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汀江,一起来畅游畅想

白斑风 http://www.baidianfeng51.cn/

天下水流皆往东,唯有汀水独向南。

汀江,是福建省三大河流之一,闽西最大的河流,在福建省境内流经长汀、武平、上杭和永定四县,主干道长公里,流域面积为平方公里,占全龙岩市面积的47.35%。

宋端平三年(),汀州知县宋慈开辟汀江长途航运,运潮盐至汀。此后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汀江航道均是闽、粤、赣边区的主要水路交通线,往返船只号称“上三千、下八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延伸,汀州城及上杭城成为连接赣州、梅州的商贸重镇,“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尔后,无数客家人又从这里起步,顺着滔滔汀江水播衍海内外。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交通迅猛发展的时代洪流中,闽西的铁路和公路替代水运成为交通主力,闽西的交通布局也日渐以龙岩中心城区为枢纽,以“东进沿海”为重点,代表内河航运和农耕文明的汀江流域日渐沉寂,繁华不再,不少靠近汀江的乡村,成为闽西相对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的地区。

在闽西的版图中,汀江流域像一片芭蕉叶子,主干道流经长汀庵杰、新桥、策武、河田、三洲、濯田、武平湘店、又入长汀羊牯、经上杭官庄、珊瑚、才溪、旧县、湖洋、临城、绕临江、下庐丰、中都、下都,汇稔田黄潭河之水,入永定,成龙湖,龙湖周边有洪山、仙师和峰市,沿河共有20个乡镇和两座县城,是闽西客家人聚居的大本营。在闽西的发展布局中,闽西的乡村振兴,少不了汀江流域的乡村振兴;闽西全面建成小康,需要再度繁荣的汀江流域。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用“带”的理念规划区域发展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在闽西的发展布局中,我们可以借鉴“长江经济带”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与开发、生态环保、交通网络、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对外开放通道等方面,用“带”的理念统筹规划汀江流域发展,以七个“带”推进汀江流域再度繁荣。

一、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带。

客家是汉民族一支重要民系,全球客家已达1亿多人,闽粤赣边区素有“客家大本营”之称,台湾有60多个姓氏多万人,香港有多万人源自闽西客家。为加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文化部先后批准设立了梅州、赣南和闽西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西客家文化是闽西客家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点的民系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客家母亲河”汀江流域无疑积淀了闽西客家文化最鲜明和最深厚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存。闽西现有国家级“非遗”8项,省级26项,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40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0处个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村、镇)12个、省级11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7个,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汀江流域。我们要以汀江流域为带,以沿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点,加强闽西客家文物古迹及闽西汉剧、十番音乐、客家山歌、客家戏曲、客家民俗等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打响以福建土楼和客家母亲河为代表的闽西客家文化品牌。

二、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

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进一步突显。汀江流域面积占全市面积将近一半,汀江上游的长汀是全国红壤土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区域,汀江及其支流曾经受两岸工业和养殖业污水污染。近年龙岩市下大力气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汀江及其支流水质有了明显改善,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被誉为南方红壤区治理的品牌和典范。汀江流域的生态环保不是一区一县可以完成,也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我们要充分发扬“长汀精神”,推广“长汀经验”,以汀江流域为带,打破行政区划制约,统筹安排和推进汀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环保设施建设,建立最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汀江全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服务功能,持之以恒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役,让汀江流域山常绿、水常清、空气常清新、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作出贡献。

三、国家级旅游风景带。

历经千万年造化,汀江两岸山峰奇特,千娇百媚,汀水清澈,如蓝似玉,她荟萃了三峡之奇,漓江之秀,处处呈显人间仙境。汀江岸边的长汀和上杭两座千年古邑,更是荟萃了千年客家的历史建筑和人文积淀。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曾对上杭城区汀水地形、地貌作高度评价:“东南山豁大河通,汀水南来更向东;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如画夕阳中。”宋朝汀州太守陈轩将长汀城形象地描述为:“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沿汀江分布着长汀南禅寺,上杭普陀寺、罗星塔等名寺古塔。汀江两岸也是闽西畲族人的主要聚居地,全市仅有的两个畲族乡官庄和庐丰地处汀江沿岸,上杭也被国家民委确定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合作与交流基地”。金山水电站、棉花滩水电站的建设,让汀江增添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风光。其中龙湖是国家重点水利枢纽项目棉花滩水库蓄水形成的省级风景旅游区,湖面烟波浩淼,碧波万顷,湖中68个岛屿星罗棋布,千姿百态,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风光。我们要整合沿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国家优秀旅游县(上杭)、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区(紫金工业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上杭西普陀山公园)等资源,科学开发沿江山水景点,让沿江山、水、城联结起来,让自然与人文、客家与畲族交相辉映,努力打造国家级汀江旅游风景带。

