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发扬ldquo滴水穿石人一

1长汀: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长汀精神打造生态文明县域样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长汀县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工作,在努力恢复生态的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林业资源优势,发展本土特色林下经济种植、养殖,让百姓守着绿水青山也能得到丰厚的馈赠。

年以来,长汀县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进”的要求、“胜”的目标,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文章,抓实做细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三大工程”“两大行动”“一个规划”和“一个提升”工作,确保年全县水土流失率较年底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9.8%以上。

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基础上,长汀县科学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修复和开发,将红色、客家、绿色和历史文化等全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既保护好古城,又发展好旅游,增加群众收入。

随着“一江两岸”旅游景观修复工程八喜馆、大夫第、济川门等景点的陆续投入使用,长汀名城品位持续提升,名城旅游效应逐步凸显。

此外,长汀县还加快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按照“两手抓、两条腿走路”的构想,在坚持规划先行的同时,扎实推进一批项目开工竣工,实现规划编制完善和项目建设齐头并进。

长汀县连续三年荣膺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年18项主要国民经济指标中排名全市前三的有9项,排名第四的有8项。当前,该县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扎实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总投资10亿元的中石油催化剂项目等重点项目如火如荼推进。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长汀县以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断增进老区民生福祉。

(张清艳陈超俊朱凯莉朱芳彬张华)

2长汀县召开汀州城墙东段考古调查勘探成果汇报会会上,福建省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介绍了汀州城墙二期修缮工程地块(东城墙)考古调查勘探成果,与会人员提出意见建议。会议强调,古城墙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物质要素,汀州古城墙是汀州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要坚持保护为先,注重原真性的原址保护和完整性的整体保护,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适度利用,将旅游、文化的坐标与居民的生活融合起来,做到文物的展示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要在保护利用的同时以民生民愿为工作导向,践行有老百姓参与、共建、共享的利用概念,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的利益诉求。要在打造品牌上把握好方向,多措并举,打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红色小上海、最美山城、世界文化遗产等品牌,提升文化魅力,彰显文化软实力,不断完善汀州文化品牌建设。县委书记廖深洪作表态发言,强调长汀县将牢牢扛起文物保护利用政治责任,保护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叶婵)3“长汀素兰”林下栽助贫迈上致富路

日前,记者在长汀县四都镇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看到,羊古岭村村民邓永仁又和帮扶对象们来到了兰花种植山场,勤快地为兰花除草、分盆或补植。作为合作社帮扶的贫困户,他起初只种植了盆兰花。

合作社种植的兰花,以本地品种建兰“长汀素”为主,每亩可给种植户带来近3万元收入。与其他地方的兰花相比,“长汀素兰”每盆仅售几十元,好种好养也好销。可就是这朵“平民兰花”,却让林农们稳稳地增收,贫困户们通过种养兰花脱了贫。

经过林业部门的精心指导和上级政府的引导,廖炎士越做越有信心。本地品种建兰“长汀素”种植成功以后,就以滚雪球的方式,从十几亩发展到现在三百多亩,从起步一万盆到现在三十多万盆。带动了周边六个乡镇三百多户,大家都以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基地为龙头,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长汀的兰花产业。

(张华朱芳彬)

网编:陈炳林邱冰花

编审:吴德荣黄建良

监制:邓柱元

总监制:钟彬彬

投稿邮箱:ctrmtzxbj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xw/48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