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医院,不仅规模大,故事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41411.html
导读

大家好,又到了一周一期的“周五话瑞金”专栏,今天瑞报君要医院,医院,那可不一般,这是一所技术医院,曾经医治过很多红军伤员,为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瑞报君就带大家一起去探秘下这医院。

位于叶坪乡朱坊村医院是中央苏区技术医院。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医院为保障军民健康,提高红军战斗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医院的支持,红军才能取得一次次反围剿的胜利。近日,记者在当地村民朱水明的带领下对这个曾经救治过无数伤员的医院进行了探访。

医院究竟有着怎么的一段历史呢?一起往下看吧~~

医院迁至瑞金

年10月,中国工农革命军在江西宁医院,这是医院。

江西吉安县东固农民暴动后,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三师七、九纵医院。

年10月,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在东医院,有十来张病床,医护人员10余名,主要是用中草药治疗伤员。

年6月,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蛟洋石背医院,这就是古田会议医院。

医院几经迁徙和更名,医院、医院等。

在年至年间,东固瑶下、山坑、医院统称医院。

年2月,为配合红军攻打吉安县城,工农红军在富田云楼山中村创办医院,院长为胡崇瑞,有医护人员40余人,人手紧缺时,还从群众中调用一批勤杂看护。

医院设备较好,中西药较充分,能采用麻醉术,能做截肢手术。

医院旧址

年10月,红军占领吉安后,毛泽东通过罗炳辉介绍,医院院长戴济民的帮助下在青原医院。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期间,医院迁往东固敖上村,毛泽东、朱德在发布的有关作战命令中曾经提到:医院。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开始后,医院迁至兴国茶岭,医院,下设四个分院,医院院长。

年,中革军医院进行了分类,根据任务的不同,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和残废院。

医院成为红军军医学校(后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医院。

年3月,医院迁到瑞金,成立医院,傅连暲任院长。

同年8月,红军卫生学校迁到瑞金朱坊后,医院同红校医院合并。年4月,医院,傅连暲任院长。

医院功能齐全

今年52岁的村医院附近,小时候他就常从父辈口中获知当年医院驻扎在洋江下的一些事情,每次聆听,他都非常兴奋。

据他讲述,医院所在地都是朱姓村民的宗祠,医院要驻扎,村民们都纷纷腾出房屋。

朱水明说,贤达公祠当年住着儿童团,大概有四五十人的样子,他们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平时的任务就是参加训练和护理伤员,做一些打下手的工作。

世医院住院部所在地,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经过了7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住院部仍可探寻当年的一些足迹,偌大的祠堂被分割成很多小房间,每个房间大概10来个平方。

当时的医院分为中西医科,设政治处和总务处,有员工多人,成为中央苏区技术医院和医学技术中心。

完素公祠

“这个完素公祠是当时的实验室,很多医学实验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朱水明介绍说,小时候听父辈们讲,实验室是红军卫生学校的一部分,是比较秘密的地方,一般只有领导和医务人员可以进去,伤员和村民是不能随便入内的。

据史料记载,红军卫生学校驻扎在朱坊时,人数增加到四五百人,除军医科外,还开设了保健、药剂等专业和卫生员训练班。

学校的教学条件有了改善,设有图书室、模型室、标本室、动物实验室、解剖室、细菌培养室和检查室,还有化学实验室和瓦斯预防研究室等。

红军总卫生部决定将医院(医院)医院。

学校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教学制度,划分基础、临床、实习等教学阶段,教学机构也日趋健全。红军军医学校从创办到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时,先后共培养军医多名,培养卫生长、卫生员、药剂师、护士等四五百人。

跟着朱水明,记者来到振裔太公祠,医院的门诊部,每天都要接待各类伤员,医院里人员出没最多的地方。

“那时候除医院看病,一般的百姓也能在这里免费治病。”朱水明说,医院驻扎在朱坊时,王稼祥和瞿秋白等红军领导人曾经在这里治病养伤,医院检查指导工作。

当时的院长傅连暲无论是领导能力还是业务能力都非常高超,为此年4月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华中华》发表专题文章“红匾送给捐助巨产的傅院长”,称赞他是“苏区第一个模范”。

年10月,中央医院随红军主力部队转移,开始了漫漫长征路。6年,当地群众集资对医院旧址进行了部分修缮,8年中国医院捐资对旧址进行了系统维修,并在此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医药学子前来寻根问祖。

村庄面貌大改善

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老区人民欢欣鼓舞,纷纷参与土坯房改造,朱坊村民加入其中。

在全体理事会成员和改造户的努力下,如今规划有56户的洋江下土坯房改造点大气建成,改造户全部搬进入住。

如今的朱坊村风光秀丽

借助田坞片区综合整治的东风,如今的朱坊村在村庄整治、现代农业、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改观,一个整齐漂亮干净的新朱坊已然呈现在世人眼前。

“相信在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我们朱坊人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朱水明告诉记者。

说到医院,就不能不提一位传奇人物,他是谁呢?

“红色华佗”傅连暲

傅连暲(年-年),字日新,福建省长汀县河田乡伯公岭村人。

年参加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随在长汀教会工作的父母进入长汀,就学于长汀一中,医院的亚盛顿医馆,医院院长。

年8月,南昌起义军路过长汀时曾收留起义军的陈赓、徐特立等医院治疗。

年,红四军入闽后,医院积极收治红军伤病员,年1月创办“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培训60多名红军医务人员。

同年秋,应毛泽东的建议,医院改名为医院。年初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医院迁往瑞金,成为中医院。

“红色华佗”傅连暲

年10月参加长征,以他的妙手医术保证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王树声、邵式平等大批中央领导、战士的健康,在军中有“红色华佗”的美誉。

到达延安后,历任中央总医院院长,中央军委总卫生部副部长。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5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卫生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后勤卫生部第一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中共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年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文革”期间遭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于年3月29日被迫害致死,终年74岁。

年,中央军委为傅连暲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傅连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卫生工作创始人之一,在发展中西医,普及祖国医学,培养医学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ly/5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