四、国家级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带。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的发展新阶段,居民对生态相关的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养老、健康、旅游、体育等以生态资源为要素的产业方兴未艾。我市的人均GDP进入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发展阶段,这是从追求财富向追求幸福转变的阶段,与“康乐”相关的服务消费呈持续增长趋势。汀江流域山青水秀,生态良好,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宜人,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可以学习攀枝花等地的成功经验,发挥汀江两岸生态、气候、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引进专业康养投资企业,将汀江流域特别是以长汀、上杭县城为基点的汀江两岸范围打造成为医养结合、农旅结合、文旅结合,集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养生养老圣地,推动“候鸟式”新兴旅游养老服务业态发展,逐步打响“汀江文旅康养产业带”品牌,积极将汀江流域创建为“国家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为我市产业培育和发展开拓新领域。

五、国家级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带。

自古以来,汀江流域就是铜铁、林木、烟草、纸张的重要产区。宋代时在汀江流域设立“上杭场”就是为了开发铁矿等矿产资源,如今汀江河畔的紫金山金矿依然是全国单体矿山产量最大的金矿。烟草产业是我国产业化最成熟,“公司加农户”运作最成功的富民产业。闽西烟草久负盛名,现在仍然是全国重点烟叶产区之一。历史和实践证明,矿产冶炼和烟草产业,是适合汀江流域且应当坚持发展的主导产业。我们要坚持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推进汀江流域传统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要按打造“中国绿色矿都”的要求,以紫金山金硐矿和长汀稀土矿开发为重点,打造千亿级绿色矿产治金产业带。要加强与各级烟草部门的沟通,巩固与上海烟草集团等工业企业建立的基地合作关系,努力将汀江全流域列入烟基提升改造工程,广泛推广“品种良种化、种植区域化、技术规范化”措施,不断提高烟叶质量,打响龙岩“全国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品牌,让烟草继续成为带动汀江流域千家万户的富民产业。同时,发挥闽西的侨台优势,加强汀江流域与台湾精细农业的合作,努力把汀江流域建设成为两岸精细农业合作示范带。

六、南向对外开放带。

汀江是福建省唯一流经闽粤两省的省际河流。历史上闽西并不闭塞,而是山海交接之地。在汀江-韩江航道中,汀州-上杭公里,上杭-永定峰市60公里,峰市-梅州三河堤40公里,三河堤沿韩江南下公里达潮州,再60公里汕头出海。地处闽西山区的汀江流域,通过汀江-韩江航道与沿海及海洋相连,在经济上成为海洋经济“潮州圈”的一部分,在文化上融合了妈祖信仰等海洋文化。当下龙岩发展的定位是“福建对接两洲、拓展腹地的重要通道”。但是我们在着力打通“东进沿海、西连腹地”通道的同时,也面临着厦漳泉同城化和与赣南同质化竞争对我市产生的虹吸效应。对此,我们是否可以加强与有着历史渊源的潮汕地区的沟通对接,在交通布局、生态建设、产业合作和生产要素流通等方面深度合作,构建新的汀江韩江经济带,拓展汀江流域乃至闽西对外开放的南向通道,让龙岩东进和南下都能通江达海,更全面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七、沿江立体交通网络带。

因内河航运的衰落,汀江两岸在闽西发展中的重要性下降,两岸交通变得相对落后。振兴汀江两岸乡村,必须结合沿江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按照“交通旅游”和“快进慢游”的理念,以“带”的理念提升汀江两岸乡村道路系统,让汀江两岸交通与全市大交通大动脉紧密相联。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汀江是龙岩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要以“带”的理念规划汀江流域,坚持多规合一,统筹考虑休闲旅游、文化体育和养生养老等产业的培育发展,整体布局对内对外开放、产城联动和沿江乡村建设,让汀江两岸成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繁荣带示范带,为闽西全面建成小康作出新贡献。

(本文年8月28日刊于《龙岩发展研究》)摄影:张强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yy/8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