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武夷的千年团聚长汀赖氏回秋溪认祖归

中国人的宗族血缘纽带和认同,是爱国爱乡的基础,吾祖吾乡养育我,敬祖爱乡理当然。慎终追远的祖宗崇拜是一种初民信仰,它能激励人们勇敢前行,实现生生不息的民族生存价值。

福建长汀县的赖氏,岁月变迁,而敬宗重祖的精神不变,终于在各种佐证和祖先的灵昭下,回到祖地石城赣江源镇秋溪认祖归宗。

秋溪,是本号主鸿森先生的故乡,是赖布衣祖师爷开办第一个催福楼授徒弘道的地方,也是其代表作《催官篇》的成篇落笔处。

大家进视频看看这里的人文胜景吧。

请先观赏此次认祖归宗的活动过程。视频分上下集,上集的赖由能宗亲讲话里有详细的赖氏源流考,长汀赖氏宗亲会赖梁臣会长详细介绍了其认祖的艰难历程。

视频由赖德玲拍摄制作。

(上集)

(下集)

下文,是鸿森先生讲述的《赣闽客家与走汀州》的语音转化稿(因是语音转化,所以难免表述没那么正式):

各位宗亲大家晚上好,刚才才云问到说“老师,听老一辈人说走汀州,长汀是不是汀州?”那么我刚好有点时间,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先从客家人的形成和武夷山的地理环境方面来说。

所谓的客家人呢,源自中原,就是以河南为中心,经过五次大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呢,是返迁的,前面那些迁徙呢,是包括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末年时期,北宋,元明时期。

然后第五次迁徙呢,是返迁的,那个是明朝,后期是嘉庆万历年间,那个时候呢,是开始闭关锁国,因为明朝的中后期,也是受到了东洋倭寇的侵扰。他们不仅侵扰了浙江沿海,江苏沿海,也侵扰了福建广东,是日本人和海盗一起的侵扰。所以的话,到了明朝晚期的时候,就开始闭关锁国,然后,包括清朝初年,他们也是闭关锁国。

明万历年间,为了防日本的倭寇。清朝初年,它主要是为了防郑成功。郑成功呢,他已经过台湾去了,他也自己建立了一个政权,那么满清的这个王朝呢,他要统一中国嘛。康熙皇帝,他就要去统一疆土,他因为福建总是会跟台湾有联系,所以呢,让福建和广东沿海的人往内迁50里。这样迁徙的话,沿海本来就人口稠密,人不仅仅是靠种地生活的,人也是靠海洋贸易和向海洋讨生活的,这样子的话呢,沿海人口密集的地方就往内迁。

内迁以后的话呢,它就是我们客家人的第五次返迁,沿海往内地迁嘛。内地更内一点的地方就继续往内迁。

在宋元时期,就是我们说的南宋和元朝的时期,这个客家、讲客家话的人已经形成了,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呢,他就返迁,就是从福建和广东返迁到江西,江西是他们的祖居地。所以呢,在江西,比如说在石城,他就分为老客家和新客家。石城赖氏宗亲呢,他是典型的一个老客家。比如说秋溪赖氏的,他是从唐朝初年从宁都迁过来的,而宁都的祖先是从三国时候的忠诚公从北方迁下来的,所以呢,他是典型的一个老客家,因为秋溪有多年的历史了溪。

老客家呢,他往往是从中原就到了赣南,赣南就去了闽西,闽西就去了粤东,也就是说从赣州到汀州,从汀州到梅州这样子路线,但是最后一次迁徙,他是返迁回来的。所以石城县大家都知道的,比如说我所知道的有一些姓氏,比如说横江姓李的,这样的人他就是新客家,他迁回了石城县以后呢,他只有两三百年历史。我们姓赖的人,他有新客家和老客家之分呢,刚才我们说到秋溪窝坵里这个小组的赖姓,他那里只有几十家人,他就不是老客家,我们秋溪村的有上万赖氏人口,这些是老客家,窝坵里那地方呢,它是从福建宁化再迁回来的,那么,所以他是叫新客家,他迁回来也就是几百年历史。

