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长汀县着力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精度,提高监管效能,规范监管手段,推动实现食品安全管理分级化、治理网格化、惩教制度化,逐步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治理体系,取得良好成效。
分级管理网格治理惩教结合近年来,福建省长汀县以创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为契机,统筹整合各方资源,推动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不断完善食品监管机制,通过“分级管理、网格治理、惩教结合”三方面探索创新,逐步构建起有长汀特色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治理体系,成为福建省首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
提升精度推动管理分级化
积极探索食品风险分级管理。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4个等级,执法人员结合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风险等级不同的生产经营者,采取不同的监管频率和监管方式,有效提高监管工作的靶向性和精准度,实现监管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监管资源利用效率和监管科学效能。目前,长汀县共评出A级食品经营主体户、B级食品经营主体26户、C级食品经营主体2户;A级餐饮经营户户,B级餐饮经营户38户。
突出重点抽检对象。把社会 推进诚信建设。将县城范围的多家食品流通单位、50多家生产企业、多家餐饮服务单位纳入诚信体系建设。根据企业考评情况,建立“一户一档”信用档案,通过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提高食品经营者自律意识。同时,积极开展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示范点、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省级小作坊示范点创建工作。目前,共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家、省级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示范点10家、省级小作坊示范点3家、市级小作坊示范点2家。
提高效能推动治理网格化搭建组织体系。依托长汀县市场监管局,成立推进食品监管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推进食品监管网格化工作统筹协调工作。各乡镇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能,在原有市场监管所基础上成立食品安全协管站,明确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乡镇领导和专兼职协管员的人员及责任,全县个村(街道)分别指定一名村级文书兼任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信息员主要负责协助各市场监管所开展食品市场巡查,及时掌握食品市场主体的动态信息,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等工作。
实行网格监管。各市场监管所根据辖区市场主体分布情况和特点,将所属辖区内的监管区域分段划片,每个片区指定一名执法人员负责片区日常监管工作,并明确网格责任人的管理责任,将日常监管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实行定人、定格、定责。除每个网格确定监管人员外,相邻两个网格监管人员组成一个监管小组,做到一人一格,互为AB岗,有效推进监管责任落实到人。
突出网格重点。把校园作为重点区域、学生作为重点人群,印发《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方案》,学校设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召开建设学校食品安全体系会议,开展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教育和食堂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幼儿保育员餐饮服务知识培训和考试,提升学校食品安全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免费为学校配备农残快速检测设备,筛查校园果蔬产品农残项目,开展无证学校食堂专项整治,加强集体用餐食品安全监测和风险防范。
打造示范乡镇。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乡镇绩效考评,以濯田镇为食品安全协管工作示范乡镇,开展农村集体用餐备案登记和小食杂店、小餐饮店、小作坊规范索证索票等日常巡查工作。
规范手段推动惩教制度化据了解,长汀县通过三方面规范监管手段。一是建立指导联络制度。加强事前指导,定期联络、巡查、走访辖区食品经营户,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事前管理,指导督促经营户落实进货查验、查验记录、食品安全自查、不合格食品退市等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切实做到不生产、不销售不安全食品,引导其规范生产经营。年以来,共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户次,指导整改户次。
二是建立轻微违法约谈制度。强化执法疏导,针对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约谈食品生产经营者,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做到“教育为主,重在纠违,苗头预警,轻违告诫”,让当事人认清利害关系、知晓法律法规、提出整改措施,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截至目前,共约谈进货查验制度落实不到位、台账记录不完整、食品标签不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食品生产经营者户次,从源头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落实食安管理制度。全面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突出重点对象、检查内容,深入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冒劣质、不合格食品等严重危害百姓健康的生产经营违法行为,不断加大食品市场监督检查和违法案件查办及惩戒力度。促进食品行业的自律规范,提高食品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年,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户次,发现问题28家,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28份,立案查处食品类违法案件32件,分别比增20.87%、55.6%、55.6%、10.34%,有效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王健王炳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