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长汀是在去年8月份,当时回来写了一篇游记,闲暇之余决定重新整理,发现一切都还沥沥在目,如同故地重游,心情却与之完全不同。
想起村上春树说过一句话:“当你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
心想这就是为什么再次编辑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吧。
其实我对福建省内的景点兴趣不大,这次去长汀受学长影响,很早就对此地仰慕已久。去的方式有4个:一,乘坐动车直达长汀,二是到龙岩转车,三,直接包车,四可以自驾。我选了第二种方式。长汀动车站和我之前遇过的有很大区别。或许是为了能够保证乘客的出入安全,或许是为了方便管理,地下通道有栏杆隔开,人山人海的人被工作人员维持得井然有序。他们需要等到刚下车的人出了站,才可以去地面乘车,这在很多地方的通道口是没有的。下午三点多下车,天气明媚。周围的荒地还没被开发,阳光洒在一团一团的黄泥土上,在野草的眼皮子底下抛头露面。一个姐姐告诉我旧的的动车站在县城那边,现在搬迁到这里了。空气分子被太阳曝晒得失去了活力,有点沉闷。说不清缘由,一直喜欢和陌生人交流的自己,此刻只希望能够安静地体会完这次独行。我出门没有提前做攻略的习惯,下动车后直接就上了公交车。坐公交到县城2块钱,并且只能用现金。车里多是头发花白的阿婆,似乎很难见到年轻人,这时候你在车上就会成为最耀眼的“明珠”了,到处散发着光芒,他们的眼神就会全部聚集在你身上。难道是这里太久没有出现过年轻人的身影了?即便如此,我依然没有打破自己已决定安静地享受此行的念头。他们用本地话交流后,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是客家人,他们的话和我们那又有所区别,有意思的是我居然听懂了!似乎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多的期待。我在汽车东站下了车,站在马路边盯着身边来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不知所措。人总是在陷入了困境才能觉悟到做计划的重要性!不过也暗自窃喜大脑和肚子这次给我争了口气,一心想着待会要去胡吃海喝一番,而没有太纠结于接下来要去往哪个方向。周围的店面过于繁杂,侥幸在来的路上对此地做了一点了解,于此正好派上用处,看着门口的招牌我选了当地小吃。长汀美食不胜枚举,被誉为“世界客家首府,福建美食名城。”今日有幸来到此地大开眼界!物价也亲民,诸如白斩河田鸡、豆腐角、牛肉鲜汤、日本豆腐煲、扁食、汆(cuan)猪肉、汆牛肉、拌面......大多只要十块钱一份,管撑,很多本地人的一日三餐都会选择在小吃店里解决。一位大叔说这家店最具特色的为“猪腰子”,适逢自己身体因素,不能多吃动物内脏,于是点了别的。其中名为“豆腐角”的小吃,由豆腐切成三角形状,口感虽然没有我们老家的豆腐那么鲜嫩,但它的汤非常鲜美甘甜,想起有个北大学长曾对广东“豆腐角”的介绍。“把豆腐切成三角形薄片,抹上鱼肉泥,再放进锅里炸,然后把剩下的鱼肉塞进尖椒段里烹炸,最后撒上当地特有的一种麻椒。”听起来它的做工比这复杂得多,或许有机会某天也可以品尝。长汀小吃最令我回味无穷的是当地芋子饺,8块钱一份,大小均匀的饺子整齐地出现在我面前。透明的饺子皮,馅由猪肉沫和韭菜做成,老板娘会在表面撒一层葱,吃的时候沾一点藏在饺子下的调料汁,放进嘴里,咬起来韧性十足!以至于后来多次对它念念不忘。午饭过后已经下午四点多,听朋友说厦门已经狂风暴雨,这里正相反。而后不知不觉走到了三元阁,这里是游客的聚集地。周边以老房子为主,主街附近的建筑别有一番韵味,店名和logo的招牌统一风格,像是和以前的状元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颜色只是比较略浅一些。在这最有名的一处当是苏维埃政府旧址,在路旁可以看到古老陈旧的墙门,抬头隐约可见浓密大树,如千年不倒万年不朽的古树般,守护着略显沧桑的旧址,现在已经不对外开放了,为此感到一点遗憾。往三元阁方向直走遇到更苍老的深咖色老式建筑。突然一场雨,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容貌,整条巷子飘来曾经被太阳晒得闷热的黄泥土味!穿梭在大街小巷里,只看到上了年纪的老人,偶尔才能与一两个穿着校服的学生擦肩而过。或许,这里也曾经热闹过吧。深藏在附近的“宝珠寺”也一样冷清,墙壁上的青苔被刚下过的雨洗礼,替寺庙新增了一层更寂静的格调,好像这里平时除寺庙的主人,便再也没了第三者的踏足。沿着楼梯我到了寺庙,里头没有菩萨像,只有跪拜的工具和冒着烟雾的香。当我伫立在门口,一位阿婆握着梳子从房间走出,头发还没有干。她告诉我说如果要进去烧香需要换上放在门口的新鞋。我盯着那些蓝色和粉色的拖鞋,不敢进去。她从房间里搬出一张椅子坐在门口和我唠嗑,走之前她叮嘱我以后女孩子尽量不要一个人出门。离开寺庙,天渐渐昏暗。这儿商业味不浓,每个人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阿婆坐在巷子的某个角落踩着缝纫机,有些大叔围在一起搓麻将,有些老人坐在店铺门口守护着自己的传统手工作品......
