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丨长汀各地粽叶飘香话端午,这些特色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挂蒿草、挂艾叶和薰苍术、白芷以及喝雄黄酒等习俗。长汀各地又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继续跟随我们特色镜头……

端午节概说

端午节的由来,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说屈原悲痛投江后,人们竞相划舟去寻找屈原的尸体,这一行为演变到后来,就成了赛龙舟。但是人们一直找不到屈原的尸体,于是就丢米团丢到河里喂鱼,想把鱼喂饱,以防止鱼吃屈原尸体,这则是后来“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汀州镇妇联粽叶飘香话端午助孤慰老送温情

端午节来临之际,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长汀县汀州镇妇联携俞海莲美容美发连锁机构“妇女之家”的巾帼志愿者们开展端午节包粽子送温暖活动。

几十名志愿者欢聚一堂,拿起粽叶、填满糯米、捆绑扎牢,一个个结实饱满的粽子就做好了。志愿者们将做好的粽子送给辖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贫困妇女等困难群众。一个个飘香的粽子,一句句温暖的问候,给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关怀。

(刘智松)

(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长汀:端午节特色中草药热卖

***************************************************************

近日,端午佳节期间,记者在长汀县城水东街沿河路段看到,艾草、菖蒲、灯笼草、鱼腥草、桉树叶等草药一字排开,引来许多市民争相购买。一位卖中草药的老农介绍,端午节前后,也是许多中草药的成熟期,这个时候草药药性更好。

每到端午节,长汀特色药草特别热销,百姓买来药草煎水,让全家人洗澡,消毒祛病。据了解,长汀客家人端午用药驱邪源于古代相传,现代中医也介绍说,使用中草药可以杀除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杀灭和驱赶各类虫害,阻断和减少病原菌的传播,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黄李荣)

端午节包粽子

端午粽香情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雄黄酒浓,又到一年端午节。每逢此时,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就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千年,尽情感受长汀二中师生一起过传统的端午节。

该校高一(10)班和(15)班的同学们带给我们指尖上的端午节,老师、学生、家长师生一起包粽子、做蛋袋,感受端午氛围,体验民俗风情,传承传统文化。

(郭志贞)

认真学

亲情时光

成功了

战果辉煌

下面要出场的是客家人的

—dandaizi

鸡公子,啄尾巴啄到婆婆树兜下,

婆婆出来看鸡子,

姐姐出来拗桃花,

桃花开、李花开,

张郞打鼓李郞吹,

吹到姐姐心哩化化开...

伴随着童年记忆的不仅有童谣,

还有蛋袋子、鸡公子......

巧哥、巧妹、巧爸的温情时光

献上我们的水果雕刻祝福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端午节民俗

包粽子

从晋朝开始,粽子就是端午必备食品,现在,粽子更成了端午节标志。粽子的制作极其有特色:用箬叶或者箬壳包上糯米,然后糯米里加上特色馅料制成。

根据里面馅料不同粽子又分为不同种:北方比较流行在里面包蜜枣、豆沙,如北京枣粽。南方则流行在里面包蛋黄、火腿、鲜肉等,如嘉兴肉粽。

辟邪,解五毒

端午节在中国传统习俗中还被称为邪魔当道的日子,蝎子、蛇、马蜂、蜈蚣、蟾蜍这五毒并行。端午节的很多风俗与避五邪有关,比如插菖蒲艾叶,饮雄黄酒,挂香囊等。

插菖蒲艾叶,是端午辟邪的风俗之一。菖蒲自古被认为是五瑞之首,叶子似宝剑,可以斩千邪。艾草可以招百福,可杀菌,插在门口,能赶走病魔。到了端午节,人们就会将菖蒲艾叶用红线绑成一束,悬或插在门上,以驱邪招福。

端午节要饮雄黄酒,这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尤为流行,传说中的白娘子就是在端午节饮了雄黄酒而变回原形的。雄黄也叫“鸡冠石”,将微量雄黄加入酒中制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还可以治皮肤病。端午节之后就是夏日了,蚊虫瘟疫开始盛行,而雄黄酒则有预防之用。

