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LDING
客家方言的分布与主要特点
///
甘于恩
THEBEAUTY
OF///
BUILDINGS
客家方言通称客家话、客话或客语,有的地方也叫“麻介话”“亻厓话”“新民话”“土广东话”。“客家”是对“土著”而言的,所谓“先入为主,后来为客”。各地的客家人,大概都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以梅县话为代表方言。
(一)客家方言的形成与分布
客家人有句老话“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海内外的客家人,不管走到哪里,子子孙孙大都说客家话,以客家话为自己的母语。根据晚近学者的考证,客家先民本来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汉族居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逐渐向南方迁徙而形成今天的客家分布情况。东晋永嘉以后,客家先民为战乱所迫,先后经历了五次大的迁徙运动。前三期(即东晋到明初)的迁徙是客家方言形成的重要社会历史原因;后两期(即康熙中叶到乾嘉以后)的迁徙使客家分布的范围大大扩展,形成了今天全国各地的“客家话岛屿”(或岛屿群)。
客家方言与周边的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都有一定的接触关系(成都客家话则与西南官话有较多接触)。
客家方言分布地域较广但不相连,今天其足迹散布在长江以南的许多地方,其中主要的通行地域是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以及台湾境内、四川省的部分地区,以广东东北部、广东西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闽粤赣边区一带为客家最集中的地方。在国外,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地的华人社区是客家话的主要通行区,此外,欧、美、非洲使用客家话的华人总数当在10万以上。
(二)客家方言的分片
1.粤台片共39个县市和地区。又分为两个小片。
①梅惠小片,共23县市和地区。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兴宁市蕉岭县大埔县平远县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市惠东县东莞市龙门县博罗县清远市清远城区佛冈县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增城市
江西省:寻乌县
香港:新界地区
台湾省:苗栗县新竹县桃园县屏东县部分乡村高雄市部分乡镇
②龙华小片,共18个县市。
广东省:五华县丰顺县河源市源城区紫金县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东源县曲江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新丰县英德市清新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广州市花都区广州市从化区揭西县
江西省: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
2.海陆片共3个县市。另外台湾新竹、桃园、花莲、苗栗等县的一些乡镇也有说“海陆腔”客家话的,不计在内。
广东省:海丰县陆丰市部分乡镇说闽语除外陆河县部分乡镇说闽语除外
3.粤北片共6个县市。
广东省:乐昌市仁化县翁源县始兴县南雄市阳山县
4.粤西片共7个县市。
广东省:阳西县塘口、新墟等镇部分地区阳春县八甲、山坪、三甲、永宁等镇以及双滘、马水、潭水、圭岗部分地区化州市兰山、中垌、新安等镇以及文楼、平定、官桥部分地区信宜市茶山、洪冠、平塘、钱排、合水、新堡等镇以及贵子、硃砂、旺沙、怀乡、白石、思贺、大成等地高州市云潭、马贵、根子、泗水等镇大部分以及新垌、谢鸡、分界、深镇等镇部分地区电白县沙琅、望夫、黄岭、罗坑、那霍等镇以及观珠、大衙、马踏、林头、羊角等镇部分地区廉江市北部的长山、和寮、塘蓬、石颈、石岭、石角等镇以及高桥、青平、雅塘、吉水、河唇等镇的大部分
