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腹地,双髻山南麓的大洋坝,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黄潭河与灌洋溪像一个躺着的“人”字,静谧地在此流过,哺育着当地世世代代的村民。
88年前,大洋坝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毛泽东。
年6月底,毛泽东同志因为在红四军“七大”会议上落选,加上身体健康原因,离开了党的前委,转到地方开展调查研究。他先后进入连城的新泉、庙前,而后进入上杭的蛟洋、古田。8月初,毛泽东离开闽西特委机关驻地苏家坡,到达上杭溪口大洋坝。彼时,林彪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一纵队就驻扎在此地。毛泽东在政治部驻地——“授经堂”住了一周后,又搬到了距离约三百米外的竹林祠“养正斋”居住。
竹林祠当地人又称为“竹林屋下”,座西朝东,背靠竹丰林茂的大山,是一座占地面积近千平米的客家群楼。一条小溪自北而来,清澈见底的溪水每天“哗哗”地从大门前流过。
如今的竹林祠,仅存一扇飞檐翘角、巍峨壮观的大门,像一顶优美的凤冠,矗立在那里,仿佛在等候远去的归来。
当年的大洋坝地理位置特殊——山高林密,远离城市,处于杭永岩三县交界。然而大洋坝水运发达——境内的黄潭河承上启下,古田、蛟洋、大池等地的土纸、茶叶、稻谷等农产品均通过陆路肩跳手提到这里,然后通过水路南下峰市,继而直达广东潮汕。而“洋货”(当地人指外地商品)也源源不断地通过河运抵达大洋坝,分散到茫茫群山里的农民家中。河运的发达,造就了上世纪初期大洋坝辉煌的经济发展史。
这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产党员罗寿春、张善初等人在溪口境内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运动。大洋坝村很快成立了东二区革命委员会,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活动。他们还发动党、团员、赤卫队宣传扩红政策,鼓励群众参加红军;安排少先队员、儿童团员负责站岗放哨、查路条。农民协会则迅速开展分田分地分山工作。
7月过后的大洋坝,已经进入早稻收割的季节。站在大洋坝圩下,放眼望去,赖姑排、星聚庄近千亩的水稻泛着金黄。欲昂还低的稻穗像待嫁的少女,迎风羞涩;又像集会的现场,人头攒动。谁会想到,88年前,这里曾经召开过一次激动人心的大会。
为了纪念南昌起义两周年,红四军一纵队在8月5日举行了军民游行示威大会。大会地点就设在大洋坝星聚庄大坝的田段里。
一坵坵的稻田早在收割前一个月就进行了“烤田”(把田水排干,以促进禾苗成熟)。这时该段田的早稻已经收割完毕。现场的坵坵良田变成了高底错落的开阔平地。这天,恰好是大洋坝圩天,天空湛蓝湛蓝,晨曦还在山上弥漫,空气中飘来阵阵稻谷的清香。
会场上人山人海,红旗飘扬。近千名身着军装的红军战士,肩扛钢枪,在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的配合下,先是绕村游行,向群众分发宣传单,讲解红军政策,呼喊口号,而后回到会场排成整齐的队列。
已经修养了近半个月的毛泽东身体有所恢复,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次大会。
上午九时,大会正式开始,一首雄壮的大合唱《国际歌》过后,毛泽东作为领导首先上台发言。他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到队伍的前列。在那里有一张四方桌,他站到桌上,环顾全场,只见整齐的队伍全都昂首挺胸、精神饱满;赤卫队、少先队员扛着梭镖、土铳、红缨枪,神情激昂;四周红旗猎猎,迎风招展;头顶上蔚蓝的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远处的山峦格外地青翠,好像一幅绚丽的油画;黄潭河水浩浩荡荡,仿佛万千红军列队而过。此刻,毛泽东眼前浮现出半年来复杂的国内政治形势……
年的国内政治形势风云变化,暗流涌动,各路军阀明争暗斗。蒋介石取得全国的“统一”后,急欲把全国各路军阀的军权掌握在自己手中。3月,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军阀的矛盾公开化。蒋介石指责桂系威胁中央,下令讨伐,并亲率3个军指向武汉,暗地收买桂系将领阵前倒戈。很快桂系在湖南湖北的3个主力军被搞垮。同时,蒋介石又以收买离间手法,使桂系在冀东的4个军反水,几天功夫,桂系大败,第4集团军解体。5月5日,李宗仁在梧州通电组织“护党救国军”讨蒋,由白崇禧、黄绍竑率军分两路进攻广州。12日,蒋介石命李明瑞、杨腾辉两师南下援粤围攻桂军。白崇禧、黄绍竑率军力战,屡战屡败。5月15日,蒋介石又命湖南的何键军攻克桂林,而后又协同粤军夹击梧州。6月2日,粤、湘军联合攻陷梧州。24日,白崇禧、黄绍竑败逃越南,随后,李宗仁通电下野,与白崇禧先后逃往香港。
蒋桂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又忙着和阎锡山、冯玉祥等北方军阀展开了争斗,战火遍及大半个中国。
而半年来,中国共产党燃起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红色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参加土地革命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扩大、红军在发展。中心城市的工人、学生、青年和妇女等革命运动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起来了。
1月14日,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毛泽东在江西大柏地设伏歼敌。不仅全歼敌军,还活捉余人,缴获枪支余支,取得了红四军下山以来的首次胜仗。3月14日,红四军首次入闽,在长汀四都击毙土著军阀郭凤铭,解放汀州城,成立中央苏区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5-6月间,红四军三次攻打龙岩城,彻底歼灭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的部队。
红四军经过半年的战斗,汀江以东的上杭县大部,长汀南部和连城县南部地区,相继建立起红色苏区,与龙岩、永定2县的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心。
7月21日,闽西党组织在上杭县蛟洋文昌阁召开了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亲临指导。会议制定了《政治决议案》和土地政策、法规。会后,闽西各地迅速建立起工农民主政府,贫苦农民先后分到了土地。闽西广大地区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人局面。
毛泽东来到大洋坝后,不顾身体有病,一有空就开展调查活动,他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分田分地情况。农民群众高兴地告诉他说:“多亏了共产党红军,让我们分到了田山,今年上半年大家谷子收了很多,有的人家里多得没地方装了。”
回想半年来的往事,毛泽东的演讲喷薄而出,他从中国现状说起,分析了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讲到带领穷苦大众开展土地革命的必要性,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讲到红军取得的伟大胜利。分析了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充分肯定了南昌起义对中国共产党建设军队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他号召军民要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壮大红军,创建地方工农武装,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革命胜利果实。
这是红四军“七大”以来,毛泽东首次参加如此盛大的军民示威大会。他热情洋溢、深入浅出的讲话,不时赢得大会的热烈掌声。他的讲话像一炉沸腾的钢水,激发了大会军民无穷的热情。
在参加完示威大会后,毛泽东接见了专程从蛟洋赶来的傅柏翠、谭震林以及在驻地的林彪、萧克等同志,当听说除了中都、官庄以外,其余大部分地方完成了分配土地工作,尤其是萧克说当地的田不仅分完了,连谷子也快收割完了时,毛泽东非常高兴地说:“分了就好,农民分到了土地,就会支持我们的部队。我们不仅要保证农民分到田,还要保护农民群众收到谷子,只要农民收到一季谷子,我们就站稳脚跟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正确论断,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多数农民对土地的迫切渴望;实现了大多数贫苦农民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梦想;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土地矛盾,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为中国共产党最后打败国民党反动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最终催生了新中国的诞生。
大洋坝风光秋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