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哪里最好 http://www.t52mall.com/m/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26日电(江鹏刘善兰于方灯)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镇新桥村,一年一度的“游草龙”民俗活动近日火热上演,当地司法部门组织普法志愿者现场宣介交通、消防、反诈等法律法规,让民众在集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民俗活动中提高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与能力。近年来,长汀县深入挖掘本土地域特色文化,将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客家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机结合,着力让法治文化沉淀下去、活跃起来,引导民众崇德向善、遵纪守法,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传承红色基因,法治阵地有形有质长汀县司法局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联合长汀县博物馆、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何叔衡纪念园等,打造以“何叔衡纪念馆”为代表的3个“红色+法治”教育基地,实现法治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互融合。该局也不定期组织开展“聆听红色法治讲座,践行法治使命”“瞻仰红色法治遗址,坚守法治初心”等主题的红色法治文化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围绕乡村振兴,长汀县司法局还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载体,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新庄村、“红旗跃过汀江”的水口村、“乡村振兴试点村”寨头村建设法治文化公园(长廊),创设“红土初心讲堂”等,传播红色法治文化,提升民众法治素养。年以来,长汀县共打造居民法律专家、地方性法规文化长廊、书香法治南门等个法治宣传新阵地,让红色法治文化在长汀传承发扬。传承非遗文化,法治文化有声有色长汀以繁荣法治文化为宗旨,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法治宣传的融合发展,着力将法治文化烙印上本土特色,迸发出非遗文化鲜活的生命力。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刻纸龙灯”“汀州唱古文”等项目,长汀成立非遗传承普法志愿队伍,鼓励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将法治文化融入非遗项目制作;同时,将非遗传承手艺人纳入“法律明白人”和“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骨干进行重点培养,提升非遗传承队伍法治素养。法治刻纸,《客家三字经》《反诈二人转》等几十个独具特色的文艺作品,融合刻纸龙灯、汀州唱古文、客家迎花灯等非遗项目,让非遗在法治宣传中担当“主角”,实现法治文化与传统习俗的“联姻”,让抽象的“法”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传承客家文化,基层治理有力有效长汀县司法局积极盘活客家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家风家训、宗祠文化的丰富内涵,助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构建乡村法治建设新格局。当地深挖“投豆”家风、严婆田村家教等“客家家训”的法治内涵,编写字“客家调解三字经”,大力推介客家家风家训中的“和”文化,为振兴乡村文化,化解基层家事邻里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当地也探索“宗祠+调解”模式,设立“祠堂调解室”,以宗族里有威望、热心调解、处事公道的贤者为调解员,结合村规、民约、家训,推出“有事到祠堂说、有理到祠堂讲、有纠纷到祠堂调”的调解模式,实现以族心聚集民心,让祠堂成为村民化解矛盾的文明驿站。据介绍,“祠堂调解室”设立以来,累计成功调解宗族矛盾纠纷28起,成为乡村治理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减震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