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标即可聆听
有这样一个家族,
源流可上溯炎帝姜姓,
名起于魏晋乱世,
造极于北朝,
鼎盛于隋唐,
衰落于五代,
煊赫长达七百余年,人才辈出。
这个家族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清河崔氏。
据说
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崔姓的始祖被公认为是季子,
季子是何方神圣呢?(吃瓜群众表示“不造啊”)
没听说过季子,
但你一定认识他爷爷——姜太公姜子牙!
本来按照周朝的长子继承制,
季子本应该继承他爹的齐国君王之位的,
然而他却干了一件很出人意料的事情:
他对自己弟弟叔乙说:
“这王位你来坐吧,我没兴趣。”
然后就一个人跑到崔邑去定居了。
他的后人从此以邑为姓,
于是,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群姓“崔”的人,
而季子也就成为了崔姓的老祖宗。
清河崔是崔氏的一个支系,
虽然祖上有着久远的周朝贵族基因,
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大体上处于一种默默无闻的状态。
直到东汉末年,
这个家族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使得清河崔氏名声渐显、辉煌再现,
这个人就是冀州第一名士——崔琰。
崔琰,属于大器晚成的那一类人。
人生的前二十年,
他在沉默寡言、埋头练武中度过。
二十多岁之后,
突然认识到:没文化,真可怕!
于是奋起直追,努力读书。
当同僚们在吃饭喝酒吹牛的时候,
崔琰在埋头苦读,遍览群书,
还有幸得以拜汉末大儒郑玄为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年后,
崔琰不仅学有所成,
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还在圈子里有了很好的口碑。
人一出名就有慕名而来的,
不久之后,
袁绍就拜倒在了崔琰的才名之下。
可惜袁绍是一个很刚愎自用的人,
他只爱崔琰的“名”,根本不爱他的“才”。
最终结果是:一拍两散!
后来曹操灭了袁绍,
崔琰成为了曹操的谋士。
崔琰是一个很耿直的人,
从不知拐弯抹角为何物。
有一次,
曹操对属下炫耀说:
“咱们冀州有三十多万户,这实力可是杠杠的!”
其他人纷纷附和,而崔琰却不赞同地说:
“现在九州分裂,冀州百姓流离失所,
主公您竟然视而不见,
反而将自身实力当成头等大事,
实在不能称得上是百姓期待的明公。”
一盆冷水给曹操泼了个透心凉,
但是也同样因为这耿直的性格,
崔琰被曹操引为心腹。
曹操晚年的时候,
想确立自己的接班人,
于是找来自己的属下私下商议。
曹操本想偷偷地进行的,
而崔琰又一次不按牌理出牌。
他写了一封公开信对曹操说:
“长公子曹丕既是长子,又有能力,
是接班人的不二人选。”
“若是立了曹植,废长立幼,不合规矩。”
大家都觉得很诧异,
崔琰竟然选择支持曹丕,
而不是支持和自己“关系匪浅”的曹植,
要知道,曹植可是崔琰的侄女婿。
崔琰是一个才华与颜值并存的文武全才,
然而他终究逃不开“自古英才皆天妒”的命运,
最终被曹操以“腹诽心谤”的罪名杖杀于狱中。
有人这样评价崔琰:
有伯夷的风范,
有史鱼的耿直,
还有不低于潘安的颜值,
堪称一个时代的表率!
堂号:清河堂
姓氏起源
崔姓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齐太公后裔叔乙,居崔邑,以地名为姓,相传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
另一支崔姓源于蒙古族、朝鲜、京族、彝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汉化改姓。
崔姓的得姓始祖是崔季子。季子名德兴。炎帝五十六世孙,齐丁公伋jí四子。丁公死后季子应继君位。但季子仁爱贤良,孝悌有加,举贤让国於叔乙。季子携家人隐居景色秀丽之崔邑,后以邑封姓,其子孙为崔姓。史称“崔氏始祖”。齐丁公伋另一支系子孙以谥号为姓“丁”,故,齐丁公伋为“崔”、“丁”两姓先祖。
姓氏图腾
崔是淮夷的分支,
由“山”和“隹”两部分组成。
是短尾鸟,“山”代表大山纪历,
中央的山峰叫天齐,
两边的山峰称“博山”,
是以山峰作为观测日月出没的方位来确定季节的。
姓氏家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
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柔软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注:东汉书法家崔瑷为使自己不忘教训写其於座右,故“座右铭”由此始。
历史名人
崔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崔鸿:今山东平原人,著名史学家,初仕魏中散大夫一职,后迁黄门侍郎,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撰《十六国春秋》一书。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崔护: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崔白:濠梁(今安徽省凤阳)人,北宋名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其笔法劲利如铁丝,设色较淡,改变了宋初以来画院流行的浓艳细密之画风。崔立:将陵(今山东省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书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刚直,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崔述: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字承武(-),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国以下的书,都以为不可全信,因而专攻古史。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所著书以《考信录》为主,包括《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崔骃:东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崔善为:唐代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历和断狱。曾随李渊起兵,后封清河县公。崔敦礼、崔敦诗:南宋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二人均为绍兴进士。敦礼著有《宫教集》、《刍言》。其弟敦诗文才敏赡,著有《玉棠类稿》、《西坦类稿》等。崔子忠:北海(今山东省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
各位粉丝大家好!汀州古城墙上的百家姓灯笼一定让大家印象深刻,是古城墙上的一大亮点。为让大家更加方便的了解长汀百家姓,也为古城墙上的百家姓灯笼增添活力,古韵汀州公司将在古城墙上的百家姓灯笼上安放百家姓语音导读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