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要郑重推荐一条旅游线路
位于梅州市大埔县北部
以青溪红色交通线为重点
从溪口至虎市公路沿线红色景点
茶阳高乾苏维埃旧址
西河红军小学等串珠成链
构成“红色交通线”旅游新景区
今天看是一条旅游线路
但毛泽东曾把这条交通线喻为“人体的血脉”
可见其重要性
跟着梅州日报的镜头到大埔去看看吧
中央红色交通线在上世纪30年代初,党中央机关秘密设在上海,而中央苏区核心区却在赣南、闽西一带。为加强苏区与党中央的相互沟通联系,由毛泽东提议、周恩来亲自主持,开辟了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进入中央苏区核心区的长达三千公里的红色交通线,成为连接党中央这颗“心脏”和中央苏区这个“躯体”的“大动脉”。
视频时长01’16,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
视频来自“梅州日报全媒体”
党中央进入苏区的“生命线”
在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关于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史料及相关研究占据了重要位置,作为大埔革命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红色交通线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两位伟人与中央红色交通线年春,红四军由赣南转战闽西,壮大和发展了闽西革命根据地。12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中央认为必须与闽西红军、朱毛红军共同设立一独立的交通网,这一交通网,可以解决红军与江西或广东的联系问题,可以解决你们与红军及红军与中央的联系问题。
年6月,以闽西、闽南、东江、赣东南红色区域初步形成。为了加强与上海党中央联系,红一军团政委毛泽东派闽西特委书记卢肇西到上海汇报工作并提出建立交通事宜。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亲自主持下,于年10月成立交通局,并决定建立一条从上海通往中央苏区局的秘密交通线。
11月,中央政治局要求苏区的交通网与中央政治局统治区域的军事交通网能完全衔接,正式建立一条由上海—香港—汕头—大埔—福建永定、长汀—江西瑞金的交通线,名为南方交通线,即中央红色交通线,亦称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这条交通线由上海—香港—到汕头后,沿韩江乘船经潮州—大埔三河坝转汀江至茶阳,到青溪虎市汀江航运终点虎头沙,再走路经多宝坑、长治党坪铁坑、伯公凹进入福建永定陶坑、虎岗、长汀,最终进入江西瑞金,长达三千公里。”大埔县党史研究室主任黄佳清介绍说,南方交通线在香港设华南总站,闽西设立大站,大埔、合溪均设立交通中站,在汕头设立绝密交通站。
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林翔摄)
大埔中站设在青溪里铺余氏宗祠(驻有交通武装班十余人),卢伟良、杨现邻、杨雄、曾昌明、郑启彬等先后任站长(蔡雨睛在交通线正式成立之前曾负责交通工作),在邹日祥家“缵诒堂”设立多宝坑小站,交通联络点还有茶阳李国良为负责人的同丰杂货店、孙世阶为负责人的同天饭店,青溪余良晋、谢莲夫妇负责的永丰食杂店,以及在青溪村余均平家、蕉坑村棣萼楼设立物资储运中转站。交通中站还购火船一艘、木船二艘来穿梭于韩江、汀江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安全可靠的秘密交通线“中央红色交通线建立后,大埔交通中站成了一个重要交通站。”黄佳清介绍说,不仅沟通上海中共中央和中央苏区的文件信息来往,还护送领导干部安全进入中央苏区、向苏区输送民用军用等重要物资。据统计,年至年间,交通线和大埔中站曾安全护送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刘少奇、叶剑英等多名党、政、军领导和一大批电讯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安全进入中央苏区,并安全运送药物、布匹、食盐、电讯设备等苏区民用、军用重要物资共多吨,为中央苏区军民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以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安全转移进行长征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埔县青溪镇棣萼楼的一个房间,周恩来同志曾在此短暂停留。(连志城摄)
“中央红色交通线及大埔交通中站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黄佳清说,大埔不少优秀儿女为这条交通线的安全贡献了青春年华,江强英、余川生、余积邦、孙世阶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以说如果没有大埔交通中站沿线党和民众为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安全作出的努力和牺牲,中央苏区需要的大批物资、党在白区需要的工作经费;党和军队的大批领导精英、党中央机关就不能安全进入中央苏区。那么,中央苏区历史就可能要重写。
“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通向中央苏区还有几条交通线,如闽粤线、粤赣线、闽东北线、湘鄂西和赣北线。但是在第四次反“围剿”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更加严密的控制和封锁,从湘鄂赣边通往中央苏区的交通线被完全切断,香港—汕头—大埔—闽西这条交通线成为苏区和外界联络的唯一渠道,被誉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毛泽东曾把这条交通线生动地比喻成“人体的血脉。”
“这条交通线始终不受敌人破坏,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海党中央和中央苏区信息往来保持畅通的唯一红色干线,这离不开党的正确策略和交通员的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姚意军介绍说,这条交通线以水路为主,迂回曲折,有利条件多,特别是香港、汕头是华洋杂处、百业并存,易于革命同志化装往来。潮汕地区发生革命较早,有国民革命两次东征,“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群众基础较好,易于秘密隐藏。这些条件对于秘密交通的开展十分有利。
“当然,南方交通线能够‘摧不垮打不掉’,最重要的是离不开党的正确决策。”姚意军介绍说,当时,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交通局,由周恩来、向忠发、李立三、余泽鸣、吴德峰组织委员会,设有秘密工作小组,经常讨论研究党内交通工作。交通局所辖各站只同所在地的党委书记一人联系,不准和别的负责人联系。为了确保中央交通线的安全,交通局还实行一整套秘密工作方法,规定交通员只有单线联系,他们并不了解全线的情况,即使是交通局长对全线的交通员也不是全部认识,交通联络采取自上而下、由下而上、或只上不下、只下不上的分片、分层的管理办法。选择并建立好交通站极为重要,按当地情况设站的办法各有不同,有的组织家庭,有的开铺设店,有的利用社会关系等等。
“中共对交通员的要求也很严格,不仅要党龄长、政治立场坚定,还要对斗争有一定经验和强壮的体魄。”姚意军说,交通员要有社会职业作掩护,生活要社会化大众化,还要具备随机应、自圆其说的能力,对每个时期的“行情”倒背如流,最重要的是交通员要英勇斗争,有些交通员遭到逮捕,被严刑拷打甚至杀害,仍然保守交通站秘密,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交通线的安全。红色交通线是交通员用双脚踩出来的,是用血汗连结的,他们爬山涉水,日夜兼程,历尽艰辛,不但要战胜恶水野兽,还要机智勇敢地通过敌人的稽查,他们节衣缩食忍受饥饿却把一批批黄金白银港币安全的带到香港、上海,从未发生贪污遗失事件。
中央秘密红色交通线展馆内展出的当年交通员使用的手电筒、草鞋。(连志城摄)
“最后,红色交通线能够坚持畅通,和革命群众的全力支持也分不开。”姚意军说,大埔交通站处于赤白交界地区,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甚为激烈。交通站同地下党革命群众休戚相关、并肩作战,开展艰苦斗争。交通站依靠群众的掩护在全线设立小站,如茶阳同天饭店、青溪永丰客栈、多宝坑邹日祥家等等,这些小站的交通员都是当地的党员、堡垒户和革命群众。正因为红色交通线深深埋藏在人民群众这块沃土大地之中,才能成为“催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风华正茂”的红色旅游线
八十多年前,因南昌起义军取道南下、中央红色交通线穿镇而过,让大埔县青溪镇这个边陲小镇成为党中央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