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福建省长汀县
记者
万存灵
电视剧《井冈山》片段这是电视剧《井冈山》的片段。里面提到的长汀,是继井冈山之后,中国革命一个重要的根据地,别名汀州。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活战斗过。我的蹲点就从这里开始。
长汀古城夜景长汀县电视台提供
长汀在福建有个家喻户晓的别名,叫“火焰山”。上世纪80年代,由于乱砍乱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那时的长汀,山岭上光秃秃的砂砾一片赤红色,像一簇簇燃烧着的火焰,就如同西游记中描述的火焰山一般,故又得名“火焰山”。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非常关心长汀老区的发展和群众生活,为老区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从年5月起,他曾先后五次来到长汀。年11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专程到这里视察、指导水土保持工作,发出了“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号召,决心治理长汀水土流失。指出要用10到15年时间,争取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随后长汀开启了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
长汀县水土流失原貌图沈腾香提供
把“难坑”打造成“银杏水乡”的村支书
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的村支书沈腾香给我讲述了“火焰山”的来历。
“沈腾香:“因为没有植被,太阳晒下去的温度很高,山上像河田它上面都是沙孤头,很小的很小的像水晶石一样的。侧边看上去真的跟有火焰一样从地上冒起来的,就是有一种像蒸汽一样的感觉,真的像火焰一样。”
”如今的南坑村村部央广记者万存灵摄
55岁的沈腾香,32年前从娘家河田镇嫁到策武,用她自己的话说,真是从一个穷地方嫁到一个更穷的地方。那时的南坑因为贫穷也被称为“难坑”。
南坑村20年前村貌沈腾香提供
“沈腾香:“当时就说长汀哪里苦就是河田加策武。为什么会苦?就是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基本上种东西都种不出来,你种的差不多了,让水冲又没了。”
”个子不高,一头短发,皮鞋上沾着些黄泥,是这位女支书给我的第一印象。这位外来的媳妇如何当上了村支书?村民们面对我的疑问,不约而同的指向了村里的果树。
沈腾香(左)在种树长汀县宣传部提供
“村民袁必善:“沈腾香97年上任当书记的时候,村里面有个别同志谈论,男同志都干不好的事情,女同志能干好吗,就是很多议论纷纷。”
”年,她领头带着村干部上山种植油萘,结果当年就见了效益,这一下村民都信了沈支书。第二年,南坑村多亩荒山全都种起了果树。如今的南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银杏水乡”。
南坑村银杏水乡长汀县宣传部提供
“沈腾香:“我要做我就做好,做不好我就走。我那个时候也比较年轻,30出头,是有一股干劲。”
”承包荒山办林场的造林大户
在长汀,沈腾香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在沈腾香的老家河田镇,有一位造林大户同样也被当地百姓口口相传。
刘静美把光头山变森林央广记者万存灵摄
“刘静美:“从这边开始是我征田种的林木。这棵树也是我种的,你看那土地荒掉种得一棵一棵。这个叫水杉。”
”每当有人来访,造林大户刘静美就喜欢把访客带到他的林场。
刘静美当年为造林建的房子央广记者万存灵摄
“刘静美:“我到现在为止开了4条路,造林亩,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事,让长汀的山长得更绿,水长的更清。”
”年,刘静美承包荒山办起了林场。如今的佛子岭和相见岭已经成了多亩森林,从光头山到绿满山。
但实际上,如今这位造林大王曾经却是一名国营林场伐木工人。用他的话说,以前专门砍树,现在专门种树。
如今的山林里养着蜂箱央广记者万存灵摄“刘静美:“长汀县的楼子坝林场、中璜工区、小金伐木场,我可能也将近砍了大概有1万立方米的木头,这几年我种的树不止1万立方米。我就认为把生态的东西破坏了,我个人破坏多少,我勇敢地种这么多回去,对国家也是一点点点微薄贡献。你也不种,他也不种,这个山上靠谁?”
