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女犯宁愿自尽,也不愿前去一步,人间地

它是满清犯人最害怕的不毛之地,它是比处死还要可怕的刑罚,它被叫作“魔鬼之地”也被叫作“人间炼狱死亡之地”一句经典名言:发配宁古塔永生不得回关!可谓大家颇为熟悉。那么名言中提到的“宁古塔”是什么地方?为何古代犯人宁愿自尽也不愿去的鬼地方?它又是凭什么让无数犯人谈之色变?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中国清代东北边境地区重镇,为清代吉林三边之首。其中的宁古塔其实不是塔,甚至连个塔影儿都没有,它只是一个地名而已。宁古塔源自宁古台,意思是“六个”,本来并无异议,但是时间一长,人们把它与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六祖”扯上了关系。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其六个儿子原本居住在这个地方,故称其地为“宁古塔贝勒”,简称“宁古塔”。在《宁古塔记略》中有记载到,相传曾经有兄弟六人,他们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宁古塔可以说是满洲人先祖的故地,这么一个有意义的重要的地方,为什么就成为了流放重刑犯的地方呢?宁古塔在辽东极北边境之地,气候非常的严寒,又基本没有什么人烟,道路曲径七八千里,因为气候寒冷而终年冰天雪地,与中原世界完全就是两个极端,根本没有人原来来到这里。流放诗人的方拱干曾直言不讳地说,人们都说黄泉路恐怖,但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可以见得如果流放到宁古塔,等于上了黄泉路。在清朝时期,这里尚属苦寒之地,想要生存下来很不容易,而且到了这里的人们,基本上都成为了毫无尊严的奴隶,这些都是它让犯人们感到恐惧的地方。而宁古塔最让人感到可怕的就是,一旦来到这里,此生基本上已经翻身无望,未来就是在冰天雪地里了此一生,这种绝望才是最可怕之处。而要是选择逃跑更是不可能。冰天雪地的天气本就让犯人没有体力逃跑,而这里还有一些残暴的原始部落,就算逃了出来,最终也会命丧这些原始部落之手。可能清廷也觉得这个苦寒之地用来流放犯人很不错,于是自顺治年间,清廷就开始把犯人发配到这里来了。而宁古塔之名也是在清朝时期步入巅峰。一些罪臣、罪犯,一旦得知自己要被流放到宁古塔,无一例外,都会被吓得魂不附体,瞬间崩溃。只要听到“宁古塔”三个字,足以令很多人胆裂,不仅个人受罚,还会连累全家,致使当时很多罪犯宁愿狱中自我结束,还没等到流放时期就选择死亡。那么在流放宁古塔的途中,又会有什么可怕之处呢?在古代没有现代发达的交通,通常流放犯人都是徒步形式,从京师到宁古塔之间,数千里的路途就是难熬的第一关。犯人在徒步千里的同时,身上还需带着沉重的枷锁、镣铐等刑具,就算你是身体强壮的人,对于千里跋涉也熬不了太久,更何况流放的大都是读书文人。同时还有负责押送的差役,这种差事谁都不愿意做,本就是不乐意的差役,要是还遇到不愿走路的犯人,那对犯人打骂羞辱肯定是常有的事,甚至对犯人的女眷进行侮辱都是十分正常。基本上犯人在前往宁古塔的途中会因走不动,或不甘受辱选择拼命,最终他们都会命丧黄泉,对于这些折磨或许以死来说,这也是它们最好的解脱。流放作为一种惩罚,但它也有一些益处。这些流放之人都是社会精英,他们能在艰苦途中顽强挺过,对于宁古塔来说,绝对是上好的新鲜血液,在建设上绝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文人种地自力更生,生活依旧不富贵,痛苦不堪,但也有一部分来自中原的文人或者有技术的人,凭借它们的学识在当地生活的还不错。如吴兆骞因为学识渊博,被宁古塔将军巴图海聘为家庭教师;还有杨越夫妇,因为会做绍兴小吃,非常受当地人欢迎。宁古塔属于清朝的边境地带,一直以来都还要负责镇守边关要塞,不管是务农还是建筑生产等方面,都是需要人力或者工匠的,对于这些被流放过来的重刑犯,也是一条非常不错的出路。这些流人均为被迫而来,如有可能回中原,他们绝不会在这苦寒之地受尽煎熬,但是能离开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的余生都将在这里度过,因此那种回不去的绝望,恐怕才是宁古塔最可怕之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yy/10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