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长汀河daydreamabou

明文学家李濂留下了诗文“白龙寺倚五华山,寺下长汀抱楚关,上界藤萝低日月,暮天钟磬送潺”。这里就是我的故乡湖北天门皂市,母亲河长汀河流域的景象,多少年来让人魂牵梦绕,如今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家乡有书写到:“五华山脉自京邑大洪山。经大月、灵泉二山迄逦至此”。《寰宇记》云:“五华山岭连属,北接郢州,以其矗中而枝麓四布如花五出,故名。山上有故风城,有羲龙殿,山下有临津门、旧云,山周九百丈,高十五丈”。山上有南北朝所筑之白龙寺,明代的仙贞观、辽阳殿。还有“须句氏旧都”碑文和“风后先型、羲皇古处”等石刻碑文,毁于年那个特殊的年代。山下有明代文学家钟惺故里—隐秀轩遗址。在我年幼的时候总爱问河水从哪里来,爷爷告诉我说,从上面的山里来,我傻傻的沿着长汀河行走,走到很远很远的没有尽头的地方,回眸,静静的看着来时的方向。河水蜿蜒曲折,屋前屋后都是流淌的波光。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门前过往着商船,络绎不绝,流动着白帆。往返的桅杆,喊着号子的船工,载着五华山,长汀河沿岸人们的希望。上苍赐予了这条河,湖水良田鱼满仓,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天道酬勤,乡民的劳作,换来甜美的生活。两岸春绿,连绵延展,沿河人们播撒耕种,雨水惊蛰,春意盎然。油菜花黄,风吹麦浪,青绿香气弥漫,飞燕三三两两伴着放学归来。炎炎夏日,河畔瓜果飘香,树林成荫,村口埠头戏水游泳,小伙伴们最快乐的时光。流淌的时光,静谧安详,乡村河堤,自然美图。秋色里,勤劳的人们挥舞镰刀,稻谷的香弥漫村庄。牛拉碾子,打场的景象已然成为往事。在记忆里,农村大集体生产队里,堆着高高的草垛,大人们忙着分谷物,小伙伴们在草堆间躲迷藏,菜园子丰富的蔬菜,屋前屋后都是菜篮子。田园里总有乡民忙碌的身影。待到落叶翻飞,雪花飘舞,小伙伴们背着两本寒假作业,白皑皑河畔,瑞雪覆盖的菜地里,被野兔带到远远的乡野,回望着奶奶厨屋冒着炊烟的屋顶。五华山顶,有一座寺庙,相传始建于南朝,现存之建筑物为明朝重建、清代修葺者。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殿阁亭楼,重叠栉比。曾有‘栋楹穹隆撑住霄汉,丹碧辉煌晃耀日月’之描述。后渐失修,现仅存殿宇两栋。院内存有明、清以来之石碑五座,碑文字体工整,碑额与龟趺,花纹精细。相传因白龙寺引水,解救一方生灵。人们在五华山北麓设祭坛以祀,南朝齐武帝肖赜次子竟陵王肖子良,将祭坛改建为佛寺,依坛取名为白龙寺,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在开始记事那几年,母亲带着我爬了好久的山坡,在凉亭歇息几次才到达山巅,最高大威严的寺庙就永远烙印。五华山中学内,皂市是古风国都城所在地。羲农殿是风城内的大殿,总面积约平方米。经考证为春秋时期。年大殿被焚毁,殿前仅存碑亭两座。一座刻有“须句氏旧都”。横额为“羲皇古处”,座刻为“风后先型”四个大字。两座碑亭均被毁于年,又是那个特别的时期。钟惺,字伯敬,别号退庵。竟陵(今天门皂市镇)人,明代著名散文学家,官历工部主事、礼部郎中,福建提学佥事等职。为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辽阳殿,五华山中学内,系明代成化年间建造,正德嘉靖时曾增修和维修过。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殿门左右各一通“石碑镇龟”。正殿两边分列偏殿,殿内供有神像。偏殿因年久失修于年前倒塌。尚存正殿一栋,现为五华山中学图书收藏室。庚子反帝遗址

 位于皂市镇古都大道北。光绪二十六年(年)义和团反教斗争消息传到皂市。农历5月18日,皂市附近农民借迎“黄会”(庙会)之机,焚毁医院,英籍医师魏艾运逃匿,牧师英吉烈被逐出天门县境。

医院,遗存一间。运河上的搬运工们,赤脚踏过的青石板,坚实的臂膀和那高高的桅杆,承载着当初的人们期望。它从山中来,绵绵的流向平川,丘陵末端的人们用智慧建造家园,早起沿河一代,石头堆砌的房屋,象一张张纸,一本本书,写满了故事。远古人类的山脊下,龙尾山的夯土民居,和这里的人一样质朴憨实。那些年,夯土,石砌,扳砖,木制多重建筑方式大融汇,好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自然博物馆,展示着沿河人们的发展与期盼。风雨带走了一切,或许这就是更早以前的框架结构,支撑的是一种信念,一代人毕生只会建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个家。冬日在农田里,用泥巴筑进模板,一块块土砖晾干后,在村头窑口里,用柴火烧制两天两夜,远古制陶技术,延续了数千年。砖墙房屋,遮风避雨,门檐一方彩绘,便是一种期盼与祝福,春风惠我,前程似锦,鹏程万里。推开大门,随着咯吱的声音,就是流淌亿年的古运河,长汀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供销社仓库,最羡慕当时的工作人员,柴米油盐,生活的味道。父辈们的幸福,结婚请木匠师傅打家具,松木的香味儿一直留在胸中。透雕的床头,记载着民间艺人的精湛手艺,喜上眉梢,龙凤呈祥,便是对美好生活的祈祷。儿时,目睹漆匠师付,用骨胶放在炉火上开水锅里,炖汤一样的,看见胶质融化,用橡胶当笔,随心所欲绘制,木器漆的工艺,楚文化的精髓,在家乡,在记忆里,还有一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余香。洗脸架上,隔着时空的对话,流动过一张张面孔,它收藏着一代代亲情,却默默无语。橱柜里,田间地头,河滩上,船舱里,担子两头,校舍里,土陶管装满了饭菜香气。母亲守着旧宅,依稀往事,门槛石记录了她一辈子的脚步,有时匆匆,有时轻快,有时沉重,有缓慢挪动半步踏上歇息,门板的开合间,几十个春秋,一辈子的辛劳,母亲依然守望,因为这是家。万寿桥

 皂市镇西街口中。建桥所处位置为万寿大院,故称“万寿大桥”。又因邱家巷西头,故名西大桥。该桥系七孔大石桥。长62米,宽6.5米,高6.9米,横跨长汀河。据清《天门县志》记载,万寿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年),前后越二十一年即成。传为一章姓寡妇捐资兴建。桥面呈拱型,桥下有7个泄洪孔,桥的半腰雕有3个龙头。桥中3个洞孔的正桥中均有一块磨得十分光滑的石头,每一块都是一幅“八卦图”。桥下另一块石头上刻有戏剧人物绘画。大桥两头各建有24级台阶。紧靠石阶各立功德碑1道,镌刻着建桥捐款人姓名。

永远的长汀河

文/飞燕

九曲十弯抱镇流

摇童伴老岁悠悠

一方往事凭谁诉

河畔风轻古树幽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快速治疗
苯酚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mj/1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