那么刚才我们说到客家的迁徙路线,五次迁徙和这个形成过程,然后我们现在就直接说到我们这赖氏。这个刚才也跟我们秋溪和长汀赖氏是有紧密联系的。其实的话呢,我们群里面的这些赖氏宗亲,很多都是受这些人口迁徙和历史的重大事件所影响。比如说长汀宗亲,他是从宋朝的时候,特别是南宋的时候迁过去的。这就是我们这里一直在讨论的四郎公和他的三个儿子,一郎公二郎公三郎公。那么长汀宗亲是奉四郎公为祖先,秋溪是奉唐朝初年的兰郎公为祖先。我曾经那个发过了我的祖先的吊图,蘭公到四郎公之间呢,是相差十几代。

这十来代呢,刚好是唐朝初年,一直延伸到了南宋初年。所以赖氏宗亲的话呢,他是在秋溪生活了十多代,包括兴建两个大祠堂,明禋堂和崇恩堂。那么生活了十多代后,因为唐朝到北宋年间呢,还算平安。唐朝和北宋年间呢,还有五代十国呢,他只相差了个年不到,那么南方的话呢,他也成立了一些个小国,时间比较短暂。那北宋初年的南方也还算平安,到了南宋的时候呢,就不断的受到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侵扰。早期就有辽国,后来就有金国,再后来又蒙古,就我们看说岳全传就看到了,金国里面不是有金兀术老是跟岳飞打吗?

南宋的时候呢,他其实北方的这个金国的人啊,他不断地来打,他也就是抢占南方的汉人的江山,南宋的都城是在杭州的。杭州是浙江的,他跟江西是两隔壁的省份了,那所以的话呢,南宋的江山,他也有年的历史,因为南方嘛,地理环境和土地肥沃,江西也是受到了干扰的,像我们石城这样的貌似是边缘的地方,其实也是算是南宋的一个重镇。金朝的人不断的打下来,侵扰着南宋,石城这里生活还有我们汉族的赖氏人在这生活的秋溪村呢。

秋溪也就受到了烧杀抢挘,这里姑且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其实的话呢,是四郎公长子一郎公,还有二子三子:二郎公三郎公,二郎三郎公其实都是上战场了,他们牺牲在战场上,但是他们留下了后人,二郎和三郎公的后人统统是在长汀的。二郎三郎公是一郎公的弟弟,更年轻,是更要上战场打的。一郎公呢,他是有老婆孩子的,所以一郎公夫人呢,她还葬在秋溪,就是我们说的秋溪的长桥龙乌鸦伏田形,这也许是他的前妻。我们只是推测,也许是他前妻,因为那个时候也是可以讨两三个老婆的嘛,然后一郎公和他的两个弟弟呢,去了长汀。

那么一郎公呢,这边呢,他留下了他的儿子,一郎公,我们都谱载是有六个儿子的,就是11郎公,但没有12郎公,12郎公,按我们推算,可能是二郎公和三郎公的儿子成为12郎公。一郎公他就生了六个儿子,而一郎公的长子11郎公,我们一直思考,有人猜想可能就已经内化在了秋溪的上祠,就是崇恩堂的子孙里面去了,也有人说他可能已经去了长汀,或者去了会昌县境内或者是宁化,这就是11郎公一郎公的大儿子。那么剩下的就是二儿子十三郎公。十三郎公就是我们说的崇恩堂的先祖,他距离崇恩堂这个始祖总共就隔了六代,这就是13郎公。

那么他还留下一个儿子,就是丹阳的,崇本堂的十四郎公。所以呢,一郎公他在江西石城这边就留下两个儿子。丹阳和这个秋溪呢,相距的距离是非常近的,只有不到十华里的样子,穿过石坑埂垄的山就到了,其实就是隔山而居嘛。两兄弟嘛,这就是一郎公的留在石城的两个儿子,十三郎公和十四郎公。还有十五、十六、十八郎公,但没有17郎公呢,据我们所推测,可能也是二郎公和三郎公的儿子就排行17。15郎公呢,老谱记载去了会昌或其他地方,但是都没有找到。

四郎公,就生了三个儿子:一郎公、二郎公、三郎公。一郎公是生了六个儿子,刚才我说了,十三郎公十四郎公,还有11郎公,后面那几个就是十五、十六、十八郎公呢。十八郎公在长汀,叫做小八郎公。他们六兄弟也许是一母同生,也许有嫡出庶出。也许第一代的四郎公和第二代的一郎公没有去长汀,但后来迁葬长汀,而一郎公的六个儿子,有留石城的,有去了长汀的。

