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讨论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真的好吗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征求《中央编办交通运输部关于地方交通运输行业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稿意见的函

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发展的思考

交通执法改革:广东运管公路改革样本

贵州省黔南州编办“四个注重”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时间

《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解读

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探究路径分析(福建龙岩)

自:交通运输观察编者注: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各地交通部门试点多年,但直到如今,执法人员身份仍然未得到解决,到底是参公、公务员还是公益类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一直没有明确说法。执法车辆由于不属于目录范围,也得不到财政保障。办公经费捉襟见肘,更是让人难以想象。而由于执法编制和性质模糊,人员队伍老化,执法效果堪忧。龙岩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全国交通执法改革的一个缩影,如何破解,还需要更科学的顶层设计。

一、龙岩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基本情况

龙岩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于年12月28日挂牌成立,是全国较早成立综合交通行政执法的地级市。之后,按照行政许可职能与监督处罚职责相分开和“权责一致、分级管理”的原则,支队整合了市公路路政管理分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市水路运输管理处(市地方海事局)、龙岩公路稽征处的监督处罚职能和人员编制。

支队机构规格为市交通运输局管理的副处级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主要职责为:负责全市交通综合执法方面的政策研究、组织指导全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组织协调全市重大和跨区域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并开展相关工作。负责履行全市道路运政、水路运政、地方海事、港政、航政、公路路政(包括超限运输管理)六方面交通行政执法职责的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职能和职责范围内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

按照龙岩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从年10月1日起,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新罗坂寮、武平十方、长汀七里、永定古洋、漳平溪口、连城文亨、新罗大池、新罗铁山8个超限运输检测站,从龙岩市公路局正式交由新组建的龙岩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管理。8个超限运输检测站实为支队直属管理且不作为独立法人的副科级事业单位,8个站核定事业编制共名,根据各站类别分别核定事业编制13名至17名不等。

在基本完成市级支队综合改革的基础上,按照“改革一步到位、人员分步到位、逐步完成改革目标”的基本思路,年6月10日至30日,龙岩市所辖7县(市、区)分别组建成立了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为副科级参公事业单位,隶属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管理,主要职责为:承担本行政辖区的公路、水路运输(含城市公交、出租汽车、汽车租赁)行政监督处罚、打击非法营运和与之对应的运输市场秩序、安全生产等监管职责,承担本行政辖区的公路路政监督处罚、公路保畅通、治理超限运输和与之对应的安全监管等职责。支队对7个大队实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截至年年底,龙岩全市1个支队和支队所辖8个超限运输检测站以及7个交通执法大队基本组建完成,并全面开展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业务,标志着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入新阶段。

二、改革成效

从试点实践情况看,将原本分散在多个机构的监督、检查、强制和处罚行政职能交由一家来承担,解决了原来交通一个系统多家管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许可与处罚不分的问题,提高了交通执法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将行政许可与监督处罚分开,形成了许可与执法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良性工作局面,有效防止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建立精简、统一的综合执法机构,有效整合了执法资源、提高了执法效能、提升了执法形象。

改革至今,全市7个基层交通执法大队、8个超限运输检测站全部通过福建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规范化建设达标考核,规范化率达%,在全省交通执法系统率先实现规范化达标全覆盖目标;支队年度和年度连续2次获得福建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规范化管理优秀单位”荣誉称号;此外,还先后获得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评议考核行政执法类第一名”、交通运输部“优秀基层执法站所单位”及福建省委“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试行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来,相关工作成效也得到前来参观考察的广东、广西、山西、湖南、上海等省(区、市)兄弟同行的认可。

三、待解难题身份未定,经费难保

支队在实践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路上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受制于现行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性障碍,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各方协调解决,希望有关部门和决策机构能够高度重视。

机构性质、人员身份不明确。根据福建省相关部门文件精神以及龙岩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文件和批复精神,组建的龙岩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为副处级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福建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案》中明确,各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成立后,应按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做好参照公务员法事业单位管理的报批和人员登记工作。但受全省参公职数等多因素影响,历经5年多时间,交通执法机构单位性质和人员参公身份一直未获相关部门批准登记。这一方面影响到执法权威和效果;另一方面也使交通执法人员对自身执法资格、执法主体身份合法性产生疑惑和顾虑,进而影响队伍的稳定和执法效能。

执法执勤车辆未纳入编配。按照中央有关规定,执法执勤用车的部门范围为12个,即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纪委(监察)、工商、地税、食品药品监督、交通(海事)、农业、林业、畜牧,不得突破。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执法执勤车辆未纳入编配,导致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无法购置执法执勤用车,目前只能采用租赁形式解决部分执法机构执法用车。交通执法机构因没有车辆编制,财政部门无法就此下达相关车辆使用经费预算。

基层执法人员老化缺编严重。各交通执法机构现有50岁以上正式在编执法人员占人员总数的47%以上,远不能满足“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执法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公路超限治理工作形势下,部分超限运输检测站编制内人员无法也无力承担繁重的治超工作任务。

执法经费严重不足。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成立以来,一直受到执法经费不足困扰,经费保障与所承担的6大繁重监管任务极不相符,特别是自年9月21日新一轮联合治超工作以来,更是出现了“治超成效显、经费难为继”的尴尬局面。支队领导在向各方报告、请示,协调无果的艰难境地下,为避免经费缺口进一步加大,经支队党委研究并经龙岩市交通运输局同意,自年1月1日起,决定辞退支队机关和各超限运输检测站劳务派遣人员46人、食堂及门卫等临时用工17人。

四、问题产生原因

经费缺口问题已成为自改革以来遭遇到的最大困难。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

划转经费基数问题。年,省里的改革方案明确了设区市、县(市、区)的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经费为财政核拨,来源为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返还资金及地方财政安排的其他资金。到实际执行时,除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按照年在岗实有人数及工资标准确定人员经费划转基数1万元外,5年来一直未予追加。加上专项业务经费基数改革后未根据各地综合执法成本另行研究核定,也成为成因之一。

人员编制经费不足问题。支队及所属8个超限运输检测站人员编制配备不足(按有关文件规定,每个站不少于28人,8个站共计需治超人员人)。改革时,从公路部门移交支队正式在编人员人,其中,支队本部42人、8个超限运输检测站1l5人,另有劳务派遣人员20人。至年年底,正式在编人员l67人,其中,支队本部52人,8个超限运输检测站人,另有劳务派遣人员50人。除在编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外,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临时用工人员经费均需要通过财政罚没返还列支。

正常增人增资及政策性奖励追加问题。年,新招9名事业编制大学生,再加上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奖励和福利政策,工资、附加费费用缺口以及政策奖励性项目缺口较多。此外,还有划转经费项目缺项问题、各超限运输检测站特殊运行费用支出等,据统计测算,支队年均缺执法经费数百万元。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交通运输观察」,搜索即可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xw/1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