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摄影丨陈开秀
年的味道,也是忘不了的乡愁
作者/陈文波
朗读丨田菲
年有味道么?当然有。今天的海博夜读和您分享福建各区域的年的味道。
闽东
祭灶,是中国人的传统。过年了,灶君“上天言好事”,家家都会准备灶糖灶饼给灶王爷“糊嘴”。
在闽东,尤其是福州的灶糖灶饼很有特色,往往是纸包,一袋24包,里面花样百出。
到了除夕,大餐上桌。或有精致的佛跳墙,或有坛烧八味。鸡鸭鱼肉,虾蟳蚌蛤,那是极大丰富。
佛跳墙(任佳灵摄)
而家家户户少不了的,还是一碗太平燕。太平燕就是肉燕加鸭蛋煮汤,在福州话中,鸭蛋谐音压乱,取其平安之意。
福州太平燕(陈霖摄)
此外,年糕也是福州人餐桌上的常客,取意年年高。
大年初一,在闽东宁德地区,人们往往会煮一碗线面,当成新年的主食。线面用红绳缠绕,又称红头线面。
线面制作(陈卫华摄)
闽南
泉州永春贡品(刘剑聪摄)
围炉,往往是闽南地区的首选,热闹而又温馨。过年餐桌上,唱主角的往往都是海鲜,大鱼大肉要有,虾蟹蛤蚶也少不了。另外,五香卷、麻枣等小吃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其中,最有闽南特色的还是血蚶。闽南地区大多临海,江海交接处,出产的蚶格外鲜甜。过去,吃过的蚶壳还要放在床下,寓意积攒钱财。今天,仪式已经淡化,但血蚶仍是春节的重要食品。
血蚶(李艺爽摄)
闽西
年界是客家人特有的说法,农历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就是年界日。入年界了,就要准备过年食品更是重头大事。香肠早已灌好,腊肉也已腌好,一串串地挂在屋檐下风干,入年界之后,家家户户还要自己制作一整个春节的豆腐。
长汀豆腐圆(刘艳晖摄)
除夕夜,客家人喜欢大块吃肉,客家名菜梅菜扣肉中最好的扣肉就是“烧大块”。白斩鸡也是重头菜,每个孩子都会分到一个大鸡腿,称之为“驮鸡髀”,每驮一次鸡髀,就意味着又大了一岁。
白斩鸡(李艺爽摄)烧大块(刘艳晖摄)年夜饭里,家酿的米酒是少不了的,烫一烫上桌,足以驱散一年的寒冷。
莆仙
莆田仙游春节喜宴(刘剑聪摄)
莆仙人对过年的菜肴寄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且十分丰盛。其中焖豆腐、莆田卤面是必备的。
妈祖面是莆仙人春节期间必吃的一道主食,象征平平安安又一岁。
妈祖面(林春盛摄)
在莆仙方言中“面”和“命”同音,“长面”寓意“长命”。所以,妈祖面便成为民间过节、祝寿、待客的必备食品。
闽北
春节期间,在闽北一些特色的主食是需要提前准备的。黄粿是一种稻米和草木灰结合之后的美食,柔软而有弹性,还有草木的清香。年夜饭里,家家户户都会炒上一盘黄粿。
黄粿(宋金摄)
年夜饭的开桌菜往往是“挖底”——这道以冬笋为亮点的菜,汇集了各种山珍,别问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因为好吃得底都要掀翻。
鸡是必不可少的,鱼,当然也不能缺——年年有余。
闽北人还有一道清新爽口的小吃——包糍,主料是鼠曲草。当大鱼大肉,食欲饱满时,一盘带着青草芬芳的包糍上桌,胃口一下子就又打开了。
邵武包糍(来源:东南网)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过年意味着团聚,也意味着一顿丰盛的大餐。我们用一场宏大的、丰盛的、持续的亲友相聚与年味大餐,来慰藉一年的辛劳,来展望来年的幸福。
主播
田菲
作品选自“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八闽文脉》
“海博夜读”期待您的作品,如果您有想要分享的文章或图片,欢迎投稿至邮箱hby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