5.汀州片共8个县。都在福建西部地区,和闽西七县连片的客家话还有明溪县的大部分(主要是西部和南部),诏安县的秀篆、官陂、太平,平和县的九峰、长乐,南靖县的曲江,龙岩市的大池、万安等乡镇,云霄县的下河、和平等乡和常山农场一部分。此外,在闽中、闽北和闽东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客家话岛,都不在其内。
福建省:长汀县永定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
6.宁石片共3个县。
江西省:宁都县石城县瑞金县西北部
7.于信片共14个县市。这一片处于赣南中部。明末清初,大量闽西、粤东客家人迁来赣南,由于平坦一些的地区都已经被先期到来的土著(他们自称“本地人”)所占有,移民们只能开山垦植,住在周围的山区。所谓“本地人”其实是“老客家”,后来者即所谓“新客家”。所以于信片是新老客家交叉居住的地区,也是新客家话与老客家话交叉的地区,其实际情形很复杂。这里说的于信片指的是老客家话区,至于新客家话区我们归入铜桂片。湖南省桂东县与汝城县、资兴市与江西的上犹县、崇义县毗邻,情形也相似,所以归入这一片。
江西省:于都县赣县县南康县大余县崇义县东南部上犹县东南部安远县会昌县大部信丰县中部北部,县城嘉定镇以及桃江乡的大部分、龙古乡的小部分属西南官话除外南康县大部、兴国县中部南部
湖南省:汝城县中部北部桂东县中部南部资兴市部分乡镇
8.铜桂片散布于40个县市,有些只分布在一两个乡。这片的居民都是明末清初由粤东、闽西迁来的新客家组成,居住比较分散,没有连成一片。其客家话与粤东一带的客家话比较接近。
江西省:修水县南部武宁县铜鼓县靖安县西北部高安市西部宜丰县西北部奉新县西北部万载县西北部井冈山市宁冈县南部莲花县西北永新县东南吉安县西南遂川县西部万安县东南泰和县东南兴国县北部永丰县南部上犹县西北部崇义县西北部南康县潭口乡信丰县西南部瑞金县东南部信丰县西南部兴国县北部
湖南省:宜章县南部江华瑶族自治县中部新田县部分乡镇江永县东南部分乡镇安仁县部分乡镇炎陵县东部与北部桂东县东北部汝城县南部茶陵县东北部与东南部酃县东部攸县东部醴陵市东部平江县东部,一部分乡镇说湘语除外浏阳市东部,一部分乡镇说湘语除外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客家方言分布图
广东省的汉语方言图
(三)客家方言的主要特点
客家方言与民族共同语的差别相对较小。
语音特点是:(1)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今多读为相应的送气清声母,如梅县“桃”(定平)“道”(定仄)的声母都是t‘-;(2)部分古非敷奉母的常用字在客家方言中念为重唇音p-、p‘-,如梅县“斧”(非)读[p‘u];(3)古晓、匣母的合口(即今普通话读hu-者)客话往往读f-;(4)鼻音声母比较丰富,不少地方除有m-、n-外,还有N-、÷-两个声母,如梅县“我[No]”、“宜[÷i]”;(5)韵母中无撮口呼韵;(6)以?为主要元音的韵母比较多,如梅县的?i、?n、u?n、?N等韵;(7)有eu韵是客家话语音的一个特色,如梅县“走”读[tseu];(8)声调一般以6个为多(个别区域有7个声调)。
词汇特点是:单音词比普通话多一些;保存了不少古汉语的词语;因为与粤、闽等方言邻近,在词汇上容易产生借入现象,如借用粤语的“论尽”(不灵活,麻烦),或者由于相近的语言环境,存在一些同源的词语;有一些源自马来语的借词,如“短吉欸”(拐杖,tongkat)、“罗蒂糕”(一种南洋饼干,roti)。
语法特点是:名词有丰富的词头、词尾等附加成分,如“阿”、“公”、“婆”、“牯”、“嫲”;人称代词有数和格两个语法范畴;不少句型的词序跟普通话不同,如“讲少两句话(少说两句话)”、“买得an多东西倒(买得到这么多东西)”、“去广州来(上广州去)”、“食一碗饭添(再吃一碗饭)”等。
詹伯慧、张振兴(主编)、甘于恩、乔全生(副主编):汉语方言学大词典。广东教育出版社,.
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客赣方言调查报告。厦门大学出版社,.
练春招、侯小英、刘立恒:客家古邑方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往期回顾
客家文化
LawHim:闲话兴宁话
博士论文撮要
李菲:梅州客家方言语音的地理语言学研究
乡土教材
梅州市侨联:魏宇文教授梅县客家话读本《梅水乡音》出版
图文编辑/余裕
审读/李颖慧
责编/老甘
语言资源快讯
甘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