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财源、保障民生
助推长汀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访长汀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汉书
主持人:
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长汀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汉书做客在线访谈栏目。任局长您好,欢迎您!
任汉书局长: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通过“中国·长汀”政府网在线访谈这个平台在线与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
任局长,提到财政局,大家可能不陌生,但对财政局的职能还不怎么了解,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财政局的主要职能都有哪些?
任汉书局长:
好的,长汀县财政局是县政府经济综合工作部门,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拟订县与乡(镇)政府的分配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等管理制度;研究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组织实施财政支出效益评价;负责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负责政府性基金管理,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财政票据;制定和执行县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管理县级财政专户;负责制定政府采购制度并监督管理;负责制定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制定全县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办法,防范财政风险;负责管理全县会计工作,监督和规范会计行为等。
主持人:
好的,任局长,作为全县经济综合工作部门,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以来全县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
任汉书局长:
好的,下面我简要说一下今年1-11月份财政收支完成情况。一是收入方面。1-11月份,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23.7%,其中:地方级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24%。财政总收入增幅和地方级收入增幅均位于全市第3位。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89.7%,财政收入质量好。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万元,比上年增收万元,增长22.5%。其中:地方级收入预计完成万元,比上年增收万元,增长22%。二是支出方面。1-11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万元,其中,民生相关支出占比为75.5%。预计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万元,其中,民生相关支出占比为81.5%。
主持人:
今年的财政收入有两位数的增幅,请任局长介绍一下财政部门在财源培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任汉书局长:
好的,在财源培植方面,财政部门把财政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支持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培育经济新动能上。
一是抓政策落实。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释放政策红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万元。落实“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力促稀土、纺织等行业税收实现较高增长。落实优势特色农业财政奖补政策,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综合改革。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促进农产品上线销售18亿元。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抓金融服务。年,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担保代偿补偿等方式,引导金融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利用企业应急保障资金,为21户企业“过桥”还贷1.8亿元;利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为24户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万元;实施融资租赁业务,为6户企业解决购置机器设备融资万元,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融资难的问题。与涉农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县农业信贷担保业务,为5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贷款万元。开展小额贷款担保服务,为户贫困户提供3年内5万元以下的无抵押贴息贷款担保万元。实施《长汀县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措施意见》,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企业放贷39.8亿元,同比增长11.6%。
三是抓招商支持。树立抓招商引资就是抓财源建设的理念,精准招商,招大引强,依托外出乡贤,紧紧抓住并发挥好长汀县红色资源、绿色生态、客家文化的独特优势,优化政府服务,用好长汀高新区、晋江工业园、稀土工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平台,统筹财政资金全力支持招商引资。
四是抓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建设项目,是促转型、增后劲的主要动力,也是扩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支撑。我们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带动有效投资,激发投资活力,增加财源税收。首先加强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加快财政资金支出进度,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督促预算单位尽快形成实际支出。其次在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转移支付的同时,推动部门加强项目储备和滚动管理,避免“资金等项目”“一张纸要资金”现象。三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对公益性建设项目,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对有收益的建设项目,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减轻政府支出压力。另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用好自求平衡专项债券融资政策,解决征迁资金和土地收储资金需求。
主持人:
任局长,刚才在你的介绍中提到民生支出占比81.5%,请问年民生保障方面主要有哪些支出?
任汉书局长:
年,长汀县与民生相关预计支出27.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5%。主要有:
一是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年筹措拨付资金万元。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最大限度向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大力支持产业扶贫和行业扶贫,扶持78个贫困村和3个空壳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继续落实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等政策,出台扶贫保、健康扶贫医疗费用补助和光伏产业扶贫奖补政策,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二是支持教育协调发展。年筹措拨付资金万元。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和在校大学生学费奖励政策。支持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项目建设和城区中小学扩容改造。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支持普通高中创建达标校、示范校和特色校建设。支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落实基础教育教学质量“阳光绩效”奖励政策。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制度。年筹措拨付资金万元。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待遇,提高农村低保、城乡特困、革命“五老”人员、孤儿、精简退职职工、优抚等对象的生活补助标准。出台完全失能老人护理补贴政策。加大社会保险对重点人群就业扶持力度,将补贴对象从就业困难人员扩展到应届高校毕业生。
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筹措拨付资金万元。医院绩效评价机制,推动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服务质量提升。支持县妇幼保健院大楼建设、县域医疗六大中心建设、十大临床薄弱学科和核心专科建设,医院主体功能外迁项目建设。支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落实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财政保障责任。
五是加大生态投入。年筹措拨付资金万元。实施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河长制等补助政策,支持水土流失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闽江源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厕所革命和西河公园等项目建设。
六是完善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年筹措拨付资金万元。支持客家生态休闲旅游开发项目、水东街“红色小上海”旧址保护提升、城区供排水项目,五通桥、江滨路、桥下坝、车子关、古城壕二期等路桥改造工程,美丽乡村、“四好农村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建设。
主持人:
任局长,通过您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财政在培植财源和保障民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请问任局长,年财政在助推长汀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会有哪些工作措施?
任汉书局长:
年,财政部门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赶超有机统一起来,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坚决履行好财政服务长汀发展的使命,推动长汀县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一是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财政部门将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着力加强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使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上发挥更大作用,增强长汀县经济质量优势。主要是: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眼增强发展后劲,强化“放水养鱼”意识,减轻企业税负,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继续完善园区平台建设,支持稀金精工小镇、稀土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闽赣竹木制品加工园建设,重点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园高标准建设。落实“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扶持政策,支持稀土百亿产业集群支撑计划,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改升级。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河田鸡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落实人才激励政策,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二是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支持产业、金融、就业、教育、健康等扶贫项目实施,落实贫困村帮扶和激励性扶贫项目政策,扶持贫困乡村项目发展,推动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力支持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剩余贫困乡、贫困村摘帽退出,实现全面脱贫。
三是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主要是:落实乡村振兴十条措施,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乡村生活城镇化、生产现代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均等化。
四是支持补齐民生短板。继续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贯彻预算法,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预算收支紧平衡,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有保有压、重点突出”,使财政资金投向更加精准高效。同时,确保对民生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健康长汀”建设。支持养老机构健康发展、医养融合发展和“互联网+养老”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完善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便捷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环境。
五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革是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政制度体系的重要途径,我局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上级财政部门的改革部署,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主要是: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