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云骧阁为长汀现存最久远的历史人文,三元阁可算有考据的长汀现存最久远之历史人文。三元阁位于长汀县城中心繁华之地,现已是长汀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据史记载:三元阁是唐代汀州古城门,始建于大历年间,为汀州刺史陈公剑迁州筑城时的南大门,原名鄞江门。明洪武四年,汀州卫指挥王公圭改名为广储门。明弘治十二年,建“四檐三层”楼于城墙之上,名“广储门楼”。明崇祯间,知府笪公继良修葺广储门楼,并更名为阁。至清,于阁上设魁星塑像,正对汀州试院,改称“三元阁”,象征振文风盛科举,登阁中“三元”(状元、会元、解元)之意。民国十七年,开辟州城大街为马路,城墙多遭拆除,仅剩城楼城堞因民众激愤及对,得以保存。
沿征兆路过阁北广场,拾楼侧石阶登阁,阁周长廊飞檐、灯笼摇曳,阁内魁星塑像、肃穆庄严,阁南拱桥三座,依列排开,阁北广场宽畅、绿树红花,四周仿古民居琉璃瓦房、参差错落,在现代州城中独显一份古色古香的古典式繁荣。
与三元阁中轴相对的是原汀州试院,现为长汀博物馆。越过三元阁北广场,横穿兆征路,就有一座红墙灰檐的拱形院门,沿拱上书“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八个红字,其下石匾勒“汀州试院”四个隶金字。进门登记入院,两棵古柏扑面迎来,走前览简介牌:此两柏树龄已年有余,应植于唐大历初年,与汀州城相当。但见古柏树干斑驳沧桑,枝干虬曲苍劲,似雕琢着岁月的痕迹;枝叶却茂密厚实、郁郁葱葱,似穿越时光而重显勃勃生机,脑中灵光忽闪,这难道不是长汀这座南国古城最好的历史见证吗?
汀州试院始建于宋代,是汀州禁军署址,元代为汀州卫署旧址,明清两代辟为汀州试院,是汀州所辖八县科举应试之处,算是古代汀州作为闽西八县文化中心的标志性建筑。民国时改为福建省立第七中学校。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并在此办公,故有以上两行题字。
进院向西侧就进入了汀州客家博物馆,展览共分“享誉中华的客家首府、灿烂缤纷的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世界客属一家亲、崛起奋进的长汀”五个部分,追溯了长汀的历史变迁,展示了长汀的名胜古迹,反映了长汀的传统文化,展望了长汀的美好前景。正如开篇民谣所述
要问客家哪里来?客家来自黄河边。
要问客家哪里住?逢山有客客住山。
男子出门闯天下,女子持家又耕田。
山里山外一条心,共建美好新家园。
出客家博物馆向东,便是长汀革命历史陈列馆,共分“长汀县红色区域的创建”;“中央苏区的中心城市”;“坚持斗争,红旗不倒”三个部分,集中展示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作为福建苏区首府和中共苏区经济中心的历史资料,记述了毛、朱、周、邓、陈、叶诸中共领袖、开国元勋在此青山绿水间进行过的伟大革命实践。
在革命博物馆的最尽头,有一间小木屋。据介绍这曾是国民党关押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瞿公秋白之处,凝视狭小黑暗的木屋,想起瞿公绝词:
“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古风、红色、新景……于苍翠古柏大抵是飘过的烟云,而况乎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