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中华姓氏探源之丘邱姓

姓氏起源

  

  丘、邱姓同源,邱姓最迟出现于汉代。汉以后,偶有丘姓为避孔子圣讳,改姓邱,数量极少,故历史上邱姓名人寥寥无几,五代十国时学者邱光庭为其一。清朝雍正三年之后,这个家族大多都用“邱”为姓,源出有四:

  一是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二是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柘城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者。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三是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有宛丘,邾国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四是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丘穆棱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南北朝北魏王侯拓跋嗣将鲜卑王族丘敦氏,豆真始改为丘氏。见模公墓志铭:“豆真将军、镇守来国、归而命氏……”匈奴族丘林氏族改为丘、林、乔三姓,也成为河南丘氏的一部分,这些外族后来文化上汉化,成为中原的丘氏汉族。西汉初东胡族乌丸部为匈奴所灭,余部东奔内蒙古与晋冀辽相接的地区,称乌桓,乌桓山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乌桓人有丘姓;东汉末十六国西秦时羌人中有丘姓。

得姓始祖

  

  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作为开国功臣,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定都营丘。据传,太公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简化君臣之礼,又鼓励百姓利用本地鱼盐资源发展生产,齐国呈现出一派祥和富足之景象,太公受到国人拥戴。后因故将营丘改称临淄,太公之子穆怀念都城故称,遂以地为氏,人称丘穆,丘穆后人遂沿用丘姓,奉丘穆为得姓始祖。因“邱”姓为“丘”姓避讳加邑旁而来,实属同源,故丘穆亦为邱姓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丘姓活动的地区主要在山东地区,后向西进入陕西地区。秦汉时,丘姓南迁到江淮地区,陕西、浙江、内蒙古等地均有丘姓。如西汉有扶风(今陕西兴平)人丘欣;汉平帝时有扶风人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后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今属浙江),后成吴兴一带望族。东汉有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丘滕,还有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人丘季智。此期,丘穆一支后人丘言封临海王,移居山东;丘和居开封府林村,丘茂平迁福建汀州上杭县。   魏晋南北朝至五代时期,丘氏除上述地区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苏、山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河南光州固始丘姓为避战乱,与林、黄、陈、郑、詹、何、胡姓(史称“入闽八族”)一同南下,初居福建莆田,后分支长汀、上杭等地。丘穆一支传至四十七世丘宏达,于东晋永和年间(~)迁居四川,后人又有迁河南,转福建汀州宁化等地,遂广播福建、广东省境内。另外,此时陕西扶风一带丘姓族大人众,遂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唐初又有中原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   宋代,丘氏称盛于福建,分布相当广泛,同时已有迁入今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地者。北宋中叶,河南丘休秀一支迁福建莆田,其子丘成实,徙广东饶平。   明代,贵州、云南等地也有丘姓聚居点。如世代执掌新添卫军事长官的丘氏家族(入黔始祖系山东即墨人丘安),出名的后裔有云贵两省第一位翰林院检讨、官右庶子的丘禾实和山海关上立有塑像、官至右佥都御史、辽宁巡抚的丘禾嘉。丘休秀后人又有迁福建长汀、上杭,转广东镇平等地者。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有山西大槐树丘姓移民入居。   从清初开始,闽、粤丘氏陆续有人迁到台湾,此二地丘姓又多属丘休秀派下,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丘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位,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65位,人口约.6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9%左右。

历史名人

  

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山东栖霞)人,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他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

  丘溶(jùn)(~),字仲深,号深庵等,广东琼山府(今海南海口)人。明代政治家、思想家。宗景泰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奉诏修《寰宇通志》,后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丘溶学问渊博,善为南曲,剧作《五伦全备记》,当时颇有影响。其诗法度严谨,风格典雅。他做官后长期从事编纂工作,曾参与修《英宗实录》《宪宗实录》《续通鉴纲目》等书。著有《大学衍义补》《丘文庄集》。丘逢甲   丘逢甲(~),字仙根,号蛰庵等。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年中举人,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后返回台湾,在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年春任义勇军统领,同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州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后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著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等。

名人故事

 丘处机:万里西行,一言止杀   兴定四年()正月,丘处机挑选门人赵道坚、宋道安、尹志平、李志常等18名弟子离开山东昊天观,起程西去,这时他已经73岁。几个月后,到达大蒙古国统治的燕京,丘处机一行人驻玉虚观,得到当地官员的热情接待。此时,丘处机听说成吉思汗已经于兴定三年()六月统兵西征中亚的花刺子模沙朝,而自己年事已高倦冒风沙,欲约成吉思汗来燕京会见,于是写了一份陈情表,令人急报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忙于西征战事,不能东到燕京,便写了诏书回复丘处机。成吉思汗与丘处机   丘处机知道燕京会见不可能,便于兴定五年()春天继续西行。当时刘仲禄欲为成吉思汗挑选美女,丘处机当即劝阻。他说:“春秋时期齐景公为了削弱鲁国,派人挑选美女80人送给鲁定公。定公与国相季氏朝欢暮乐,朝政日衰,孔子为此指责定公:‘君相沉溺于声色,国家何以图强?”后成吉思汗知悉而罢选。   四月出居庸关,途经漠南和中亚地区,在漠北草原拜会铁木哥斡赤斤后一路西行,途经镇海城时接纳田镇海的建议留下宋道安、李志常等9名弟子修建栖霞观,然后再经回纥城、昌八刺城、阿里马城、赛蓝城,于同年冬天抵达撒马尔干。   兴定六年()四月,丘处机途经铁门关抵达“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八鲁湾行宫觐见成吉思汗,实现了龙马相会(成吉思汗属马,丘处机属龙,行程里)。成吉思汗称他为“神仙”。同年秋冬,成吉思汗三次召见丘处机,询问治国和养生的方法,丘处机向他以“敬天爱民”、减少屠杀、清心寡欲等为回应。及后,成吉思汗下诏耶律楚材将这几次的对话编集成《玄风庆会录》。   元光二年()春天,丘处机向成吉思汗辞行,成吉思汗下诏豁免全真道的赋役,并沿途派兵护送,一行人于冬天抵达宣德府。跟随丘处机一路西行的18名弟子之一的李志常,根据一路上的西行见闻,后来写成《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文章来源:摘编自张爽主编《姓氏名人故事》,金盾出版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mj/6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