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农电局调研福建省长汀县农村水电生态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推动农村水电转型升级促进河流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福建省长汀县农村水电生态修复的思考

作者:邢援越,岳梦华,夏海霞,付自龙

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

摘要

年福建省水利厅将长汀县列为农村水电生态修复试点县,探索建立农村水电生态修复和老旧水电站退出机制。年8月,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组成专题调研组,赴福建省长汀县调研农村水电生态修复试点情况,了解长汀县农村水电生态修复工作具体情况和效果,总结了长汀县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长汀实践对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电转型发展,特别是农村水电推进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年8月21—25日,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组成专题调研组,赴福建省长汀县对农村水电生态修复试点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查看了长汀县境内涂坊河、汀江干流上游河流生态情况,查看了增设生态机组的溪源水库电站以及已经退出的涂坊、红旗、东坑、东红、江坊等水电站,查阅了相关文件资料,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三级水利部门和部分电站业主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福建农村水电转型升级、生态修复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长汀县实施农村水电生态修复的背景

长汀县河流分属汀江、赣江和闽江三江水系,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17.9万kW,可开发量10.5万kW。全县水电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独立供电到并网运行,满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至年年底,长汀县建成投产的水电站有座,总装机容量kW,多年平均发电量万kWh。长汀县农村水电开发有以下特点:

一是开发程度高。长汀县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0.5万kW,已开发9.4万kW,开发率达90%。

二是单站规模小。装机小于kW的有94座,占全县已开发处的近80%,而装机容量kW,只占21%。

三是开发建设早。年以前建成装机容量kW,占43.8%。

四是引水式电站多。长汀县的引水式电站占总数的90%以上,绝大部分水电站没有调节性能。

近年社会上对农村水电发展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如遍地开发,自然河段太少,水体净化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引水式开发造成河段脱流,影响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农村水电作为民生水利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利部党组明确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村水电科学有序发展。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河流生态环境的要求和期盼越来越高。

年6月,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小水电转型升级”,确定了转变方式、有进有退、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长汀县是福建省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试点县。为贯彻落实水利部、福建省政府关于农村水电转型发展的有关精神,福建省水利厅年将长汀县列为农村水电生态修复试点县,探索建立农村水电生态修复和老旧水电站退出机制。

长汀县农村水电生态修复工作情况

长汀县年对分布在全县各流域、不同功能的老旧水电站开展摸底调查,了解流域水功能特别是用水需求变化,电站运行对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和河流生态的影响情况,制定了《长汀县小水电站退出试点实施方案》。确定对座电站中的52座水电站实施生态修复或退出,约占全县水电站总数的40%,占总装机容量的5%。实施增效扩容改造12座,占总装机容量的24%,计划在年年底前分三批进行。

1.农村水电生态修复试点情况

实施生态修复的老旧水电站按照“限制运行、技术改造、转变运行方式、退出运行”(以下简称“限、改、转、退”)等4种方式实施。通过试点已完成21座,其中限制运行1座,转变运行方式1座,全面退出11座,增效扩容改造8座。

截至年年底,长汀县共投入老旧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资金、退出补偿资金和退出后渠道、拦河坝等设施维护修复资金万元,其中:万元用于增效扩容改造,万元用于退出补偿,万元用于维护修复。

①限。对涂坊河的石门水电站实施限制运行,枯水期不准发电,水量直接回归河道。水电站资产由业主交县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处置,丰水期水电站运行根据用水需要进行统筹安排。

②改。对莲花等8座老旧水电站,通过对设备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通过增设生态流量泄放设施,优化梯级电站调度运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③转。通过调整水库运用方式、增设生态机组,溪源水库电站由发电运行转为生态运行,保证河道生态流量。通过提高上网电价,对水电站转变运行方式的发电量损失进行补偿。

④退。汀江干流上游的东坑、南丰二级、龙头坪、东红、江坊、师福、江源、红旗和涂坊河的红坊、涂坊、赖坊等11座水电站实行全面退出。全面退出的水电站一律不发电且机电设备需全部拆除,水电站资产交业主和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处置,注销工商营业执照,电网解列,其中具有灌溉任务的渠道交由乡镇或村按照水利设施要求进行管理。

2.农村水电生态修复效果

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为河流舒了筋、活了血,兼顾各方用水需求,河流生态逐步得到改善。

(1)修复了河流生态

生态修复试点以流域为单元,系统考虑了每一座电站的处理方式和整条流域的治理效果,如涂坊河从溪源水库抓起,调整水库运用方式和水电站运行方式,保障了下游河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共治理减水、脱流河段33.8km,上下游共73.5km河道的生态得到改善。

(2)消除了安全隐患

生态修复试点中全面退出的老旧水电站设备设施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大坝功能已经退化。在水电站退出的同时,长汀县对妨碍行洪的大坝等设施及时进行处置,有效保障了防洪安全。在年“5·19”洪灾中,位于汀江干流上游的东坑水电站拦河坝已于当年1月拆除,有效降低了洪水水位,减少庵杰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以上。

(3)解决了用水矛盾

生态修复试点中全面退出的水电站基本为引水式,部分引水渠道兼有灌溉供水功能,随着电站退出,发电与群众灌溉争水的矛盾得到解决。汀江干流上游的红旗水电站引水造成3.5km河道减水甚至断流,严重影响历史文化景点和汀江源漂流旅游的发展。电站退出后,河道水景观得到恢复,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发展。

