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那家医院治白癜风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青年时期的贾吉庆同志(年)
贾吉庆,男,年10月14日出生,山西沁县人,年5月入伍,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沁县武工队宣传队员,太岳中学学员,霍县三区农会常委,霍县县委青委委员,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备处副主任。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福建,曾任第四大队第五中队宣传干事。年8月入闽后任罗源县委组织干事兼县委秘书,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备处主任,县委委员兼一区区委书记,县委办主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年调福安专署任党组成员、文教局长,年调省委组织部任巡视员,年调罗源县任县委书记,年调长乐县任革委会核心组成员,副主任,年调福清任县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年调水产厅任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视察员,年任副厅长,年任省水土保持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福建水土保持》杂志编辑部主任,年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奖,年全国水土保持学会“愚公奖”,年12月离休。年3月3日11时30分,在福州病逝,享年71岁。
青洲绿梦——福建长汀绿洲的见证
贾泽敏
长汀县,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夷山南部,南近广东,西接江西,是闽、赣两省的边陲要冲,也是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文化背景深厚,矿产资源丰富,自古便受到人们瞩目,作为长征重要的出发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又赋予了长汀光荣的红色革命意义。
然而,长汀寸草不生、满目痍疮的地理环境却成了解放以后造福百姓的难题。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早灾频繁,更影响了长汀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生活贫困.
贾吉庆同志全家福(年)
为了改善长汀和田镇人民生活环境与生存条件,解决百姓们吃饭难的问题,时任福建省水土保持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也是我的爷爷贾吉庆同志,在省委的各级领导的信任和全力推荐下,参加开展治理和田的水土保持工作。面对几百万亩风化剥落、寸草难生的荒地,贾吉庆同志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土地绿化的方针、政策,有效地组织开展义务种植和绿化活动,与和田人民共同努力,厉时30余年。在此期间,贾吉庆同志始终亲力亲为,工作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每一棵树都有贾吉庆同志的身影与汗水。
经过长期的努力后,长汀从满目疮痍的荒地变为郁郁葱葱,青山环绕的绿洲。在年4月,全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水利电力公会全国委员会为贾吉庆同志颁发了“为水土保持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表彰证书,并赋予了“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的称号。
关于长汀的水土保持工作,习近平主席也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与重视。在年与年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两次到长汀考察水土治理;年12月与年1月,习主席又对此做出了两度重要的批示。
年,贾吉庆在福建水土保持工作现场调研。现如今,在各级领导的不懈努力与带领下,长汀和田已褪去了昔日的斑驳与荒凉,逐渐变成了绿意盎然、根深叶茂的绿洲,好似仙境一般,然而,这巨大的转变,就是这青山绿梦的见证。
去年12月,我的爸爸贾江洪与姑姑贾江丽追随着爷爷的脚步,走访了长汀和田,这郁郁葱葱的仙境绿洲与昔日里因水土流失严重而造成的荒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为了延续爷爷的精神,我的爸爸也积极参加了山西省晋城市的相关绿化工作。作为90年代后的新青年,我认为这种爱党敬业,为国为民的精神应当继续延续下去。为人民服务,造福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
我和贾吉庆同志在一起工作的日子
王章炎
