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不要错过宁波这些非遗美食,被央视看

舌尖上的宁波

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宁波

反正这个关于美食的消息

小编一定要放出来

阿拉宁波宁海桑洲的非遗美食

被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栏目组取景

这是又要火遍全国的节奏呀

赶紧跟着去瞧瞧

Q1:有哪些美味?

前不久,桑洲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吃展示活动,主要展示“红米麻糍、箸面(垂面)、状元糕、红豆汤圆、青汤包、米筒、豆腐皮约10余种”农家小吃,进一步增强桑洲非遗文化的影响和保护。

这些美食被吃货们吃到口里

只能用2个字形容——好吃

Q2:怎么做?

准备食材

美食的形成,最少不了的就是原材料的新鲜,趁着集市生意还没有忙碌,各个摊位前的老板们都先开始准备起食材——切丁、摆盘,油盐酱醋统统归顺。

紧张制作

在食材基本准备完毕后,非遗小吃制作人们开始紧张的制作。

青米筒制作:将准备好的“青”倒入面粉中搅拌

青汤包制作:将馅料裹入准备好的汤包皮中

红米麻糍制作:将红糖、红米等原料掺入面粉中

箸面(垂面):加入笋、肉等配料,开起大火炒面

麦饼制作:制作人正将虾皮麦饼滚圆

看初样是不是已经有点按耐不住了呢

不要着急,美食马上到

一大锅的馏▼

桑洲的馏,不同一般的麦馏(麦粉做成的羹),而是一种用米粉加各种料理做成的米糊馏。正月十四“吃馏”是桑洲镇的传统习俗。

一大锅的面▼

小麦是桑洲一带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由此派生出许多面食制品,麦饼、麦糊头、麦饺,箸面也是其中之一。经和粉、盘面、上面、拉面、出面、开面、晒面等近9个流程,成面劲道、入口滑糯、香味纯正,可蒸可炒。

一大盆的红米汤圆▼

把蒸熟的糯米糍做成一个个小汤圆之后在已经制作好的“红豆+红糖+芝麻”馅里滚上一圈,这种独特的“外馅"包裹,未见其面,先闻其香。

一整排的红米麻糍▼

红米作为桑洲镇的特种水稻,种植在海拔米以上的高山上,被当地人称为桑洲的珍宝之一。每年的秋收后,大家都会捣麻糍吃麻糍,庆祝当年丰收并祈求来年有好收成,这一风俗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了。

吃不够的青汤包▼

面粉中加水加青,做成青汤包皮,包上豆腐、笋、肉等馅子,就是青汤包。夏至有个习俗,农户要吃“夏至包”。夏至包分两种,即白汤包和青汤包。

Q3:在哪里?

桑洲的这些非遗美食

在哪里可以吃到呢

看到这一条长街没

近年来,桑洲非遗美食借集市的热闹人气逐渐回归视野。每逢农历五、十,成群的老百姓会载着各种各样的农土产品至桑洲赶集。

来桑洲长街,来体验一把风靡全国的桑洲非遗美食吧!坐在路边,撸起袖子酣畅淋漓!

当然,宁波的非遗美食可不止宁海这些

各个区县的非遗美食来喽,不要流口水哦

镇海

庄市长面制作技艺

在宁波传统特色饮食中,庄市长面(又称糖面、束面等)以制作精细和独特的咸甜风味而远近闻名。清末民初,庄市长面在民间被产妇、体弱病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所喜爱。长面容易消化,口感细腻,且有催乳、调养的功效。一般宁波妇女坐月子,都将长面作为主要饮食。同时它又是镇海民间一道著名的风味点心,做法有长面卧蛋、糖长面等。最红火时,庄市大小商店和宁波大南货店里都有长面售卖。

庄市长面属于纯手工制作,过程繁杂,又十分讲究,做成的长面需经揉粉、闷缸、搓粗条、搓细条、盘缸、应筷、闷箱、上架、拉长、分区、晒面、收面、装桶等十多道大工序及数十道小工序。

象山

糕点制作技艺(象山米馒头)

宁波风味点心米馒头的历史起于南宋,是宋孝宗的恩师史浩为老娘供奉观音菩萨的特制供品。因为史老太太喜欢吃供过菩萨的点心,由于年事渐高,嚼不动硬筋筋的东西,厨师开动脑筋,将酵母拌在米粉里使其发酵后再蒸制,便成了馒头状,故称“米馒头”。

史家子孙不忘祖制,每年要蒸制米馒头作祭品,从宁波迁到象山九顷建村、冷水潭、巴龙头等地的史家子孙不但继承了祖上的米馒头制作技艺,还保留着老祖宗的饮食习俗。

米馒头的制作技艺有三部分内容:培养酵娘,配制和操作,蒸制火候。

岑晁醋制作技艺

岑晁醋发酵工艺复杂,产量低,酿制时间长,需化二至三年才能酿造成功。其酿出来的醋色如琥珀,与一般米醋有很大不同,其各项指标也大大高于一般米醋。

酿造流程:1.取材:糯米、双龙泉水、中草药。2.浸泡:糯米浸泡6~10天,每天换水一次。3.烧饭拌药料:糯米烧成饭,拌白药等料。4.发酵:熟饭拌料后送发酵房一个月。5.酿造:加水和中药液,密封1~2年后榨取。

余姚

余姚陆埠豆酥糖制作技艺

豆酥糖是一种绿色环保食品,香酥可口,老少咸宜。余姚陆埠镇传统食品豆酥糖历史悠久,以其选料讲究、做工精细、口味独特著称,被誉为宁绍地区四大糕点(陆埠豆酥糖、绍兴大香糕、奉化千层饼、三北藕酥糖)之一。

