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天堂,钱在厦大谢谢您,周詠棠先生

年厦大九十五周年校庆期间,周詠棠为母校捐赠的“校歌石”,与大家分享“知无央,爱无疆”不过,年厦大百年校庆,因为疫情等原因,周詠棠还是没能回厦大,但他亲自设计、打包百年校庆纪念盘,在上面写上对母校的祝福:“百年树人、校运昌隆”。他很有钱吗?周詠棠是投资理财专家,但是,他应该算不上是很有钱的人,周文蕙曾介绍说,父亲穿街头路边的地摊货,吃打烊前的打折面包,用着分叉扎嘴的牙刷和破旧不吃水的毛巾,外出几乎不会选择的士而宁愿挤公交。他为什么那么爱厦大?年,周詠棠返校参加校庆时,接受《厦门日报》采访,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他那么爱母校?他说:厦大不是光念书,还教了我们如何做人。上世纪80年代周詠棠(左一)与授业恩师谢玉铭(左二)合影学校很严:迟到1分钟下学期再来周詠棠年考入厦大机电系时,厦大为躲避战火,内迁到长汀办学,但是,他说,即使是这样,厦大没有降低办学标准。他清晰记得,每学期开学都会规定注册报道的截止日期,迟到者不论任何理由都不予办理,必须休学,等下学期再办复学注册。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长汀办学时条件简易的阅览室周詠棠说,当时有几位学生在注册截止期前一天搭乘长途汽车返校,但是,汽车半路抛锚,赶不及注册,虽持有汽车公司的抛锚证明,但是学校仍不破例注册。后来教务长谢玉铭给出解释,大意是:注册有3天时间,为什么不提早一两天出发?谢老师还说:如果破例,学生进入社会后也会有投机心理,然而,社会是不会给迟到者任何同情和机会的,到那时只能追悔莫及。走入社会的周詠棠非常感激学校的严格规定——他因此一直保持守时的习惯,丝毫不敢懈怠,这些都使他职场受益。学校很有爱:免费米饭让穷苦学生吃饱周詠棠认为,虽然学业要求严格,但是,厦大对学生的温暖关怀,他一直记得。他曾经向《厦门日报》介绍说,战争时期,学生们都十分穷苦,当时每位学生早餐会免费得到一盘煮得很烂的黄豆,午餐则免费供应一盘蔬菜,饭也不要钱,这样,没钱的学生也有饭吃了,也不用买菜。他说,黄豆和蔬菜虽然简朴,但却富有营养,避免了学生营养不良,可见学校用心良苦,战时医药费昂贵,厦大怕学生因担心付不起医药费而耽误治疗,制作了“代价券”,学生象征性地付一些款,但是,其实仅凭“代价券”远远不够医药费用,其余的费用都需由学校补足。市区没有电灯,只能用植物油及灯草蕊点灯。周詠棠说,萨本栋校长便将自己个人的汽车引擎拆下,带动发电机发电,使得校内能用电灯。“学校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是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每位学生,处处为他们考虑。这令我们做学生的非常感动。”他曾经表示。大学给予学生四年的温暖他记了一辈子他总计为厦大捐款近万元但是更最重要的他把这份温暖传递出去让善意流转在人间谢谢您,周詠棠先生(文/厦门日报记者佘峥摄影:林铭鸿封面图:王火炎通讯员:谢晨馨综合厦门招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xw/12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