那么接下来,我就把话题扯到汀州府。我们客家人呢,称为四州,赣州汀州梅州,还有河源和惠州,合称四州。早期的客家人呢,是形成于赣州,所以我们叫客家的摇篮。它其实就是指唐朝的时候已经就形成了客家人。所以呢,赖氏也成为赣南的和整个客家的第一姓,因为他是这个隋朝的时候,你姑且不说三国时期的忠诚公,就说隋朝的时候的仲方公赖硕和他的弟弟赖毅他们,已经是在这开疆拓土,把整个宁都建设的是非常繁华,一直往后面延了几代人,所以他们就眼红了,所以就把那个祖居地做了宁都州的州衙,所以导致赖家人就到处分居。散开来了也好呀,都挤在一起,那个居住也不大发人丁了吧。

我们就紧接着就来说说汀州。赣南是唐朝时候的客家人形成了居住的地方,那么汀州是宋元朝的时候客家人生活的兴旺之地,梅州是要到元明清以后了,闽西以前就有汀州的,这就是在民国以前解放初期,才把把闽西老客家八县分开为龙岩三明两地市管辖了。

解放以前闽西八县都是属于汀州管,这八个县呢,以前的闽西汀州的老八县是典型的客家,这些地方一直到现在还是讲客家话的,这是这八个县呢,分别是现在的三明的宁化、清流、明溪,包括现在的龙岩的长汀县、武平,上杭、永定和连城,这就是这个闽西纯讲客家话的八县,它原来的州府就在长汀。

长汀虽然是在武夷山的东麓,也是属于山区,那么古时候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也就不会人口流动这么大。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到民国期间的这多年历史里面,中国社会是受到了外来的社会分化和劳动分工的冲击,赣南闽西等地,由一个典型的农耕社会,就自己种水稻,种粮食,自己养鸡鸭猪鹅变成了开始要农产品商业化,这就是因为那个鸦片战争,已经开始打开了我们的国门。

对于赣南和闽西人来说,就进行了商品交换,就是农土特品和新型的工业产品和生活用品的交换,他们的集散地就在长汀。为什么这?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江河所决定的,长汀是我们中国的东南方的一条大河的源头,这条河就是在潮州和汕头入海的江,叫韩江,它的上游就是汀江,发源于宁化赖家山,当然它的上游还有梅江了,还有一条河,在梅州市的大埔县合在一起,那地方叫三河坝。

那么长汀,成了这个东南的一个开放口岸,那个时候的开放口岸,并不是我们新中国这个近40年的那个汕头的经济特区,从汕头这里这条江上来就会运送工业品上闽西,对于赣南的农民来说,他最需要的就是食盐,还有火柴、洋铁钉、蔗糖……这个海盐,因为赣南自己是不产盐的,虽然说赣南的会昌县周田有点岩盐,但是它生产量不大,而且岩盐不好吃,要海盐才好吃,人生活总是要盐的,而且古时候的盐,是官家管,就好像现在管烟草一样的。

所以盐就成了非要到汀州去买,那个时候没有公路,只好用肩挑啊,所以就出现了我们说的肩担客,也就是挑夫。任何一个赣南的农民,他如果除了地里劳动以外,想赚点银元花边钱,他就要做脚夫,就要挑起自己这边的土特产,包括稻米、大豆、红薯粉、晒烟叶、茶油桐油,古时候的桐油是用来作用很大的,可以点灯,用来漆各种木器,特别是漆棺材、水桶、洗脚盆这些东西。

这样,形成了一帮一帮的,这样的肩担客,包括我的祖父,他们也是走过汀州的,因为石城,尤其是下水片,尤其是秋溪离长汀实在太近了,穿过武夷山也就百来里地,上水片的人下来都还得多走七八十里地了。不仅仅是石城人走汀州,瑞金人、宁都人也会走汀州,他们走的路程就更长了,对于石城、对于秋溪来说就是一山之隔,那肯定是都会去走汀州。

前段时间石城县的文化部门特别编撰了一本书,就叫《走汀州》。我是在十多年前都写过一些这样的文章的,还发表在一些杂志上的。小时候,我听说过很多很多走汀州的故事,汀州和石城之间的石阶路,是用血汗、智慧和胆量来走出的路。我们说的黄竹岭,那个地方常常因为山高林密,常常躲了土匪在那,这些土匪呼啸山林,其实也是好吃懒做了,仗着那个时候没有去剿他们,他们就常常下来打劫这些个用辛勤的汗水和自己的小家本钱来挑担过去的人。

