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红楼梦》中,香菱和黛玉学诗,为吟出一首好诗,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耳不旁听,眼里心里都是诗,宝钗说她是“诗魔”了。
“魔”字来自南北朝佛经译文,后引申为对某种事物的爱好和入迷,佛家禅理则认为作诗是文字“魔障”,所以,宝钗说香菱是“诗魔”。
有心人天不负。香菱梦中得诗,一首情景交融的咏月诗,引起了同是背井离乡的宝钗和黛玉的情感共鸣,被谓之“诗魔”,真乃实至名归。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魔”都能写出心仪的佳作,晚唐诗人韩偓客居闽南,暮春时节,在那个雨后的清晨,因为思念故都,落笔难成诗。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唐韩偓《残春旅舍》
简译:
客居异乡,暮春时节,一夜宿雨,清晨,天气放晴,忽然,很想念阔别许久的京城长安。
绿肥红瘦,枝头蜂拥蝶舞,花儿将落,飘飞的柳絮落在池水中,引得鱼儿争相浮出水面。
愁情难遣,块垒难浇,提起落来,却写成一首小诗,借酒消愁,悲伤难抑,忧愁更甚。
好好保存自己的官帽,不要让它蒙尘,擦拭净朝簪,耐心地等待,大唐总有兴复的时候。
天佑二年(年),应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邀请,韩偓从江西前往福建,在闽期间,韩偓先后寓居长汀和沙县,共两年左右。
《残春旅舍》即作于其寓居闽中时,是一首缅怀故国思念家园的七律,虽说朱全忠天佑四年篡唐,但彼时,唐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首联写落魄他乡,颔联回忆故都长安春色,颈联抒发去国离乡之愁,尾联寄托希望,由满眼愁云到心怀希望,写出了诗人的气节。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首联写客居异乡,暮春时节的思归之情,首句交代地点时节和时间,次句写抒发之情。
雨打风吹三月暮,又一个春天远去了,时间总是过得太快,是对异乡的游子来说尤其如此,乡愁,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是眉头心上。
彼时,韩偓在朝堂身居高位,任兵部侍郎,深得唐昭宗的信任和青睐,后被朱全忠排挤出京城,先是在江西抚州避难,而后入闽。
昔日居庙堂之高,而今落魄江湖寄人篱下,这巨大的身份落差,令其心绪难平,异乡的春和景明,让他更加思念昔日的故国家园。
“残春”谓春天即将离去,春天凋零,故称残春,“宿雨晴”指一夜宿雨,清晨放晴,“恍然”是忽然,“咸京”指都城长安。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承首联,回忆故国春色,昔日,诗人京城为官,踌躇满志,即便是花褪残红的暮春,也一样美好。
暮春时节,枝头绿暗红稀,采蜜的蜜蜂抱着花须随着凋谢的花朵飞落,柳絮落在池面上,游鱼躲在水面下,调皮地吐着泡泡,像是在和柳絮戏耍。
虽是绿肥红瘦的春暮,却没有一点凋零的孤寂之感,鱼儿戏水,蜂争粉蕊蝶分香,这生机是诗人心地最温暖的的回忆,每每忆起,都会嘴角上扬。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