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3569.html
红色长胜八一名村
长胜村历史沿革及简介
壬田镇长胜村位于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市东北部,地处壬田镇的东南部,赣闽交界处,距壬田圩3公里,东邻柏坑村,南与叶坪乡大胜村毗邻,西与沙下村接壤,北与洗心村相连,是典型的丘陵地带。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亩,耕地余亩,以种水稻、优质烟叶、白莲、脐橙等为主。共12个村民小组,辖西山塘、上接祖排、下接祖排(林屋)、西坑、蛤蟆眼、狗婆塘、枫树下、西排等8个自然村,目前总户数户、总人口人。
客家古村
长胜村万里茶道之“闽赣古驿道”穿村而过,自古扼赣闽咽喉,因交通便利商业发达而兴盛,地理优越、物产丰饶,客商云集,自古有“三年两不收,还有米过汀州”,古时是赣闽之间一处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各地客商纷纷来此经商或搬至此地长居。此地也是上海—香港—长汀—瑞金中央苏区“红色秘密交通线”中的重要一环,境内有乾隆年间的古茶亭“长春亭”,乾隆年间的石拱桥等历史古迹。
八一名村
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经过瑞金时,在该村周边取得了南下 场胜仗“壬田战斗”,起义部队从村里经过,向村民解释南昌起义部队的目的,村民拿出特产慰问起义部队、捐钱买棺木安葬在壬田战斗中牺牲的起义军官兵,因村内有大量南昌起义军烈士墓,也被誉为“革命烈士 村”。起义军部队使长胜人民 次认识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在村民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后该村以“长春亭”和祝贺起义军能取得长久胜利的美好愿望,更名为“长胜村”。苏区时期,长胜属瑞金县壬田区湾子乡,解放前夕属壬田区中潭乡,解放初期属壬田区洗心乡,年属壬田公社长胜大队,年属洗心公社设长胜大队,年属壬田公社长胜大队,年属壬田乡长胜村,年始为壬田镇长胜村,驻地蛤蟆眼自然村。
转战红村
据《毛泽东年谱》、《瑞金县志》等记载:年3月9-1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朱毛红军”从壬田经长胜“赣闽古驿道”转战闽西长汀,并于14日取得首次入闽 仗——长岭寨战斗的伟大胜利,一举歼灭国民党第二混成旅余人,击毙旅长郭凤鸣,解放了汀州古城。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长胜村民杨世明父子,一直靠从瑞金挑米到长汀贩卖为生,对长汀情况熟悉,毛泽东来到长胜后,父子两主动为红军带路、汇报长汀城情况,从长胜经“闽赣古驿道”往长汀而去,经过这次带路考验,杨世明到长汀后,把挑米的扁担和箩筐丢给老爸正式参加红军去了,并参与了长岭寨战斗,建国后被授予大校军衔。
烈士村
长胜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苏区时期,长胜村是红军扩红支前的重要兵源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红军。红军长征后,大部分跟随部队长征,小部分留下进行游击战争。参加长征的基本都牺牲在长征途中,留给家属的只是一纸证明“北上无音信”。留下进行游击战争的,也基本被反革命无情杀害。
长胜村是瑞金市 的红色村,参加革命的有几百人,苏区时期参军、支前人数占当时全村人口近半,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名。从长胜村走出了三位共和国的开国大校:廖志山、陈振山、杨世明,他们都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老干部,是长胜人民心目中永远铭记的英雄。
廖志山陈振山杨世明游击据点
位于长胜村东南部的山仙岽,有名闻江西、福建,两省四县(瑞金,长汀,石城,宁化)的千年文化道场“天福仙寺”,历史文化悠久。中央红军长征后,山仙岽成为“壬田游击队”指挥部,也是钟民率领的游击队的重要据点,因地处两省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成为多个游击队训练、开会、收集情报、供给游击队员物资和药品的重要场所。地势高峻成为天然的游击队放哨台,观察闽赣来往敌军的重要地方。 的“长胜战斗”,就是在这里研究部署完成的,并取得了全歼赖仕忠团一部,击毙赖仕忠的重要胜利。
悲壮长胜
村口的长春亭,目睹着长胜的兴衰,见证着世事的沧桑时代的变迁,在长胜古村千年的发展史上,因“闽赣古驿道”而兴盛辉煌,也多次遭受战乱的涂炭,清同治年间,太平军李秀成被清廷杀害,洪仁玕带幼王洪天贵福,率领 的太平军战略转移至瑞金壬田罗汉岩,富庶的长胜被溃败逃兵劫掠一空,众多精致华美的客家祠堂被焚毁,村民至今印象深刻的“躲长毛”,就是那段惨痛历史的痕迹。
中央红军长征后,长胜作为 的“红军村”,土豪劣绅勾结国民党,对帮助过红军的干部群众疯狂报复,大肆杀戮,正如国民党在报告中所说,“无不焚烧之居,无不伐之树木,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据记载,鼎盛时期人口有近人的长胜古村,至年瑞金重获解放,偌大的村庄仅剩几百人,十室九空。
