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邬厚诚,年出生,成铁贵阳供电段退休职工。
年,我母亲跟我父亲,从福建辗转来到贵州,我们7兄妹的大哥留在了老家,6岁时过继给我二姨,到了菲律宾。直到51年后的年,大哥才回到祖国,与我们相认。而且是在回国的飞机上,二姨才把他的身世告诉他。
大哥3岁一别,大海相隔几十年
年,我父母在福建长汀结婚。年,母亲生下长子邬厚捷,就是我们大哥。年,在福建邮政局工作的父亲被分配到贵州。由于路途遥远,还是抗战时期,兵荒马乱,就把大哥留在了外公外婆家。父母当时想过两年应该能调回福建,不料这一走,再没能回去。年、年,母亲又生了二哥邬厚敏和我,年,外婆病故后,嫁到菲律宾的二姨何玉如因一直不能生育,知道我母亲(二姨的三妹)又生了两个儿子,就提出要母亲送一个儿子给她抚养。父母就答应将大哥过继给了二姨。
年,母亲怀抱大哥邬厚捷。
就这样,当时6岁的大哥就被二姨带出国,成了菲律宾人。
年,二姨(中)和8岁的大哥(左)。
二姨的外汇,让我家早早有了冰箱
3年后,新中国成立,菲律宾没有承认红色中国,还是跟国民党政府打得火热,我们与二姨的联系中断。而我父母也没有告诉我们还有一个大哥。直到年,母亲从福建老家的亲戚那里得到了二姨的地址,这才恢复联系。
50年代,中学时代的大哥。
在来信中,大哥称呼我父母为三姨和三姨爹,他因为一直在菲律宾生活、读书,不会中文,只会英文。大哥的来信,全靠做过图书馆英文翻译的父亲翻译给我们听。二姨则在来信中说,她一直教育我大哥,要视三姨和三姨爹为亲生父母一样,对我们7个弟弟妹妹要想亲兄妹一样。没有告诉大哥身世的原因,是菲律宾排华严重,担心影响他的学业和生活。
年左右,大哥(后立者)和二姨一家的全家福。
那几年,正是大陆困难时期,二姨经常托人从香港汇钱给家里,汇来的是美元,母亲取到时换成了侨汇券,可以买到紧俏的商品,极大改善了全家的生活。因此,我家在70年代初就买了一台苏联产的单门电冰箱,十分耐用,一直用到80年代。年我结婚时,还搬到新房当摆设,并用了好几天,让同事们十分羡慕。大陆电冰箱普及,是年以后的事。
70年代后期,大哥一家和二姨、二姨爹在家里合影。
姐妹见面,才知大哥成长情况
年,二姨第一次回大陆上坟,我陪父母也回福建与二姨相见。结果因二姨行期推迟,我的假期已到,只能先回贵阳,没有见到二姨。父母则迎到了二姨,三人天天在一起,说的都使他们共同的儿子。
大学期间,大哥被学校颁奖。
年,大哥结婚时的合影。
父母这才了解到我大哥的成长过程:年,他高中毕业后,品学兼优,是年级第二名,年大学毕业,年结婚,媳妇是华裔。先后在椰子公司和银行做高管,待遇不错。
60年代末,大哥(左)和二姨等亲人在菲律宾。
后来,母亲和二姨等兄妹不定期来往:年,二姨和四姨一起回大陆探亲;年,母亲和大姨到台湾探望四姨,二姨也同时到台;年,大姨、二姨、四姨和五姨、表舅一起到了贵阳探望我母亲,恰逢二姨生日,5姐妹一起吹了生日蜡烛。
二姨带来惊喜——九七回归
年4月,母亲再次邀请他们来贵阳。这次,二姨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大哥一起来了!
直到出发,大哥也蒙在鼓里。坐上了飞机,二姨就原原本本把他的身世说了。大哥兴奋得无以复加,他说自己在菲律宾只有孤独一个人,没想到在大陆的贵阳还有7个弟妹!
我们兄妹8个终于大团圆。
九七回归的大哥,拥着两个妈妈(左为养母二姨,右为母亲)
到贵阳见到我们,大哥激动地和我们拥抱在一起,遗憾的是,父亲已经在年去世了。他到父亲的墓前跪拜,要求将他的名字补刻在碑上。出了给每个弟妹准备了一个礼物外,大哥还用英文分别写了一张明信片给我们。可惜大哥不会中文,和我们的交流得靠二姨和四姨翻译。
背面,我请人翻译写下的大哥给的话。
我专门请雕刻家给大哥刻了一枚私章,一面是他的中文名,一面是英文名。
大哥给我的明信片。上面的印,是我请人给他刻的私章印。
年,母亲再次到台湾和姐妹们聚会。也赶去聚会的二姨,将她珍藏的不少老照片交给我母亲,要她转交给我收藏,我们才得以直观地看到大哥的成长过程。
年,二姨在菲律宾去世。当时66岁的大哥办完丧事后,变卖了家里的财产,迁到了美国的旧金山,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由于语言不通,没人翻译,现在我们和大哥很少联系,但还是欣慰,因为母亲的心愿已了。
聂俊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