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吃的哪是酒席啊
就是那种幸福喜悦的氛围
和热闹的劲儿
①搭棚子,露天厨房
要摆宴席,自家的厨房就不够用了,
必须搭一个露天“厨房”才能大展手脚。
烧木柴,那火叫一个旺呀~
简易“案板”
由于菜太多,
通常都会架块木板或者拼几张桌子,
充当厨房操作台。
而且菜必须分门别类的摆放好,
开席的时候直接端上桌。
这种壮观的场面,可真是难得一见的!
②准备锅碗、桌椅、大锅
以前的农村,
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是这种大锅。
但是一家顶多也就2、3口,
一旦要摆宴席,哪里够用?
这就要去其他人家里借了。
那些年,基本就在家种田。
所以,人人都干体力活,
成年人吃饭都是用大碗。
而且农村办一次酒席,
得要好几百个碗,
所以,这个也得是到村里
把各家各户的碗盘集中到一起。
八仙桌
这种四方桌,一桌八个人。
“坐席”的时候按照辈分来区分位置,
有的地方称一席(上席)、二席…
有的地方称主席、陪席…
不过现在似乎大都改成圆桌、圆凳子了。
长条凳,那时候,都是坐这种长条凳。
窄窄的,长长的,可坐2、3个人。
开席前头家都会去村里各家各户借来备用,
为了不弄错,还会用粉笔或者油漆
做个标记方便辨认~
③请掌勺大厨
办酒席是个大事,
需要做平常难得吃到的大菜,
而且主人家还必须考虑菜的味道,
所以一定要请一个远近闻名的土厨师掌勺。
虽说这大厨没“厨师证”之类的身份证明,
但是他做菜的味道和风格,
大家都心知肚明,
因为做这一行靠的都是口碑。
如今,这种乡村土厨已经渐渐消失。
相反,一些在城里打工的新型厨师慢慢走进乡村,
做起了“流动酒家”的生意…
主人家只需出钱和场地,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④邻里自发来帮忙
那时候酒席上的大事小事都是亲力亲为,
光自己一家人肯定是忙不过来。
遇上这种大事儿,
隔壁邻里都会自发过来帮忙,
这是约定俗成的事。
帮忙的人,也早就习惯这种排场,
驾轻就熟,分工合作,
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只等亲友到了开宴。
有人摘菜
有人洗碗盘
有人切菜、配菜
有人烧火
有人盛菜、装盘
有人端菜
办一场酒席累不累?
说不累那是假话。
但是大家累并快乐着,
脸上也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⑤准备食材
农村婚宴的菜肴主材有几个基本是不可少的
鸡、鸭、鱼、猪肉,
所以主人家一般都会准备很多。
主人家一般会把养了一年的猪用了待客,
不过杀猪可是个体力活,
必须要几个彪形大汉才能搞定~
农村人家里都会散养一些鸡鸭,
到这个时候就拿出来~
刚刚还活蹦乱跳的鸡鸭,
这时候都将变成美味!
那时候的酒席不如酒店的菜式精美
但是有不一样的风味
▼全鱼
代表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经典美味有些佳肴,如今总也找不到曾经的味道。
▼扣肉
这道菜不柴不腻,酥软清香,一般都放在后面上。
▼红烧肉
自家养的猪身上来的,入口香糯可人,肥而不腻,是酒席必备的一道主菜。
▼像香菇炒瘦肉,冬笋炒腊肉~
这样的小炒也是鲜香味美
▼白斩鸡
▼豆腐圆
▼还有很多
四处都是忙碌但开心的身影
大家的热情、祝福
裹着浓浓的长汀乡村泥土的芳香,
把酒席烘托得温馨动人…
反正就是很想念,想念,想念…
如果你也吃过这样的酒席,
就给其他人也看看吧!
投稿爆料、商业推广请加
戳阅读原文,知晓汀州城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