豆酥糖的主料为黄豆粉、面粉、芝麻粉,配料为饴糖。其工艺流程五道:一、选料;二、磨粉;三、烘粉;四、做糕:把四种原料放在台板上,拌合均匀,擀成片状,然后四角折叠,折一层,擀一层,共折12层,成长条形,用夹板夹齐,再用铗刀切成小块,用小包装纸包成四方;五、烘干。

水碓年糕制作技艺

年糕是我国传统的节令食品,糕谐音“高”,春节舂年糕,除了尝新外,主要还是为了讨口彩,取“年年高”之意。

年糕不仅有南北风味之别,在宁波地区,亦因各地制作的方法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普遍一致的观点是“机器年糕不如手工年糕好吃,手工年糕不如水碓年糕美”。而余姚市陆埠镇石门村制作的水碓年糕,可说是年糕中的佼佼者。

由于历史悠久,石门水碓年糕对每道工序都有一套严格的要求,引成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如挑选米粒,挑选水质并对浸泡的时间,舂捣的方法,筛粉的标准等都很有讲究,制作出来的年糕有柔韧糯软,燥而不裂,久浸不糊的特点,口感糯不沾牙,韧而带香,是深受男女老小欢迎的时令食品。

奉化

奉化水蜜桃栽培技艺

奉化种桃的历史见于史秩的在宋代,南宋宝庆《四明志.奉化县志》所列四明特产中有“汀河之桃果”,其产地即现在的锦屏街道长汀村。长汀村著名桃园的主人还被列入张氏宗谱,如“穆义园”园主张云之生于明万历24年;张伟略生于清康熙四十年,是“玉贵园”园主等。

奉化水蜜桃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创出了果形美观、肉质细软、汁多味甜、香气浓郁、入口易溶、脍炙人口的玉露水蜜桃,人称“琼浆玉露”、“瑶池珍品”;而这种水蜜桃之所以有这样突出的品性,是因为奉化桃农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特殊的栽培技术。

主要栽培技术是:一、土壤改良;二、适时种植;三、嫁接技术;四、肥水管理;五、整枝理冠;六、疏花疏果;七、病虫防治;八、采摘包装。

鄞州

状元楼宁波菜烹制技艺

宁波菜是中国八大菜系里浙菜的一个重要支脉,其源远流长,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釜中就有先民们简单烹食的鱼、鳖、蚌等羹菜。

近现代的宁波菜发展更快,以海鲜为料理烹制的名菜琳琅满目,目前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宁波海鲜原料丰富,料理注重鲜活,烹调技艺上注重突出原料本味,常用“鲜咸合一、原汁原味”的配菜方法,使菜肴产生一种独特的复合味,“雪菜大黄鱼”和“石浦红膏炝蟹”,即是其代表作。

宁波菜系列为代代传承,集体相传,其现在的传承基地为宁波石浦酒店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属下的石浦大酒店,无失传之忧。

宁式糕点制作技艺

梅龙镇宁式糕团发挥了江南食品资源丰盛的优势,以米面为主料,运用多种技法,创造出品种繁多、各具特色的点心品种。从选料到加工、熟制,各个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形成自己的特殊工艺,讲究甜、糯、松、滑风味。并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风尚,都有种种独特的节令小吃和应时点心,梅龙镇糕团,历史悠久、口感独特的梅龙镇糕团,传承江南传统糕点小吃风格。

在制作工艺上采取传统的纯手工方法,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口味“甜而不腻,松软可口”。其中“龙凤金团”、“油汆麻球”曾荣获商业部“中华名小吃”称号。

建国后,赵大有和其他老字号企业一样,经历了公私合营等曲折的发展之路。

江北

慈城水磨年糕手工制作技艺

年糕,作为谢年祭祀的供品,含“年年高”的意思,就像南方视馒头为“发”、北方视饺子为“元宝”一样,被列为宁绍地区的食点之首。相传是大禹治水后,给浙江百姓带来实惠,大家就用他老人家整好的水田上结出来的粮食做成糕祭祀。初叫米糕,因为祭祀的目的是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所以改称为年糕了。

清咸丰年间,宁波慈城创建“冯恒大”副食店,一位姓陈的香干师傅突发奇想,把做香干的工艺运用到做年糕上,这种年糕晶莹剔透,润滑如肤,口感大不一样,从而大提高了冯恒大的声望。

制作年糕也是家庭或家族的一次聚会,每个人都有岗位:老人烧火、女人修粉、专人蒸粉,壮劳力捣粉、摘年糕团、搓年糕条,孩子压年糕印,码年糕。还有专做花色年糕的,把年糕团搓成猪头型、鱼型、元宝型等等,再用剪刀剪出眼耳鼻、鳞片等,供祭祀时上供。

当然,宁波老祖宗留下来的美味远不止这些申报非遗的食物及其制作工艺,一些在民间流传甚广的美味,像自制米酒、神仙烧鸡、臭苋菜股……都是家常美味。

如今美味越来越多,传承这些先辈留下来的美味,就是传承宁波的文化!

本图文综合自宁海发布、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

福利日丨秋冬双飞五日去银装素裹的王国,与南方的你相约在冰雪世界

入乡随宿

寻找宁波十佳特色民宿

宁波最美民宿女主人评选正式开始!

福利日

你和千年之间只差一个慈舍,汉式生活让你对旧时光怦然心动

欢迎在本平台投稿,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yy/10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