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种植有妙招林下有好菌

东南网10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戴敏见习记者徐士媛通讯员陈天长)日前,走进长汀县大同镇师福村的鸿鑫食用菌有限公司加工厂房,菌类作物的气味扑面而来。正对厂房大门的架子上,摆满了形状大小各异的灵芝和茯苓,工人们正忙着制作菌种培养基。菌种培育升级培养基配方,菌种更新鲜作为公司负责人,魏仕斌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厂房,查看生产情况。魏仕斌是浙江景宁人,年跟随父亲到长汀种植椴木树菇,一直从事食用菌种植,探索出把大田食用菌种植技术和工厂化种植技术引用到林下的经验。近年来,魏仕斌逐渐将主要精力放在林下种植茯苓,成为远近闻名的茯苓种植专家。查看菌种的生产情况是他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菌种制作,第一个步骤是制作培养基。”魏仕斌热情地招呼记者看原料,“这是麸皮,这是玉米……随着拌料机运转,这些原料很快会成为培养基。”以往,菌种培育常以松木屑为原料,但这种培养基保存菌种的时间有限,菌种通常20天左右就会老化。经过多次实验,魏仕斌改良了配方,用玉米、麸皮等作物取代松木屑。“这样便于装袋,更有营养,菌种保存时间能增加一倍以上。”包装好的培养基经过杀菌和冷却后,被送入无菌接种的工作间。“一定要注意保持无菌环境,植入菌种时要先把培养基用酒精灯烘烤几秒,这样有利于菌种培育。”工作间外,魏仕斌细心叮嘱工人。接种好的菌种,会被送往发酵培养间。“菌种培育,厂房的温度是关键,需要时刻保持在25℃~28℃之间。”魏仕斌说,因为要保持定温,电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还好我们属于农业生产,电费有优惠政策。”菌种一般需要培育15天左右才可以对外销售种植,魏仕斌的工厂一年可以生产多万包菌种。菌种种植创新种植方法,环保效益高看完工厂,魏仕斌又带着记者驱车前往几公里外的新桥镇黄金坑山场,查看新一茬茯苓。山路难走,陡峭颠簸且曲折狭窄,魏仕斌需时不时下车查看路况。将车停在山腰宽阔处,魏仕斌向山上的种植点走去。“这个口不能开太大,口子大了水分容易流失,而且怕虫蚁叮咬。”他查看完树蔸上的三包菌种,又将树枝盖在菌种上。茯苓种植的头几日需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mj/11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