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重阳节,你的家乡是如何过节的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登高节。因为是二九相重,故成为“重九”,同时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

重阳节的习俗

01

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习俗之首,据史书记载,早在西汉时期,《长安志》中就记载了当时京城的人们在九月初九出游赏景的活动。在东晋时期,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重阳节恰逢仲秋,秋高气爽,这个时候登高望远可以舒展胸怀,健身祛病。

02

赏菊

历来,重阳节都有观赏菊花的风俗,因此,在古时,重阳节又叫菊花节。

人们认为菊花是长寿的象征,重阳节期间,许多地方都会举行菊花大会、菊花展。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成为一种风尚。

03

饮菊花酒

我国古人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可祛灾祈福。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都盛行在九月九日饮菊花酒。

04

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05

吃重阳糕

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比较随意,没有定法。比较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9层的宝塔状,上面还有两只小羊,谐音“重阳”,有的还要在重阳糕上插一面纸做的小红旗,点上蜡烛灯,用“点灯”、“吃糕”来表达“登高”的意思。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除了以上这些普遍的节日习俗,

全国各地的习俗都有些不同,

你的家乡是如何过重阳节的呢?

江西省

婺源县九月九日,篁岭举办晒秋节。篁岭古村还保留较好的“晒秋”现象,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需要晒干贮藏,一片丰收之景,蔚为壮观。

河北省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

江苏省

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福建省

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四川省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这天,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当然,

最重要的习俗是陪陪长辈,

哪怕是一起吃顿饭,

都能让他们喜笑颜开。

项目







































拉萨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hj/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