荒凉山头,如今却成了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05长汀县中复村

中复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南大门,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城42公里,距南山镇政府7公里。中复古名钟屋,自唐代开基以来,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中复村有“红军长征第一村”之称。年9月下旬,在这里打响了著名的“松毛岭保卫战”,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松毛岭与6个师的-军队展开了7天7夜的恶战,9月30日在观寿公祠前万人誓师后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屋村是红军长征真正的“零公里”处,是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

中复村有丰厚的红色文化。有诸多革命遗址:松毛岭阻击战指挥部旧址、红军十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旧址、红军征兵处旧址、红军二十四师师部旧址、医院旧址、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牌、抗日宣传漫群画群遗址、红屋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水角哩九厅十八井。此外,12座客家人围龙屋与红色资源交织在一起,距今三百多年历史,保存较为完好,附近官坊石峰寨自然景观、野生桂花群落、龙象山自然景点引人注目。

06永春县西安村

永春县五里街镇西安村地处闽南千年古镇——五里街镇的核心区,是省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辖区内的老街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境内有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岩室、翁公祠),有清至民国的传统古街巷,分布众多明清至民国时期的闽南传统古建筑。西安村也是永春县商贸文化之源,是成就东南亚“无永不开市”传奇的源头。其中,西安村许港是“海上丝绸之路”内地首站码头之一,是山海货物交流的重要集散地,德化和永春的瓷器、茶叶从这里出发,远销东南亚和欧洲、非洲。目前,《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西安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西安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规划》等已报批实施,年当地政府拟投入多万对周边环境及重要景点进行修建。

07三元区龙安村

三明莘口龙安村,地处深山密林间,但号称“福建的布达拉宫”。民居错落有致,雕龙画凤,村民自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是正宗皇统后裔。这些淳朴村民实际是李世民兄辈、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祥的后裔传人。在历史更迭中,其后裔为避武朝(武则天)祸乱与清算而躲进深山老林,但依稀维护着李氏皇族血统的高贵与尊严,后辈也先后出过一些文臣武将,成为闽省僻远乡村的传说与荣耀。而无比优越的生态与特立独行的古堡式建筑,号称福建的“布达拉宫”,整体呈旗阵令字风水布局,显然非八闽一般村野可为,成为漂浮在云间的山村传奇与历史人文迷局。

08北岸开发区港里村

港里村是个远在城市喧嚣之外的遥远渔村,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港里古村虽容颜老去,却文脉犹存,在收获了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荣誉后,又被列入第一批福建传统村落名录。

港里村,古称贤良港,又名黄螺港,是一个背山面海的繁华渔村。虽历经沧桑,村落格局保留还算完整,保存着不少乡土建筑。岁月在这里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痕,大到一座座完整的古建筑,小到这建筑上的一个小构建。

港里村与湄洲妈祖祖庙隔海相对,是妈祖信仰文化之村。村里随处可见的是与妈祖信仰相关的建筑,如妈祖祖祠、天后圣殿、受符井等。千百年来,妈祖被尊为四海之神,成为航海者的精神支柱。港里这个小渔村,能够代代相守,任凭世事变迁,即使是清初截界也没有让它消失,想必与妈祖信仰文化的延续与支撑密不可分。

09德化县云溪村

德化县杨梅乡云溪村位于泉州、三明、福州三市交界,森林覆盖率高达86%。这里的干栏式建筑风格自成一统,“戴云山筑”传统建筑占比达77%,座古老房屋依山而建,宛如苗寨。

10上杭县兴坊村

兴坊村地处闽粤两省交界地区,位于中都西南部。村内山青水秀、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拥有天然优质丰富水源,人杰地灵。

兴坊村位闽粤之间交通要道,自宋代开基建村以来,即成为客家人不断迁移与漂泊的一个安宁驿站。初,有伍、吉、华、胡、罗、郑、黄、林姓在此开基,现存黄、郑、林三姓,和睦共居,人口多人。数百年来,先贤们在此披荆斩棘,辛勤耕耘,艰苦创业,留下光辉足迹,流传至今的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狮武术。更为可喜的是,保存了一批优秀古建筑,有南宝塔遗址、南宝寺遗址、社下神坛以及郑氏祠堂、黄氏祠堂、慕和堂、中和堂、书香堂、古井、生态禁碑、何氏古墓等古建筑以及古驿道等古迹。特别是建于明代的慕和堂,雕龙画凤、富丽堂皇,结构精巧,饰件精致,系我县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传统古建筑,继承了客家民居特色,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构建了村庄最美丽之风景。漫步在这些建筑里,我们感受到了先贤的智慧与汗水;仰望这些建筑,我们可追寻这些房子里走出去的名人贤者,寻找到博大的精神源泉。他们,是我们村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11永安市沧海村

