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杭州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zjft/190621/7235816.html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98.html
“像这样完整记录海南鳽繁殖过程的,在福建省内还是首次。”昨日下午,知名鸟类专家、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的林清贤博士第三次带队来到长汀县大同镇师福村,继续观测罕见的海南鳽繁殖过程。
▲海南鳽现福建长汀。 朱裕森摄
在长汀发现海南鳽并观测记录其繁殖过程的是《闽西日报》退休摄影记者朱裕森等人。朱裕森自年退休后,自费在长汀境内进行鸟类调查和拍摄,三年多来已拍摄、记录鸟类18目64科多种。4月20日上午,朱裕森和当地林业局干部丘嘉瑞、刘辉在大同镇师福村开展鸟类调查时,在一处水域边的松树林中发现了两只海南鳽成鸟及鸟巢,巢里有两只刚出壳的幼鸟和一枚鸟蛋。随后,他们在距鸟巢约百米外一隐蔽处搭建了观察点,现已持续观测了37天,每天从凌晨至黄昏坚持拍摄记录,视频、图像资料超过G,终于摸清了海南鳽从幼鸟出壳、长出雏绒、飞羽、褪尽雏绒、乞食、练习平衡和飞翔能力等发育过程以及亲鸟外出捕食、归巢等规律,完善了海南鳽的繁殖资料,这类资料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其少见。
▲成鸟在给幼鸟喂食。朱裕森摄
▲一只成鸟在守护着三只幼鸟。 朱裕森摄
海南鳽也叫海南虎斑、海南夜鳽,因第一个模式标本于年由英国人采自海南岛的五指山而得名。目前,海南鳽处于濒危状态,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属全世界30种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濒危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文献记载,自年首次发现海南鳽后,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才又陆续在浙江、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发现其踪迹,但图像记录极少,有关繁殖资料更是稀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南鳽仅在大英博物馆保存有一副标本,由于其有昼伏夜出、行动诡秘的习性,难以被观测到,因而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又因其数量极少、地域分布狭窄,也被称为“鸟中熊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动物学家一度认为海南鳽已经灭绝,直至年才重新发现其踪迹。
▲海南鳽现长汀。 朱裕森摄
▲一对海南鳽成鸟。 朱裕森摄
“海南鳽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此次长汀发现的海南鳽属于留鸟而非候鸟,这可以反证长汀生态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已成为越来越多鸟类理想的栖息地。”林清贤告诉记者。
“这些年来,长汀县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年比,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从.66万亩减少到36.9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2.74%降低到7.9%;森林覆盖率从59.8%提高到79.8%。”长汀县林业局局长曹伟清对此颇感自豪。
来源:闽西日报记者朱廷彬杜红伟石芳
推荐阅读龙岩人我市开启雨雨雨雨模式!警惕新一轮暴雨灾害!中国最新1-5线城市排名出炉!龙岩排在……
龙岩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政府组成人员名单
6月1日起,医院停车收费执行新标准,快来看看
龙岩这所小学大课间“不务正业”玩游戏,好嗨哟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