”刘静美说到也做到了,他带着近千人的团队一起上山,十多年多里就只做了这一件事:种树。
央广记者万存灵采访造林大户刘静美
一个人种绿一座山的“断臂铁人”
蹲点第三天,我认识了被称为“断臂铁人”的兰林金。
在三洲镇的红旗岭,天刚蒙蒙亮,兰林金就开着他的农用拖拉机拉着两吨化肥向着山顶驶去,一路上他的拖拉机经过走走停停,终于拐上了30°的山顶。
兰林金视频
“记者:“您每天上来主要做什么?”
兰林金:“我主要是施肥,每天都施肥,我们一般都拉两吨。”
”今年58岁,个子不高,但黑又瘦。兰林金是一名退伍军人,年,在广东打工时因为一次意外爆炸,让他双臂残断,一眼失明。曾一度想要轻生的他,经过三年思想斗争最终决定重新活下去。
“兰林金:“我就是要自己努力去学习,自己学会来治理。一次两次衣服掉到地板上,自己跪着去捡。一次两次十次八次的,就是慢慢去练。”
”年,经历了养鸭、种烟、养鱼、栽芋头的一系列失败后,兰林金承包了离家10公里的红旗岭亩荒山,种起了油茶。挖坑、栽种、浇水、施肥、开路,一个人,一把锄头,手臂和胸脯也不知道磨破了多少次。
兰林金在种树央广记者万存灵摄
“兰林金:“那时候用锄头,我是用嘴夹住的,又靠胸脯挺着的。胸脯、手臂底下,烂了又好好了又烂,以前我一个老奶奶,她每天都要给我涂药。”
”然而第二年,连续三个月的干旱导致前一年栽种的油茶全部枯死。倔强的他不但重新扛起锄头,还逐个山头修建起蓄水池,开坏了6台三轮摩托车。他说,乡亲们借来的钱不能就这么没了,再累也种下去。
“断臂铁人”兰林金接受央广记者万存灵采访
“记者:“种一棵油茶下去,您要花多久的时间?”
兰林金:“差不多最快的话也是在5、6分钟一棵,最慢如果是不好挖的话,差不多十分钟左右。”
记者:“您当时自己有没有数过自己种了多少棵的油茶?”
兰林金:“全部的准确数字是没有,大概是知道,2万多株,我自己亲手种的。”
”被兰林金种绿的荒山央广记者万存灵摄
把婚礼办在葡萄园的“新农人”
即将告别河田镇时,我认识了比我大两岁的赖斌,三年前他和两位小伙伴回乡成立了生态农业公司,建了生态旅游园。说起人生规划,赖斌就像一位激情澎湃的梦想演说家。
“赖斌:“我现在目标是做一年四季采摘,一年四季采摘的,葡萄刚好是暑假的时候,人流量比较大,所以我主攻葡萄,那接下去还有寒假,寒假我果冻橙这一块我也种了很多。”
”赖斌的葡萄大棚央广记者万存灵摄
去年春天,他把自己的一块葡萄大棚打造成西式的婚礼礼堂,还给自己刚出生的女儿取名小葡萄,寓意着自己的事业在家乡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赖斌:“我结婚是在这边结的。就是在自己的果园里面,我自己都很感动,我孩子叫小葡萄,我也希望我孩子爱这个东西。就觉得看到葡萄就好像看到我自己的小孩一样,慢慢茁壮成长。”
”赖斌和他的“小葡萄”赖斌供图
点击视频,看花果山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从今天开始,中国之声推出大型主题报道《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足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50多名记者深入偏远乡村、城市社区、工程现场、科研院所……蹲点调研,充分展现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充分体验新征程上人民的奋斗精神。
往期回顾:
中共“进京赶考”的起点如今什么样?
足迹
中共“立规矩”的地方今天怎样执行规矩?
足迹
解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进京瘦身三次走了17天,如今……
足迹
北斗导航+无人机+...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接地气的用法了
足迹
马背上建校,如今同层换教室要走8分钟,这是什么“神仙”学校?