沧海畲族村位于永安市东南部,距永安市城区43公里、青水集镇1公里,毗邻县道,交通便捷,是青水畲族文化旅游规划中的首要景区。全村属高山地区,丘陵地带,平均海拔多米,属典型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华南型气候,植被以森林、毛竹林、常绿阔叶林居多,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

  沧海畲族村历史悠久,早期住有“田、孔、杨、蔡”四大姓,后杨家大发,就想方设法进行改溪,由此“溪变田、田变溪”,船可舟游,成为沧海之势,故取名“沧海”。自此,沧海有“十里澄江下、一碧武夷水”之誉。现居住在沧海的畲族钟姓于清乾隆二十年由青水汀海圆安坂和际头城楼厝两村开枝来沧海积庆祠居住,至今约年。

  具有悠久历史的沧海村民风纯朴,是民俗文化相对集中的地方。部分古民居墙壁上写满当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地时留下的长征标语;村里有一支由50岁以上老人组成的“夕阳红”七星鼓乐队,其曲目全是由畲乡传统乐器来演奏,是祭奠祖先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还有代表永安市争创魅力城市赴京展演的“打黑狮”队一支,其表演融入畲族的传统武术,含铜锏、铁尺、双鞭、双钩、钢刀、棍棒、长矛、金箍圈、狮鼓等十八般武器,是祭奠祖先、颂扬先祖功德的一种纪念型游艺活动,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该项目已成为福建省民间艺术成员单位。

12永定区岩太村

岩太村地处福建省永定县陈东乡风景秀丽的东华山南麓,海拔-米,山地面积0亩,人口余人,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土楼村。村内有世界最大的土圆楼——福盛楼,直径81.6米,楼内有山、楼外有楼、层层叠叠、辉映成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秀丽的田园风光。年11月9日根据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公示,龙岩市永定区陈东乡岩太村拟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13邵武市横坑村

横坑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桂林乡境内,是革命老区村,省级生态村,闽江源头,第十一届邵武市级先进村。

横坑村至今还较完整保留明、清时期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60多座,均为青砖碧瓦,纯一色明清建筑,大门和大厅门均以石条为框,门框三围浮雕松鹤、祥云。厅内百年壁画色彩依旧鲜艳,每扇门、窗上雕刻的图案各不相同,都非常的精巧。年11月,横坑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14云霄县阳下村

阳下村(原名阳霞村),位于漳州市云霄县城东南郊,漳江中下游的三角洲地带,因村子北面是大臣山,四周清溪环绕,四时有霞光焕彩,景色绚丽,所以取“名山之阳,丹霞呈祥”为村落名。阳霞村名从宋代沿用一千多年未改变,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简写为阳下村。

阳下是方姓人聚集的地方,开基始祖叫方国礼,元代的时候就到这儿,所以他的后代统称“云阳方氏”,现在在云霄县境内就有将近6万人的人口,分布在整个县区里面的56个村社街区。阳下村有东西南北中五个社,分布着大大小小24间修葺一新的宗祠群,一千多年的开漳第一代方氏祖先昭德将军方子重祠,和七百多年的方氏家庙“孝思堂”坐落于中央社,庄严肃穆,古朴精致,其派下的小宗祠:致爱堂、咸正堂、台南方氏祖厝、绍敬堂等相伴左右,形成了罕见而又壮观的宗祠群。

15蕉城区赤溪镇

蕉城区赤溪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闽东茶乡。她坐落在美丽迷人的“闽东明珠”——霍童溪之东,属省级环保示范镇。古称雁乐里,又称安乐里,后改为赤溪至今,有“茶乡”美誉。

近几年来,赤溪镇接连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美丽宜居小镇”,赤溪镇政府通过整合政策、项目、文化、资源等多重优势,对镇域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进行“升级”,突出做好“一溪、一带、一园、一街、一居、一场”等“六个一”建设。即继续延伸打造好一条生态“雁乐溪”;沿赤溪二级公路建设一条约10公里的乡村风情“景观带”;依托文昌阁打造一座传承“八德”文化的农民休闲主题公园;构建一条乡土韵味浓厚的特色中心街区;结合赤溪村中国传统村落定位,加快古民居保护和利用;结合乡村旅游和群众文化休闲,利用旧区改造建设一座人民文化广场。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激活产业互动,增强城镇发展竞争力。

来源:福建美丽乡村福建日报

点击发布:求职招聘|房屋租售|好店抢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ly/4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