他们这样真实地和古城生活在一起,而我此刻已经卸下心里的所有烦躁,如释重负。周围很多房子的门都锁上了,小巷两边的灯笼褪去了颜色垂悬在屋檐下,它们以这样的方式和初来乍到的我打过招呼。随后来到了汀州著名的古城墙。瓦青色石砖砌成的墙,显得庄严和厚重,踩在地板上面似乎自己立刻被赋予了热血和力量。墙的周边立着黑色字体的百家姓灯笼,旗子上彰显着代表汀州的所属荣誉--“客家首府”、“最美汀州”。临时遇到狂风骤雨,我的伞快要撑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和其他游客一样,我躲到了城墙底下,雨水很快蔓延到我们脚下。可回头想想,那些城墙,和屹立在墙上的灯笼、彩旗,他们该是有着多大的信念,才能在历经了那么多年风霜雨雪的摧残后,至今还能迎着风雨继续飘扬。他们仿佛时刻在这坚守着城墙,坚守着自己的家乡,坚守着自己的国家,千秋万代!他们是何等坚固和顽强!后来雨渐渐小了,回到城墙中央,环顾四周,两端似乎走不尽头,于是我让路人帮我随拍了两张图片。城墙外遇到一位生活在这里的姐姐,她请我喝饮料,分享了长汀的前后变化。我们一起去了县城主街、长汀一中和杨成武、翟秋白纪念碑广场。一中门口张贴着高考生被某学校录取的名单。记得我爸以前和我说起过,有一届的高考成绩特别好,史无前例。突然想起学长就是那届的其中一个考生,被学校录取,现在已经完成研究生学习。今日我带着膜拜的心情与那个姐姐拜访了他的母校。门口的保安大叔说这里很早之前就实行谢绝游客参观的制度,但还是放我们进去观望了一会儿。晚上,一个人站在主街上,黑色笼罩着马路,丝毫不影响这里美得令人窒息的汀江夜色。华灯初上、霓虹灿烂,街边小吃香气扑鼻,行人虽然不多,但看起来现代性的美又尽收于此!原本打算在这古街走到天亮,学长说,“长汀的夜晚不太平,你一个小姑娘家还是早点回吧。”所以吃完饭后我就去找了住的地方。睡前回想自己过往的行程,一个人外出的时候好像心情总是可以很好,无论白天自己走了多少路,都不感觉疲惫。我开始尝试思考自己出行的意义。第二天八点半离开宾馆,坐上了大巴游览长汀的各个小镇,路费一般在10元以内。大巴车行驶在各个小镇的路上,一个人戴着耳机听歌,思绪飘到了车窗外,一路欣赏沿途风景的时光,有时候竟然会感到一种脱胎换骨的清爽!我想这或许正是旅行的意义,于是越来越想更深刻地去记住出现在这里的每一处风景。窗外的汀江水清澈见底,河流速度平缓,与镇上的气质融为一体。据说汀江孕育了无数客家人,繁衍了客家民系,因此被称为“客家母亲河”。小镇里的房子被四周的树木、河流包围。新旧房子集中,但即使是隔壁的建筑也与周边的房子设计风格不同。路边田地长满了一片片还没成熟的玉米,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秋葵有着淡黄色的花朵争相盛开。空气中弥漫着从远处的田地里飘过来的芋头香。下了车遇到大叔,起初我不敢接近他,在他后面尽量远离了他的视线,但最后还是在他的主动指引下来到了龙门景区入口处。桥下的“客家第一漂”是这里的第一个漂流,我没有去体验。一座屹立在悬崖峭壁上的寺庙近在眼前,高耸入云,爬上寺庙远眺,在此刻见识了“一览众山小”的画面。回想此行所见所问,让我留下了对长汀的人和物更好更深刻的印象,他们真的非常热情和善良。
遇到的姐姐,她主动给我带路。遇到的学长,他教会我很多不知道甚至还没办法理解的东西。吃饭时遇到的叔叔、大巴车上的姐姐、引路的叔叔、龙门寺给我拍照的大姐......一切似乎只发生在今天。我想有机会,还会去那里走一走。
读书、旅行、努力工作
做喜欢的事、见喜欢的人。
七七:欢迎投稿
闲雨感谢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