(4)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生态修复试点完成后,河道里有了长流水,不再杂草丛生,连鹅卵石也由黑转白了。这些变化,电站业主和沿岸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电站退出表示支持和拥护。涂坊水电站年建设时投资70万元,退出时补偿30万元,业主赖占发认为“涂坊河生态美了,河水也清了,电站退出是值得的”。长汀县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后,当地社会和老百姓对小水电的认识更加全面、辩证、科学,评价也更加客观,实现了当地政府、社会群众、电站业主“三满意”。

长汀县农村水电生态修复的主要做法

1.政府主导,相关各方合力推动试点

农村水电转型升级是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重、政策性强的工作。长汀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水利、发改、财政、经贸、环保、国土、林业等部门以及县供电公司负责人为成员的“长汀县部分小水电站退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单位工作重点,建立了定期协商机制,相应乡镇主动作为,承接退出电站的引水渠道、拦河坝等相关设施后期管养维护,形成了试点工作合力。在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基础上,长汀县还投入多万元,用于退出补偿和渠道等设施后续管理、修复,确保了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2.深入调研,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长汀县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农电干部对电站进行调查摸底和复核评价,以流域为单元,统筹电站发电、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保护、河流生态建设等用水需求,一站一策,分类提出“限、改、转、退”的处置意见。对于造成河流季节性减脱水的电站,采取季节性限制运行或调整电站调度运行的方式,确保河流生态流量。对于存在安全隐患严重且无法整改、减脱水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用水矛盾突出且群众意见大等问题的电站,采取退出方式。同时,确定电站退出后拦河坝、渠道、厂房、土地等处置措施,保证渠道灌溉功能和河道行洪安全。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制定了生态修复试点实施方案,为试点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提供了可靠保证。

3.规范操作,保证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老旧水电站退出过程中,补偿标准的确定和资金使用关系试点工作的成败。长汀县以现有法律法规为支撑,坚持简单、实效、公平、公正的补偿原则,将退出补偿标准统一定为0元/kW。然后,根据各电站的装机规模、前5年发电量、上网电价、建设年限、证照是否齐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与退出电站业主沟通洽谈,确定补偿金额。在生态修复试点中,长汀县规范政府补偿资金的评估、申报、公示和使用,严格按照协商谈判、合同签订、上网解列、设备设施处置、后续功能恢复、资源产权移交等程序进行操作,探索了一套规范的决策程序、评价办法和管理制度,保证了各项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4.搞好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做好水资源国家所有、水生态社会公益、水工程公共安全等方面知识介绍的同时,全面、客观宣传农村水电的积极作用和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意义,鼓励有条件的水电站进行整合提升,做加法;对一些老旧水电站实施退出,做减法。积极宣传报道农村水电生态修复试点工作,营造农村水电转型升级的良好社会氛围。相关企业、电站业主也对生态修复工作表现出高度热情,对电站退出表示支持和理解,并积极配合。长汀县群众对退出电站积极支持,认为对保护水生态、共建母亲河有着积极作用。

农村水电生态修复毕竟是新事物,长汀县在试点中也遇到一些实际困难,亟待解决。一是缺乏农村水电转型升级的配套支持政策,电站退出协商谈判难度大。二是投入资金规模小,多用于退出补偿,电站退出后续管理资金不足。三是生态电价形成机制未建立,限制运行和转变运行方式的水电站提高上网电价难度大。四是水文和生态监测还不能满足河流生态修复的需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做好农村水电生态修复工作的几点体会

全国中东部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农村水电情况与长汀类似,长汀的实践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水电转型发展,特别是农村水电推进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很有借鉴意义。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坚持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对农村水电提出的新要求。

农村水电是国际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坚持发展的信心不能动摇,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村水电必须主动适应这些新需求、新变化,通过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维护好河流生态环境。

2.做好顶层设计,按流域、区域制定总体方案

结合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修编工作,以河流为单元开展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分析电站在影响公共安全、河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分区域、按流域制定出全面的农村水电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3.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因站施策

针对不同电站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情况,分别采取限制运行、增效扩容改造、转变运行方式和限期退出等方式。要重点加强老旧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消除电站安全隐患,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修复减脱水河段,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4.地方政府主导,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坚持政府主导,在抓好公共安全监管、协调用水矛盾等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生态修复方面的职责,部门联动。要增加政府投入,完善支持政策,建立鼓励维护河流生态的电价等机制。

5.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试点经验

要总结好福建农村水电生态修复工作经验,在强化农村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认识的基础上,营造推动农村水电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的舆论氛围,使农村水电在新时期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推荐

出品

E小水电(ID:exshuidian)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安徽岳西17座水电站被关停续:安徽省电视台对岳西水电站业主的采访报道,昨日岳西县发布《致广大电站业主及利益相关人的一封信》

水电站严控、清理、整治、退出!看年各地环保部门行动

本文来源于网络

专门为小水电站(包括在建、待建)的融资和转让提供免费推广服务,请联系。

E小水电保留最终解释权

E小水电

专注小水电

转让

融资

收购

托管

上市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yy/5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