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概况
中文名称:连城
中文简称:莲
外文名称:liancheng、LienchengKounty
行政级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省龙岩市
行政辖区:莲峰镇、庙前镇、新泉镇、朋口镇、莒溪镇、文亨镇、姑田镇、北团镇、林坊乡、曲溪乡、宣和乡、隔川乡、罗坊乡、揭乐乡、塘前乡、四堡乡、赖源乡
政府驻地:莲峰镇
(86)
邮政区码:
车牌代码:闽F
行政代码:
常住人口:25万多人,户籍人口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通用语言:普通话、县城客家话
连城方言:连城方言众多,兼有客、闽方言的特征,互相不能通话的达到34种,再加上一些小方言连城县境内至少有一百二十多种方言,是中国方言最多的县。主要分为3圈6大片,每片都有各自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大致可分为城关话、文亨话、罗坊话、宣和话、新泉话、四堡话、姑田话和赖源话,一般间隔5华里后方言会走样,一般比较靠近的乡镇交流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会有突然的隔断,如以朋口为界,北部的话几乎无法与南部交流。
地理位置: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段东侧,全境平方公里,境内中部偏西是一片自北向南的串珠状河谷盆地,东及东南部为玳瑁山脉的梅花山中山区,约占全境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势较高,岗岭重叠,群山起伏,峰壑纵横,涧流密布,其中曲溪的将军山是县内水流三江的起源,它孕育了境内似网状叶脉辐射四周的溪流,分汇闽江、汀江、九龙江奔腾入东海和南海;西部为武夷山支脉的松毛岭次中山区,峰峦耸峙,形势险要,成为处于长廊盆地中的县城西北部屏障,松毛岭亦成了与邻县长汀的自然分界线。全境多为低山丘陵盘踞,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万物茂盛,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和基因库。境内各地年均气温13.8℃—19.5℃之间,县城为18.9℃;年平均雨量.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7小时,全县降雨量大多集中在梅雨期,其次为春季;年平均水汽压18.2百帕,相对湿度78%,年中各月相差不大,3-6月为80—82%,10—2月较小,变化在75—79%之间,全年无霜期通常为天。
旅游景点:冠豸山、竹安寨、石门湖、九龙湖、培田古民居、芷溪古民居、新泉整训旧址、赖源溶洞、罗坊云龙桥、壁洲永隆桥、妈祖庙、文昌阁、四堡古印刷基地、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中华山性海寺等
交通枢纽:龙岩冠豸山机场、连城朋口火车站、长深高速、厦蓉高速、沈海高速。
至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公里,交通里程为公里;
至省会福州的直线距离公里,交通里程公里;
至龙岩全程公里,车程约1个小时-1.5个小时;
至漳州全程公里,车程约2.5个小时;
至厦门的直线距离为公里,高速路程约公里左右,自驾3个小时。
城市荣誉:
中国优秀旅游县、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
中国温泉之城、中国连城白鸭之乡、
全国武术之乡、中国客家美食名城、
全国双拥模范县、客家民俗活动的大观园
中国兰花基地、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
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中国骑都
连城名人
项南,原中央委员、福建省省委书记
罗丹,书法家
童庆炳,北京师范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
张南生,开国中将
杨尚儒,开国少将
彭孙(约~)
邹圣脉《幼学琼林增补》
邹学圣,四堡雕版印刷创始人
民俗文化
姑田游大龙、河源十三坊进太公、罗坊走古事、林坊大龙、芷溪花灯、北团游大粽、犁春牛、新泉烧炮
姑田游大龙
芷溪花灯
河源十三坊进太公
罗坊走古事
犁春牛
新泉烧炮
舞龙
舞狮
红龙缠柱
特色文化
连史纸、连城根艺、连城兰花、连城拳、提线木偶、十番音乐
连史纸
十番音乐
连城拳
兰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城四堡雕版印刷工艺、客家元宵节庆
美食佳肴
红衣花生
地瓜干
鱼糕
烂粉汤
牛肉汤
溪鱼焖豆腐
漾豆腐
酒糟鸡
慈姑
珍珠圆
连城白鸭
捆板
九门头
鲫鱼涮酒
芋子饺
拳头桃
七层糕
米冻
灯盏糕
麻蛋
清明桃
风景名胜
冠豸山全景
滴水岩崖刻
雁门书院雪景
生命之根
生命之门
石门湖俯瞰
泛舟石门湖
九龙湖湖心亭
九龙湖泛舟
培田古民居人字巷
培田古民居俯瞰
罗坊云龙桥
芷溪“大宅门”
新泉革命旧址
赖源溶洞
壁洲文昌阁
壁洲天后宫
发展历史
唐长汀县地尝置莲城堡。
宋元符(~)间置莲城堡,仍属长汀县。
绍兴三年()长汀县尉虞观提请汀州知事郑强析长汀县的莲城堡及古田乡2个里(河源下里、表正里)4个团(北团、南顺团、姑田团、席湖团)置莲城县,以县公置驻地莲城堡得名,隶属汀州。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升汀州为路,隶福建行中书省,至正六年()改莲城为连(莲城改为连城,《福建省通志》记作至元十五年(),《连城县志》(民国版)记作至正六年()邑人罗天应粦、陈积万起义之后)。
明洪武元年()改汀州路为汀州府。连城隶属于汀州府。
清顺治三年()八月,清兵入汀州,隶属依旧。
民国2年(),废府级建制,省下设道,连城属西路道(后改称汀漳道)。
民国17年废道,直隶福建省。
民国19年至22年,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区21个县之一,先隶属于福建省闽西苏维埃政府,省苏成立后,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辖。
民国23年4月,民国政府在全省设立10个行政督察区,连城属第八行政督察区。督察区专员先暂驻连城,后移驻长汀。次年10月,全省10个区压缩为7个区时,连城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民国32年9月8日,调整行政督察区辖境,全省划为8个区,连城属第七区,专署驻长汀。民国34年,全省8个区调整为9区,连城仍属第七区。民国36年由9个区又压缩为7区,连城为第七区所辖,专署驻地移龙岩。
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第八军分区驻连城县军事代表团接管连城。年3月,第八行政督察区改称龙岩专区。
年改称龙岩地区,连城隶属仍旧。
古代区划
宋代建县时的境域,据《临汀志·至到》“莲城”一目所载:“莲城,东西一百一十五里,南北一百三十里。东至南剑州沙县界一百里,以浮流口为界,自界首至沙县二百里;西至长汀县界一十里,以岩头野狐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六十里,以崆岭为界,自界首至上杭县六十里;北至长汀县界六十里,以焦坑渡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一十里;东南至南剑州沙县界一百五里,以浮流口为界,自界首至沙县二百里;西南至长汀县界,以河源板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里(据元《一统志》记载:“西南到长汀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清流县三十五里,以上琴坪为界,自界首至清流县一百里;西北至长汀县界六十里,以四堡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一十里。”(据考:以四堡驴子岭为界,自界首至长汀县一百四十里)。
元、明两代,地方史籍散失。据清乾隆十六年()县令徐尚忠主修的《连城县志·疆域志》和民国27年邓光瀛主编的《连城县志·地理志》所载:“西至长汀野狐岭十里为界;西南至上杭,以桃排塘一百一十里为界;西北至长汀,以分水铺(今驴子岭)四十里为界;东至永安,以流溪口一百一十里为界;南至龙岩,以梅村凹九十里为界;东南至宁洋,以廖天山隘一百五十里为界;北至清流,以魏张坑四十五里为界;东北至清流,以李家坪四十五里(实则三十里)为界。东西广一百二十里有奇,南北延袤一百三十里,周三百六十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