我们农村常常有一句话,说,你就像那黄竹岭(也叫皇竹岭)上下来的土匪,就是说某个人很蛮横,就这就成了我们秋溪的一句口头禅。

除了这个以外,我还听说过这么个故事,有个女的,她也会走汀州,她不可能去贩卖其他的,重的东西她挑不动,她贩的是鸦片,本来土匪也会抢她,但土匪他恻隐之心。这个女的就怎么着呢,她每次经过了黄竹岭的时候,就拿出早已经准备好了的白布,然后就扎在自己头上,把它冻成一个尖尖角的那个样子,然后开始哭“龙天主”。周围山里的土匪,听那哭声很是瘆得慌。

大家都知道“龙天主”是指啥,就是哭丈夫,亡夫就叫“龙天主”对于妇女,丈夫死了,是天塌了。这些土匪就看到她一个女人家在那里哭龙天主,每一次她提着个提箩,就是竹编的小箩筐,没有任何一个土匪去拦她。这个女的就在这个路上赚了很多钱,解放以后,听说她还从家里面的那种陶罐做的烤火的,叫火笼,还整个火笼提出来,里面有一些稻草灰在小溪里面去搓洗,那是她解放前走汀州赚下的银元。

还有很多很多的这个走汀州的故事,石城这边的人,若是走水路,如果不是翻过了这座山的话,就要顺着琴江河,就要先拐个弯到赣州去,先是从石城到从赣州。由北向南,然后到了赣州呢,就由南向北继续,要到要到九江再去到长江去。那这个路程就长了,只是简单翻过武夷山,就到了汀州,汀州就有了一直到汕头的韩江,那他就形成了这样的贸易的路线,这是古时的一带一路的赣南闽西部分。

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从客家的形成,从南宋的北方的侵略者,一直到清末民初,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这多年的赣南和闽西的这一条走汀州的路,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汀州和石城的纽带关系。

所以我们赖家人也是用他的大脚板穿着草鞋穿越高峻的武夷山,从赣南去闽西。而且正如我开头的时候说到的,闽西赣南的客家人到了清朝的时候,还有返迁的客家人。客家本是一家亲,赖家更是一家亲。赣南和闽西,是利刀割不断长流水。

看到石城县小松镇的启天宗亲在这里面,那么我就得说说关于他那一支。大家都知道石城县小松镇,紧挨着广昌县。广昌县在年以前属于赣州地区的一个县,后来就又划归了抚州地区管。其实广昌县就是跟石城交界的一个县,它最南边的一个乡镇叫做驿前镇,驿前镇就生活了我们赖家的很多人在那里,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镇,是中国个古老的乡镇之一,这个地方呢,是我们思公派的,蘭蕙芷荪萃的荪公房,也就老四家。

老四家在驿前镇,现在的祠堂跟我们秋溪一样,虽然它人口没有我们秋溪多,也有非常多的古老的祠堂,一直保留那些个老建筑,我们赣州呢,因为近五六年来所谓的苏区振兴乡村建设,就把很多老房子拆掉了。但是驿前镇荪公房的呢,就没拆掉,还有很多很多个老房子,那里面也有将近一万多姓赖的,历史上,是栽种水稻和白莲的一个地方。

明朝的时候驿前,出过好多有名的读书人,最有名的三个就是赖巽、赖瑛,清朝还有赖晋这些人。广昌县驿前镇赖家的这些人,中过举的,古时候中举人是非常难的。

但是大家知道的,清朝末年,年前后的时候,这个由于一个是外族的入侵,也由于朝廷实在腐败。苛捐杂税特别重,总是要老百姓身上去交这种税那种税,所以呢,民不聊生,大家的日子过不下去,南方广东和广西这些地方是山高皇帝远的。他们揭竿而起,这就是我们说的太平天国运动啊,洪秀全,他也是讲客家话的人,他的老家是在这个广州附近,后来又迁到了广西的金田,当初他也考科举,老是考不上,他就非常的愤懑,他就想出个拜上帝教,然后用这种拜上帝教传教的方式,就发动了这个两广地区的以客家人为主的农民运动,现在不叫的什么起义啥的,叫运动,就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我们赣南人称他为长毛,因为他们会留着长头发,它是会一路上是会烧杀抢掠的,也骚扰过我们秋溪村。