为了让小孩们安然度过五毒横行的日子,父母会在其手臂上绑上五彩丝线,或在脖子上戴香囊,以驱魔辟邪。香囊是用碎布缝成的,里面可以装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或者辟虫的雄黄粉。随着岁月演变,香囊的造型越来越精美,也成了端午节重要工艺品。

节日美食推荐:美味西米水晶粽

端午由来有很多

上述这些端午的习俗是古代人们针对五月恶劣的生存条件与阴阳变化进行应对和调和的结果。但节日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人们更愿意将历史名人与节日起源相联系,这不仅可以表达对历史名人的美好情感,也使节日本身变得更加有意味。

祭忠义之士

屈原

屈原生于战国后期的楚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记,志向远大。由于才华出众,屈原得到楚怀王的信任,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屈原任职期间,对内推动变法改革,举贤任能;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使楚国政治一新,展现了杰出的政治才能。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屈原受到奸臣的嫉恨。楚王听信谗言,先是把屈原降职为三闾大夫,后又流放到外地。

但屈原人在江湖,心在朝廷,依然忧国忧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为民生的艰难而痛哭流泪,为祖国的未来而忧心如焚,希望楚王能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可现实一次次让他失望。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来嫉恨,但依然不改初心;他可以到别国寻求出路,但对祖国的痴心不改,不肯离开祖国半步。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楚王被迫逃难。看到楚国从一个强国落到几乎要亡国的地步,祖国风雨飘摇自己又无能为力,屈原万念俱灰,遂于楚都被秦军攻占那一年的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壮烈殉国。

到了唐代,“端午为屈原”开始成为官方的共识。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年)的某一天,已过而立之年的唐高宗李治很认真地询问大臣一个问题:“五月五日,元为何事?”即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大臣许敬宗引用《续齐谐记》所载的屈原传说作了回答: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忠心为国,却被奸臣诬陷,壮志难酬,看到楚国即将灭亡,悲愤之下,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为了纪念他,每到这天,便用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这一问一答表明,尽管当时还有其他传说的存在,尽管唐代以后许多地方还在生成新的传说,但屈原传说乃是最正宗的关于五月五起源的解释,它也在各种文献中得到了更多的书写和表述。

伍子胥

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除缅怀屈原外,还有缅怀伍子胥的传说。

伍子胥原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此时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了,将伍子胥赐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端午节亦传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但为什么伍子胥没有成为主流呢?

伍子胥是吴王阖闾父子的忠臣,但他忠于吴国却背叛了自己的祖国——楚国,尽管其中有复杂的原因,他为了自己的家仇不惜引外兵攻破楚都,掘楚王墓并鞭尸三百,使生灵涂炭、故国蒙羞。伍子胥的“忠”,自然不是人们希望效仿的“忠”。

千百年来,端午祭屈原已成为大多数普通民众共同的价值判断和心理诉求。在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目中,屈原传说已经深入人心,正所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相闻为屈原”。

祭孝女曹娥

还有一种说法,说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在五月五日的端午祭祀中不幸溺于死,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7天,曹娥也投江寻父,5日后从江中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现代考古成果显示,端午节最早有可能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该地区在端午日有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族图腾祭祀的习俗。

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渡所用的船。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论文中考证认为: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分,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来源:人民网综合微长汀

“争做巾帼好网民”活动旨在通过开展女性网络素养教育,普及传播互联网知识,提升广大女性和各地妇联干部的网络文明素养,引导汇聚女性网络正能量,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传递妇联网上最强音,提升妇联网上舆论影响力,创新网上妇女群众工作。该活动将持续至年3月,陆续开展“巾帼心向党?喜迎十九大”行动、“巾帼网络素养行动”“巾帼网络承诺行动”“巾帼网络建功行动”“巾帼网络清朗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长汀县妇联也与您携手同行……

清朗网络空间,

我承诺、我参与,

我奉献、我愿意,

争做巾帼好网民!

赞赏

长按







































哪里白癜风能治好
怎么治疗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xw/21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