蝶变新村长胜村的苦难辉煌历史,通过长辈口口相传的方式,一代代传下,光荣的历史是我们村的宝贵财富,村民们以身为烈士后代为荣,并用不同方式纪念先烈,把先烈英勇事迹视为宝贵财富。先烈们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长胜人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如今的长胜村,宽敞蜿蜒的水泥路,绵延连片的莲田,白墙黛瓦的民居……走进长胜村,一股活力迸发,欣欣向荣的气息萦扑面而来。山上种上了脐橙,田里种起了白莲、烟叶,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土坯房变成了砖混洋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年实施 扶贫来,该村先后争取项目资金近千万元,拆除危旧空心房,新建村委活动中心,改扩建了村主干道、新建了农户入户道,新修了水渠、水陂等。长胜村,路畅了、水通了,村庄漂亮了,走上了平坦路、住上了整洁房,村民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趁乡村振兴发展东风,我们力争再用数年时间,真正将长胜村打造成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村。1
蛤蟆眼
蛤蟆眼系村驻地,位于长胜村中央位置,因此地两侧低洼的田梗,好像游在水中之蛤蟆,只能看到两只蛤蟆的眼睛故名。钟智明从福建武平迁居于此,传18代,近历史,后曾、陈、廖(由西山塘迁入)迁此共居。共和国开国大校陈振山就是从这里踏上革命的道路。陈振山故居位于祖厅隔壁,因年久失修,现已倒塌。
2
西山塘
西山塘位于蛤蟆眼南偏西0.5公里处。清朝康熙年间,马氏迁此山坡西面的塘墈上建居,后外迁。康熙三年,廖富喜,字二龙(又名义龙),从广东梅县丙村迁此居住,经几代开发,建祖厅,以祖厅为中心,建围屋,扩祖厅门口池塘,因居山坡西面,门口有大型池塘,故名西山塘。自廖富喜下传14代,历年。西山塘分上下小组,改革开放后很多人口外迁、现上西山塘有60户,人。下西山塘39户人,共人。西山塘是长胜有名的红军村。廖富喜第9代,共和国开国大校(正军级,退休享受副兵团级待遇)廖志山就是从这里走向革命的道路。12岁参加革命工作,13岁参军,15岁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年授大校军衔,建国后在军队领导医务工作。为部队的医务研究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
林屋(下接祖排)
林屋(下接祖排)位于蛤蟆眼西1公里处,上接祖排西边,原名:下接祖排,因此地林姓聚居,又名林屋。林长发从福建长汀县的南山下,迁此山排上继承祖业,希望兴旺发达之意,故名:接祖排,传19代,约多年历史。改革开放后,该村有很多人口外迁,现有34户,共99人。
4
上接祖排
上接祖排位于蛤蟆眼西0.5公里处。清康熙年间,朱天荣迁此,传14代,余年历史。上接祖排人口众多。沿山坡陆续扩建,原建有祖厅三间,老厅,细厅,新厅。后细厅倒塌,现存老厅,新厅。分为四个小组:老厅33户,人;上屋34户,人;细厅38户,人;新屋38户,人。共计:人。
5
西坑
西坑位于蛤蟆眼南1公里处,清朝康熙年间,《瑞金地名志》载:赖日浩,《瑞金市赖氏首届联修族谱》载:赖时浩,从云石山回龙的木梓山下,迁此山坑中的西面建居,故名西坑。传15代。后廖、肖两姓迁此共居。西坑现有57户,人,后分散至牛角塘等附近开基居住。
6
狗婆塘
狗婆塘位于蛤蟆眼东偏南1公里,因在地形似狗型的塘墈上建居得名,原是廖姓和朱姓在此居住,祖厅为廖姓所建,后廖朱两姓迁出。清康熙54年,公元年,杨枝纹从本市象湖镇绵水村寺背迁此居住共12代,约年。改革开放后,有多人迁出,现有44户,人。共和国开国大校杨世明就是从这里走向革命道路,为新中国的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7
枫树下
枫树下位于蛤蟆眼北偏东1公里田墈上,陈益桂从日东湖陂的坪坑,迁此有棵大枫树下方建居,故得名。下传19代,约近多年历史。后廖,邹两姓迁此共居。现有48户,人。
8
西排
西排位于蛤蟆眼北0.8公里处。朱天池从本地洗心的上朱,迁此荒漠崬西面山排上定居,故得名。下传共18代,约余年历史。现有35户,人。
年,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5周年之际,长胜村被瑞金市政府授予“红军烈士村”荣誉称号,是典型的红色革命老区村,瑞金市“百红村”之一。
年2月13号,农历年正月初二。长胜村委召开在外乡贤吹风会,决定成立“振兴长胜红色发展筹委会”,开始打造红色长胜红军村。在外乡贤纷纷表示赞成。
年3月9日,长胜村委召开 次“振兴红色长胜发展筹委会”会议。会议取得非常成功,会议成立了组织机构,选举了机构领导。并且进行了工作分工,为打造红色长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料来源:《瑞金地名志》、《瑞金地方志》、《红都瑞金史》、《毛泽东年谱》和各自然村《姓氏家谱》等
●撰写及编辑:廖晓明、黄亮
●摄影:赖林发
壬田镇长胜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