但是据民间传闻,是因为秋溪也是姓赖的古老村庄,太平天国里面的有一个谋士,也是这个洪秀全的左右手,叫赖汉英的,而且他是跟洪秀全是有亲戚关系的。赖汉英对秋溪还是刀下留情,据说还留下了什么绢谱还是绫纸谱,就是两广地区的姓赖的族谱。丢在了我们秋溪,当时来的时候,他也是来进攻,来打过秋溪的,那时秋溪是有土楼的,那个时候呢,因为是不是像现在炮那么厉害,冷兵器时代,土楼是没有攻进去。

一到长毛来了的时候,周边的贫苦的农民,都纷纷的往土楼里走,这个土楼就是现在的上排子村,也就是我们这个秋溪赖氏祠堂下的这个主一堂裔孙居住的地方,就是那个建了很大的有多平方米的祠堂的裔孙居住的地方。我就属于这房、这一族的人。那时候,他也有自己这个武装力量,也有枪支,然后呢,一到这个太平天国的长毛来了,要进来杀人,周边的这些人,特别是赖家人都纷纷的躲到土楼里去。里面真的是住满了人,到处都是人,气味难闻,那里面都是粮户嘛,也就是我们说地主,就把他们粮食拿出来啊,煮粥给大家喝,就共同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所以地方上其实还是要有钱人,当官人的,到了大难来的时候,老百姓才有个避难的地。

我说回荪公房,发了一小支到紧靠着石城县小松,据说当时的人丁也是有几百人的吧,可能五六百人丁是有的。长毛来了,到那个地方,把小松的荪公房从以前发下来的这一支,放火烧他的祠堂,放火烧他们民房,并且杀他人,就在那几天内,就杀掉他几百人丁。

我听这个小松镇的一个宗亲说,说自那以后,那一支因为祠堂被乱兵烧了,又杀了那么多人,人口就减了很多下来,坟墓就很多,人丁稀少,祠堂烧掉了,他的人丁就很难发,所以这里面就说到这个荪公房说到太平天国。

下面是赖德玲撰写的迎亲经过:

年4月5日(农历二月廿四),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赣江源镇市民广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秋溪赖氏蘭公系下广大裔孙在此隆重举行仪式,喜迎福建长汀秋溪赖氏四郎公后裔回故地认祖归宗。

  上午10时,长汀宗亲一行21人分乘七部车抵达秋溪,早早在广场翘首以待的迎接队伍排列两侧,乐队、腰鼓队和穿着红军服的“娘子军”们一起夹道欢迎;石城客家山歌队小分队也从城里赶来现场助阵。

  广场上,“欢迎长汀赖氏宗亲回归故里”、“欢迎秋溪赖氏蘭公系下福建长汀四郎公后裔认祖归宗”的条幅鲜艳夺目。

  客家山歌队员为梁臣宗亲等人佩戴贵宾胸花。

等待安排前往蘭公总祠的长汀宗亲们正式亮相秋溪。

  现场观看热闹的乡亲们。

  广场中心人头攒动。

  10点40分,在秋溪赖氏蘭公总祠筹委会主任赖荣金(前左)、名誉主任赖经仁(前右)陪同下,福建长汀赖氏联谊会会长、秋溪赖氏蘭公长汀四郎公裔理事会会长赖梁臣(前中)一行及欢迎队伍从广场出发,沿着水街—红军桥方向前往蘭公总祠。

  10点50分,队伍到达蘭公总祠所在地友联村下王屋。蘭公祠外烟火冲天,乐队声、鞭炮声齐鸣。

  11时,全体宗亲在蘭公总祠向先祖行三鞠躬礼。

  中共赣江源镇党委副书记赖科荣、香港社团江西副主席赖敏华、秋溪赖氏蘭公总祠筹委会主任赖荣金和长汀、宁化、宁都、瑞金、广昌及石城赖氏宗亲会代表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秋溪赖氏蘭公系下明禋堂、丹阳崇本堂等其他分祠代表也在主席台上就座。

