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长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有多处新石器遗址。
年(西晋太康三年)为新罗县境。
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福建经略使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年(天宝元年),改汀州为临汀郡,年(乾元元年),复名汀州,时县治已附于州郭,后随州治迁至东方口(宋名县基岭)县治仍附州郭。年(大历四年)。又随州治迁白石村,即今县治所在。
年(景福二年),王潮克福州,称留后,长汀县属王潮。年(后梁开平三年),潮弟审之为闽王,年(后唐长兴四年),闽王王延钩称帝,改元龙启,长汀县仍属闽。年(闽永隆五年),闽富沙王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年(天德二年),长汀县属殷,年(天德三年),殷亡,长汀县属南唐。年(宋开宝八年),南唐亡。县人宋版图。年(雍熙二年),长汀县属福建路。年(元至元十五年),改汀州为汀州路,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年(元至元十八年),为囊加真公主赐地。1年(元至元十九年),福建、江西二行中书省合并,置福建宣慰使司,长汀县属福建宣慰使司。
年(明洪武元年),改汀州路为汀州府,年(明洪武二年),置福建行中书省,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年(明洪武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长汀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长汀县始终为汀州、郡、路、府属县。
年(民国二年),废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隶福建省。年八年(民国八年),闽军与护法军协议,长汀县属护法区。公元年(民国十四年),复录福建省。
年3月,红军入长汀,建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为闽西、赣南第一个红色县组政权,苏维埃政府于涂坊,属闽西苏维埃政府。年10月,建立汀州市苏维埃政府于城关。12月,以南阳、才溪、通贤、畲心、涂坊、中屋村、水口、三洲、濯田等区建新汀县,县治设于濯田。以河田、四都、古城、长汀附城、汀东、童坊、张地等地为长汀县,县治设于河田。市、县均属西苏维埃政府。年3月,建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于汀州市;与此同时,撤销新汀县。才溪、通贤划归上杭县,南阳划归新泉县,其余各区并长汀县。10月,分长汀县东北部分地建立汀东县于馆前;1年9月,分长汀县近汀州市部分地区建立兆征县,县治设省苏维埃政府内,均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红军作战略转移,撤离中央苏区。长汀复由国民政府统辖,改用民国纪年,仍合称长汀县,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驻汀。翌年改隶省第七区解放军接管长汀县。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政府,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年至年,隶龙岩地区专员公署。
年5月后,隶属地级龙岩市。
历史名人
长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唐代名宦陈剑,宋代罗彧、罗烈、宋慈,元代罗良,明代马驯、郝凤升,清代黎士弘、刘国轩、上官周、黄仪臣、杨澜、刘家驹、康泳等,都是汀人熟知的历史名人。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涌现了张赤男、罗化成、陈丕显、杨成武、傅连暲、童小鹏等许多无产阶级革命的忠诚战士。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何叔衡英勇牺牲在长汀。
(摘编自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