足迹
全国人民用的铅笔,5支里有3支来自“光腚屯”
足迹
太美了!这梯田不是江南,是“中国薯都”
足迹
让肿瘤消除,让土豆增产……核技术竟然还能干这些
足迹
记者进入核反应堆厂房,迷路了……
足迹
一堂课:涨知识、超有趣、还能扶贫!想来试试吗?
足迹
河南兰考的红薯,北上广卖到几十块一斤竟然还供不应求
足迹
“蔡家崖”专列带你去吃啦叨叨,“小延安”如何成为红色旅游“爆款”?
足迹
这个“与世隔绝”的古老神秘民族,就这样“一步跨千年”
足迹
从原始社会直接走来的他们,把一切最好的都给了孩子
足迹
这个巨坑有32个故宫大!当年曾被印上人民币,如今……|足迹
这个地方名叫海子,比海子的诗还要美……
足迹
假期过半,再不来这里看看就等八月吧
足迹
你知道“西海固”吧,有没有想过去那里看山花?
足迹
这个作家柳青曾经住了14年的村庄,如今正在“二次创业”
足迹
那个传奇的大陈岛,如今成了大黄鱼“咕咕”叫的网红打卡地
足迹
车厘子吃到饱,出门就逛免税店,郑州+卢森堡这条空中丝路有多牛?
足迹
从90分钟到3分钟,他们如何与地震波赛跑?
足迹
如果没有它,珠三角会多出50座大型火电厂
足迹
记者跟喜提热搜的“风餐兄弟”走了一圈,差点哭了
足迹
守卫三峡大坝,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足迹
这里美到窒息,为何慕名来旅游的人却难以久留?
足迹
见面在机场,庆功吃包子,都有“强迫症”……他们的产品却全球都看好
足迹
沂蒙老区的“逆袭”: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足迹
不仅“半条被子”能留住游客,这里吸引人的还有更多
足迹
这支部队组建27天就参加抗美援朝,如今……
足迹
每天多营业6分钟,这里的便民之门开了几十年
足迹
从前慢,是路途远;如今慢,只因我心里放着你
足迹
神秘港口、神奇列车、神圣职责,这里是……
足迹
世界最快,中国最忙,京沪高铁靠这个操作领先国际!|足迹
70多年前“分马”的屯子,如今汽车换着开
足迹
造中国人自己的“千里眼”|足迹
你没见过的“百变”雷达,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足迹
这般拼命,这般质朴,生活怎会辜负这里的人们!
足迹
西藏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地方,今天……
足迹
一年网销9个亿,多肉控,看这里!
足迹
从寸草不生的南海戈壁到美丽可爱的海上家园——带您走进西沙中建岛丨足迹
这群士兵能挡烈日狂风,更能守卫我海上疆土
足迹
神秘神农架,追踪金丝猴……
足迹
天津自来水由苦变甜的那天,有些老大爷都流泪了!
足迹
“万州烤鱼”这么火,背后是一座移民城市的新生
足迹
这座中国核武研究基地,在深山里秘密隐藏了23年
足迹
绝密基地解密之后……
足迹
这个地名一口气念不完,这里的故事一整天说不尽
足迹
你家的家具很有可能来自这个4A级景区
足迹
因为这些海上移动城堡,中国远洋货运拿下全球多个第一
足迹
在海拔米的唐古拉山上坐火车是什么体验
足迹
远方不再是远方,家乡不仅在心上
足迹
真·炫舞蓝天,他们用高难特技书写中国气派丨足迹
他们说:在这里当工人,真精彩!丨足迹
干湿有害可回收,垃圾分类倒计时3、2、1……
足迹
飞跃“空中禁区”,“世界屋脊”不再遥远
足迹
在这个“天边机场”,记者想一口气吃二十个包子
足迹
主创人员
总监制:蔡小林
总策划:高岩
审稿:李谦
记者、视频制作:万存灵
新媒体编辑:周文超
视频部分素材提供:龙岩台黄琼娥、长汀县电视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