秋溪赖氏蘭公总祠筹委会副主任赖由能讲解思公蘭公系下脉络。

蘭公系下崇恩堂裔孙赖大希正在与宗亲交流脉系图。

会场后景。

  11点30分,欢迎仪式正式开始。赖荣金主任代表秋溪赖氏蘭公总祠筹建委员会及同宗共祖的各分祠理事会致欢迎词。他说:“通过广泛搜集各方信息和佐证资料,考研认证思公系下的各支脉系,证实福建长汀四郎公后裔属于秋溪赖氏,是思公系下蘭公第二十世孙四郎公后裔,几百年前我们就是一家。”“今天,秋溪赖氏福建长汀四郎公后裔回归祖地,这是秋溪赖氏蘭公系下一件大喜事,借此机会,对为我们赖氏理清脉系流源、正本清源、宗谱考研付出辛勤努力的所有宗亲,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福建长汀赖氏联谊会、秋溪赖氏蘭公长汀四郎公裔理事会赖梁臣会长致答谢词。他说:“衷心感谢祖地宗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你们的热情接待让我们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和幸福,此时此刻,纵有千言万语也抒不尽我们对秋溪祖地的万般敬仰!”梁臣宗亲还从“读谱生疑”、“寻祖无果”、“发现端倪”、“有功之臣”和“顺利接谱”五个方面简要回顾了长汀赖氏四郎公系下寻根问祖、认祖归宗的艰难过程。他深情地说:“衷心感谢建懋、光师、海涛、荣金、胜平、大勋等宗亲的热心帮助,让我们很顺利地接上了谱。祖宗有灵,辅佑我们正本清源,日后将更加壮大辉煌。让我们一起感受祖地宗亲的召唤,同享血脉浓浓的温馨!”

  原石城县政协副主席、石城赖氏宗亲联谊会会长、秋溪赖氏蘭公系下丹阳崇本堂裔孙赖陶金致辞,对赖氏蘭公系下福建长汀四郎公后裔一行回秋溪故里认祖归宗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敬意。

  原福建省三明市发改委副主任赖经仁作嘉宾代表发言:“我长期在福建工作,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在工作和生活中,每逢遇到赖氏宗亲都会感到格外亲切。作为长期在外的游子,我更加能够理解长汀宗亲认祖归宗的心情。这次回归,终于圆了长汀、秋溪两地宗亲同一血脉的百年团圆梦,真是可喜可贺”。

  中共赣江源镇党委赖科荣副书记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到场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此宗祠盛事表示衷心的祝贺。他在讲话中说:“树发千枝同根生,江流万派共源头。长汀宗亲一行溯源归宗、敬祖睦族,传先人福德,添家族光彩。在此,我谨祝赖氏裔孙叶茂枝繁、长发其祥,人文蔚起、世代隆昌,为建设伟大祖国作出更大功绩!”同时“真诚的欢迎在外赖氏宗亲回赣江源镇投资兴业、传经送宝,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12点30分,现场欢迎仪式在秋溪赖氏蘭公总祠主持人赖云的发言中结束。

  此时此刻,尚在建设中的蘭公总祠内济济一堂,宗亲满座。

  宗亲们在认真研读赖氏蘭公脉络谱系。

  长汀宗亲一行还在现场为总祠建设进行了捐款。

13时,欢迎午宴开始。

  客家山歌队的歌友们立马拉开了嗓子。

秧歌舞起来。

乐队吹起来,采茶戏唱起来。现场气氛热情高涨。

席间宗亲们交谈甚欢。

宗亲们挨桌相互敬酒祝福。

  长汀宗亲与石城、宁都、广昌、瑞金、宁化、会昌等赖氏联谊会代表在蘭公总祠前合影留念。

 

 14点30分,长汀宗亲一行向蘭公神位敬香。

  虔诚的赖碧海宗亲。

  长汀宗亲一行前往后山蘭公墓地祭祀。

在司仪主持下,现场举行了庄严的祭祀仪式。

  15点10分起,长汀宗亲一行开始参拜秋溪赖氏各分祠祠堂。图为向秋溪赖氏崇恩堂祖位上香敬拜。

  向秋溪赖氏明禋堂祖位上香敬拜。

  在明禋堂内交流。

  向秋溪赖氏崇恩堂系下孔良公祠祖位上香敬拜。

  向秋溪赖氏崇恩堂系下孔銮公祠(主一堂)祖位上香敬拜。

  在秋溪赖氏孔銮公祠(主一堂)内合影留念。

  16时许,宗亲们又驱车前往距离秋溪4公里外的横江镇丹阳村参拜秋溪赖氏崇本堂。

宗亲们看得仔细,查得认真。

  临走之前,再来一张合影永久留念。

  晚饭后,宗亲们启程返汀。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的匆忙又短暂,聚散两依依,幸好有   本次欢迎仪式由石城县摄影协会熊晓红、邹琴、黄运恭三位摄影师全程拍摄,衷心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和友情赠片。(编辑整理:赖德玲审定:赖荣金)

赖布衣风水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ly/8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