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龙岩规划
长汀,别称“汀州”
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武夷山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是闽、赣两省的边陲要冲。
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建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长汀是闽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好消息
作为客家首府、唐宋古城、市域副中心城市……
长汀县总体规划来啦~
未来的汀州古城会有哪些变化?
一起来看看吧!
规划简介
规划期限:-
(近期:-;远期:-)
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客家首府
·红色生态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全国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闽赣交通枢纽
·海西山水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龙岩市域副中心城市
城市规模
县域常住人口62万人,城镇人口45万人,城镇化率72.6%
规划期末城区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5k㎡
产业体系:打造“3+3+2”产业体系
3个主导产业,稀土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3个重点产业,现代农业、医疗器械产业、电子商务产业
2个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养老产业
新空间主要特点
卧龙山时代走向南屏山时代
城市总体布局“一城两区”
一城:汀州古城
两区:北部新区、南部新区
城市规划区
面积.07k㎡,汀州镇全部辖区、大同镇、策武镇部分行政村
一城两区总体格局
“一城”:汀州古城,作为长汀县政治、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中心。(片区主导功能:旅游服务、居住、行政、商业服务和文化教育等。)
“两区”:北部新区,产业功能以旅游、商贸、工业为主;
(片区主导功能:北环路以北的西部片区为腾飞工业园区一至四期用地,主要发展轻纺针织、服装加工。北环路以北的东部片区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生活组团。)
南部新区,作为长汀县综合交通枢纽,高铁生态新区,产业功能以机械电子、稀土加工、商贸物流、医养服务为主。
(片区主导功能:沿汀州大道与河田—汀州快速路继续向南延伸,主要分为工业新区组团、福建(龙岩)稀土工业园区、长汀南站组团、电商物流城组团。)
1.城镇体系规划方案
按照城镇吸引辐射的腹地范围,进行必要的乡镇撤并,突出强化极核的发展,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各级中心城镇集聚。
对于中心城市和处在发展轴线的城镇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横向区域协作
县城为核心的汀西北经济区;
河田为中心的汀东南经济区;
濯田为中心的汀西南经济区;
新桥为中心的汀东北经济区。
县域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图
2.县域城乡综合交通规划
总体布局:
公路“两横三纵”,铁路“两横一纵”,水路“一纵”
汽车站:策武布置一级客运站,汀州、河田布置二级,重点镇布置三级,一般镇布置四级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组团间交通
汀州古城内部以常规公交系统为主体,提倡慢行交通方式,避免小汽车直接穿越汀州古城,实行货运禁止通行。
外围主要功能组团之间以快速公交系统(BRT)为主,设置全时段、全封闭、形式多样的公交专用道。
外围组团内部适当规划环线组织,以城区骨干客运线路为中心,以组团内部常规公交服务为基础,换乘衔接便捷、多方式协调发展,鼓励W+E+B(步行+电动自行车+公交)、B+C+E(公交+小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多方式的换乘,适度鼓励机动化发展。
组团间主要交通设施规划
汀州大道:对部分现有国道线和县道线中心城区路段进行路面拓宽,规划北起环北路,南抵龙长高速互通口的城市快速路。
在汀州古城南部和河梁片区北部各设一处互通式立交,为连通汀州古城、北部新区和南部新区的西侧快速通道。
汀武大道:对现有国道线长汀城关过境线进行路面拓宽,规划北起南环路,南抵规划国道的城市快速路。在汀州古城南部、商贸物流园和南部新区新设互通式立交,为连通汀州古城、北部新区和南部新区的东侧快速通道,也是到达长汀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主要通道。
城区城市道路系统