年,贾吉庆同志随长江支队,从遥远的太行山革命老区南下来到福建,被党组织派到罗源县委组织部工作。我是年革大毕业分配到罗源的土改队干部,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工作上和他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后来他到县委组织部当部长,我也到县委财贸部当干事,接触的机会相对多了一些。县委里的同志觉得他为人比较直爽,没有什么架子,作风雷厉风行,有话当面说,直来直去,工作上要求严格,平时又很随和,大家都很喜欢他。业余时间也很随意地和他打乒乓球、打扑克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后来他调离罗源到福安地委工作,多年没有见到。
文革期间,他回到罗源任县委代理书记,我抽调到县委文革办工作,红卫兵很自然地把我们看成和县委是一鼻孔出气的保皇派。因此批斗贾吉庆同志的时候,经常把我们拉去陪斗。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对待文革的,实属不容易。贾吉庆同志认为自己为人坦荡荡,无私无畏。他相信党,相信群众,不论对红卫兵还是对造反夺权的群众,都能从容地处理好他们提出来的问题,既满足了他们的合理要求,又不和群众闹对立。一边接受批斗、游街,一边照常坚持工作,处理县委的日常事务。后来县革委会成立了,他被遣送到霍口公社“劳动改造”,他仍然坚持共产党员信念不动摇,和群众打成一片,在群众中的威信更高了。
文革后,他相继调到省水土保持办公室、省水产厅办公室,后来在省水产厅当副厅长。他工作单位的性质跨度比较大,但都能满腔热情地全身心投入新岗位的工作。上世纪中叶,他调到福建省水产厅,我七六年也到水产厅系统工作。虽是厅下属单位,但见面的机会还是比过去多了。记得八十年代,福建养殖的海带,销路不畅,这使得在水产厅工作的贾吉庆同志十分焦急。他积极组织宣传海带作为食品的好处,请加工部门想办法,把海带加工成各种方便食品,逢人便宣传海带是价廉物美的保健佳品,积极推荐大家吃海带。在宣传的推动下,人们观念开始改变,海带销路逐步打开,促进了福建省海带生产的健康发展。现在海带在福建省水产产量中,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他在水产厅工作时曾经分管过养殖工作。七十年代后期,国家农业部水产局成立下属的中国水产养殖公司,各省的养殖公司也是中国水产养殖公司的直属单位,号召全国各地沿海省份,大家都来养殖对虾,为国家创收外汇。刚刚开始改革的年头,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很迫切,但是养虾是全新的一个项目,历来对虾都是海里直接捕上来的,从来没有人工养殖过。大家都觉得养虾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不但局外人带着怀疑的眼光,就是水产厅本部的一些同志,也担心能否把对虾在人工的条件下养成。质疑的声音不断,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不言而喻。连省水产养殖公司一些直接搞这个工作的人也在质疑。我当时也在养殖公司工作,我记得是贾吉庆同志第一次带我们去北京开会接受任务。七八年底,他又带我们去参加中国水产养殖公司在广州召开的改制会议,为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中央把直属的省养殖公司改为省属体制。贾吉庆同志都能排除舆论上的一些干扰,坚信国家部里的决策是正确的,全程积极地参加了这些工作。在贾吉庆同志的带领下,省养殖公司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首先他把养殖公司的机构充实起来,从开始的二、三个人,逐步地扩大到三十几人,有土专家也有从院校毕业的技术人才,还包括从外省引进的老水产专业人士。他还督促厅养殖处并组织厦门大学、厦门水产学院、省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大抓对虾全程养殖技术研究。还引进“日本对虾”养殖技术,在福清搞试点。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成功地掌握了对虾从育苗到养成不同时期的规律。同时把霞浦、宁德、莆田、厦门等几个重点县、市,搞得有声有色。在霞浦甚至养出了去头后每磅6-8头的大虾(这种虾一般只能从海里捕捞才会有)。用现实的榜样说服群众,加快了对虾生产的发展步伐。全省从南到北沿海各县除个别的以外都建立起了对虾养殖基地,建成虾池二万多亩,大的养殖基地县都成立对虾加工厂,配套有进口的组装式冷冻加工设备(这些加工厂在不是对虾生产季节时,还可以加工其他水产品,补齐了过去水产部门的短板)。做出来的成品全部由省水产养殖公司直接出口,八十年代后期,每年为国家创汇多万美元。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在福州地区创汇业绩排老二(第一是福日公司),受到了国家经贸部的嘉奖。养虾使各地的经济收入大增,也推动了各县的经济发展。在一些重点县,许多人都把自己能在该县的养殖公司的加工厂当工人,当做很有面子的事情。
原福建省委书记叶飞为贾吉庆同志题词
这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贾吉庆同志在这里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历史为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霍州档案
一步踏进时光,视界从此不同!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