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功德碑上名,挂盏灯笼,静看汀水南流长

古镇小窥

但凡描述长汀,人们总爱引用新西兰女作家路易·艾黎的话:“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一个是湖南的凤凰。”这句话听得多了,就成了标签似的名言。

长汀古城,据考在宋代已筑有土城,据岭守隘,自古扎有兵营,历来是闽、粤、赣三省的军事要冲与边陲的贸易集镇,“古城”得名于此。作为古代福建的西大门,汀州城内外早在宋代就置有驿站,古驿站遗址在古城镇的大隘山凹里,俗称罗坑隘,周围现有几十间商店、客栈的残垣痕迹可辨。

历史

长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有多处新石器遗址。唐开元二十四年置汀州,唐大历四年,汀州刺史陈剑将州治迁,“筑土城卧龙山阳,西北负山,东濒汀江河,南踞卧龙山麓”。唐大中初年,刺史刘歧始建敌楼间,筑子城,修拓陈剑所迁壁垒,称“雄镇”。

明崇祯九年,增修城墙,府城墙全部拆除。这时城墙以汀江为界,从东向南绕到西,围到卧龙山襟。自宋至清初,外地商人、工匠来者日多,作坊、商店逐年增加,城市人口剧增,城内容纳不下,因而府城范围逐步扩展到城外。至清朝中晚期,在城外形成营背街、桥下坝街以及其他众多街巷。至此,汀州城基本定型,成为闽西最大城市。

作为著名的八闽汀州故地,长汀从盛唐到清末均是州、路、府的治所,亦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有“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之称,每年都有大批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的客家人来汀寻根。而绕城而过的汀江更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

建筑

长汀古建筑和城墙不少,明清的建筑也不少,因为长汀地处偏僻,没有处在政治军事的中心所以很多古风得以保存。据说长汀话是最接近古汉语的语言。古时战乱频繁,羌族、匈奴、蒙古大规模的入侵,使中原的汉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反之长汀一带,倒像不谙世事一般远离纷乱,恪守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古汉语就这样被传承下来了。

穿过三元阁宽厚的门洞,徜徉在老街和古建筑之间,很容易就忘记了今昔何昔。走进这些民居,仿佛走入了一段历史,走入了一件件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从陈氏宗祠到赖氏坦园宗祠,再到紫云公祠,从门牌到屋里每一处的雕梁画栋,无不精美绝伦,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当年的辉煌。

古城墙依山傍水,环抱全城,形状宛如“观音挂珠”。它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逶迤而下,把半座卧龙山都圈进城内,形成了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汀州古城独具的特色,犹如挂在观音菩萨脖子上的佛珠,所以有“观音挂珠”美誉。

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汀州古城墙是汀州古城的外包装,它把汀州城隍庙、文庙、天后宫等古建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泽东旧居、医院——医院、赣南闽西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所在地——云骧阁、红四军入闽时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辛耕别墅等红色景点和明清古街,古居宅群,古寺庙群等包裹在一起,形成丰富的密集型人文景观。所有这些,足以使人领略汀州古城的历史风采,无愧于“中国两个最美丽的山城之一”。

长汀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文化的另一特色,它继承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前后左右对称,布局严谨。街巷相通,迂回曲折,犹如迷宫一般。

功德碑上名

长汀城里,最让人深刻印象的还有遍布大街小巷的功德碑。

此功德碑非彼功德碑,通常功德碑多伫立在庙宇里,而长汀的功德碑却随时能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巷里出现,功德碑上,并没有什么伟人大举,而是琐琐碎碎地记述了为了修理该条街巷,某某人出了多少钱,某某单位捐了多少钱,多则上千元,少则几十元,有的捐款额度尾数甚至是几元不等,施工内容不尽相同,有的是修缮排水,有的是更换路面,还有的则是照明等等。

有别于通常官场或者商界记载功德或颂扬政绩的碑,长汀街头树立的功德碑碑文内容简洁,只是说明为什么事捐款,捐款人姓名、数额,工程开始与完成时间,是对世俗间尊重每一个乐善好施者的具体彰显,给人以充分的尊重。驻足查看碑上认识或者陌生的名字时,内心总会是怀着敬意,从心底被这些捐助者而感动。他们都是极为普通的劳动者,都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添砖加瓦。

民俗

长汀民风淳朴。客家人勤劳善良,崇尚道德,讲究礼仪,特别尊师敬老,热情好客。不论城市或乡村,教师和老人都在人们心目中得到敬重;不论何方来客,都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和长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及客家人追求知识、好善乐施、向往未来有直接的关系。

长汀客家的民俗风情,不论衣食住行、婚丧喜庆都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中兼容中原遗风和土著称习俗,而丰富多彩,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卷。其中最具当地特色的是“九月十四”:农历九月十四,原为长汀城区庙会,古时迎神拜佛十分隆重,大街小巷小泄不通,家家户户宾客满坐,各种民间文艺演出通宵达旦,热闹三天。现在已成为闽粤赣三省十四县的物资交流会期。

食在汀洲

长汀是全国著名的美食城,主要的客家美食有:白斩河田鸡、烧大块、麒麟脱胎、芋子饺、豆腐饺、酿豆腐、客家米酒、炒米粉、汀州豆腐干、氽猪肉、米粉蒸肉、温水鱼等。

三角豆腐饺:是明清以来长汀筵席中的佳肴,用豆腐做皮,瘦肉、香菇、冬笋、葱白等做馅,精工制作而成,皮白肉香,鲜嫩甜美,在豆腐菜肴中独具一格,别有风味。

白斩河田鸡: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脱骨而深受赞誉,为汀州自古以来之名特优佳肴,向来被列为闽西客家菜之首。其鸡头、鸡抓爪、鸡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个鸡头七杯酒,一对鸡爪喝一壶”之说。原汁原味,鲜香脆爽,滑嫩不腻。

麒麟脱胎:又名“麒麟钻象肚”,为长汀清代官席中上乘珍品。相传是早以前长汀司前街有个郑姓富户,其家妇女为求多子,常在猪肚内逐层填入小狗和乌鸡媛、白鸽、麻雀、野山参等清蒸服用此后做为一种饮食疗法,一直在富户中流传。清朝末年汀郡总镇肖芝美兴办庆寿筵宴时,曾把“麒麟脱胎”列为首菜。壮阳补肾,祛风湿健脾胃。

辉煌境迁,只剩下老照片,再念念不忘,长汀人对于汀州的记忆也已经发黄,如今这里安静得像一座避风坞,吸引着躁动的心前去寻求庇护。淳朴的客家人,好客的客家人,会做一手精致美食的客家人,一曲浅唱低吟,到城墙上挂盏灯笼,静静地看山上云雾起腾,看山下汀水南流。

留声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申明

  《长汀身边事》所推送的一切原创内容(包括原创文字、图片、标志、标识、商标、封面等)仅供微长汀微友阅读,未经《长汀身边事》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长汀身边事》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否则,《长汀身边事》将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长汀身边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yy/5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