汀州古城围绕四大历史街区,形成“四横两纵”的环状路网结构。
北部新区沿地形、水系形成鱼骨状路网结构。
南部新区通过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串联三大组团,形成带状网格型路网结构。
停车场、加油站
依据城市用地结构结合机动车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市中心地区不大于m,一般地区不大于m)在中心城区内布置公共停车场24个。
加油站规划考虑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的特点,在客运站附近、商业中心内部等处按服务半径0.9-1.2km布置,每处用地0-㎡。
3.旅游发展规划
长汀县旅游总体空间布局规划为:
一心一带三翼七片区
一心即古城综合旅游核心。
以红色、客家、历史文化为内核,打造长汀旅游发展综合体,引领长汀旅游形象提升。
一带即汀江生态走廊观光带。
以汀江为轴线,两岸纵深为腹地,建设汀江生态走廊,串联重点项目,连接各大片区,发挥汀江的旅游带动作用。
三翼即为
北部生态文化发展翼、东部红色文化发展翼以及西部古寨文化发展翼。
七片区分别为
古城综合文化核心区、三洲湿地文化区、汀江源生态片区、童坊龙文化区、中复红色文化区、将军故里文化区以及客家古寨文化区。
中心城区旅游专题路线设计
线路
城区名城之旅
游客服务中心——客家风情街——宝珠广场——卧龙书院——状元楼——府衙——济川门——汀州试院——厦大旧址——云骧阁——朝天门——大夫第——民俗馆。
线路
城区红色之旅
游客服务中心——红军入闽第一门(宝珠门)——何延一将军故居——红军印刷厂——福建邮务管理局旧址——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中共苏维埃银行——黄氏丽园——中华织布厂——列宁书局——红军弹棉厂——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周恩来旧居——中共福建省旧址——团省委——医院——中共县委旧址——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毛主席休养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杨成武将军纪念广场——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线路
城区客家之旅
游客服务中心——客家风情街——宝珠门——赖氏花园——赖宅、胡宅——赖氏家庙——紫云宵祠——刘宅、李宅、郑宅、廖宅、胡宅——三元阁——客家休闲吧——曾氏民居、沈氏民居——赖氏祠堂、王氏祠堂、林氏祠堂、李氏家庙——五通楼——济川门——上官周宗祠——宋慈亭——长寿亭——云骧阁——报恩寺——花宅——周宅、邱宅、胡宅、王宅——吊脚楼、朝天门、天后宫、民俗馆——大官庙——黄士大夫第——吉安会馆——龙岩会馆——黄氏丽园。
近期建设重点
·北部新城中心建设、北部腾飞工业园区;
·古城南部公共服务设施;
·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加快推进景观修复工程;
·推动汀州电商物流城的建设;
·加快推进策武工贸新区、火车南站新区的建设;
·重点加强福建(龙岩)稀土工业园区的开发,并加快稀土应用储备项目的招商工作,完善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及配套建设。
远景规划
规划期限:远景展望至21世纪中叶。
发展规模:人口规模:55万人;城市用地规模:50k㎡;人均建设用地:90㎡。
城市发展重点
1、中心城区
以内涵式发展替代外延式扩张,加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功能结构布局,完善商贸物流组团、北部新区和稀土产业园组团,形成汀州古城、北部新区、南部新区“一城两区”的城市结构。完成福建(龙岩)稀土工业园区的建设,建设工业园北部二期工程的西部用地及东部稀土分离企业用地。依托产业配置,完善长汀南站新区、工业新区、电商物流城新区的建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区。
2、河田镇级小城市
作为长汀未来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远景拓展的重要基地。北部居住片区向西部、北部两个方向同时拓展,形成居住区级中心,设置中小学、商业、绿地广场及停车场用地。
同时在刘源河北侧设立大型的行政办公、商业服务及文化娱乐设施,形成风景宜人、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度假休闲中心。
工业片区向南发展至汀江支流,西至龙长高速,向东跨越国道拓展,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及纺织工业为主的产业园区。
原火车货运站改造升级为赣龙铁路复线中间站,功能以货运为主,周边布置仓储物流,并向南拓展形成产业片区。
目前,该项目已由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看后续????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