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在做好司乘人员健康体检的同时,注意自身防护……”2月5日一大早,厦蓉高速长汀闽赣省际高速古城防控检查点、国道古城检查点。黄华生又像往常一样匆匆赶到这里,第一个“任务”就是叮嘱同事们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注意事项。
这两个检查点因地处闽赣交界的长汀古城镇,地理位置特殊,守护好这道“福建西大门”意味着什么,作为古城镇卫生院副院长的黄华生非常清楚。“每天途径这里的车大约有多辆,安全隐患可想而知,所以,每个工作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出现纰漏。”
正是这样的责任担当,接到任务后,1月23日即去年农历大年29日,本想回家与亲人团圆过春节的黄华生,匆匆给在县妇幼保健院上班的妻子挂了个电话,便当即赶到检查点和同事们一起执勤。“说好今天回家的,怎么到现在还没音信。”80多岁的老母亲一直守在家门口盼着儿子早点回来。可到了晚上吃饭时间,还是不见儿子华生的影子。“赶快打电话催催,不是放假了嘛,什么事这么忙?”老太太急着叫儿媳打电话。“华生他有事走不开。”“什么事这么急呢,不能改天做吗?”妻子本不想告诉婆婆“防疫”的事,一是怕婆婆不知道什么是肺炎疫情;二是怕婆婆听到这种疫情而担心。但看着婆婆写满牵挂的脸,她觉得不说出来会更让老人家难过,只好如实告诉了婆婆。没想到,婆婆却露出欣慰的笑容:“儿子是医生,这个时候不该掉队。”她还叮嘱儿媳,叫华生保重身体,多做点好事。
“接到妻子电话转来母亲的问候和叮咛,我千百次的告诉自己,要在抗‘疫’一线站好自己的岗位”。黄华生的眼里充满自信和坚毅。
黄华生的主要任务除了给过往车辆的司乘人员做体检、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排查疫情隐患外,还负责检查站的防疫物资调配等。
“您好,请摇下车窗,出示身份证,配合测量体温、身份核验。”
3日晚上8时左右,一辆从江西开往龙岩方向的小轿车经过国道古城检查点时,正在执勤的黄华生和其他几位执勤的同事很有礼貌的上前拦下了车。车上共有一家四口人,经询问、查验相关证件后得知,他们是从湖北过来的。“湖北!”听到这两个字,黄华生当即报告上级,并耐心向这一家人解释、宣传隔离观察等相关制度。刚开始,这家人有点抵触:“我们身体正常的,还要赶去办事,能不能关照让道?”这时当中有个孩子嚷着“肚子饿”。华生听到后立即送上平时备好的面包,顿时让这家人感动不已:“同志,你做得很好,我们全家都理解支持。”当晚,这家从湖北过来的旅客便开始在长汀接受隔离医学观察。
像这样的“公务”,华生每天都会遇到,防疫工作以来,他个人累计检测车辆多辆多人。“面对一些不够理解的人,我们只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能把工作做细做实。”华生说。
“做细做实”是华生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坚持的理念。
2日是春节后返程高峰的第一天。上午,国道防控检查点,三条进入福建的车道已排起了队,工作人员身穿隔离服、口罩、帽子等,全副“武装”站在检查区前,等待入闽车辆依次进入站点接受检查。
“今天是返程第一个高峰,检查点特意从2车道增加为3车道,医务人员也从5人增加到7人,还从相关工作单位抽调人员增援。”黄华生介绍说,从1月23日起,当地公安、路政、卫生等部门检查人员就开始实施24小时3班倒,对从江西入闽车辆进行逐一检查。在各车道检查区前,路政人员负责引导交通,公安人员负责查验身份证,医务人员则负责对每车旅客进行体温测量,同时询问是否是湖北籍人员、是否路经湖北,等等,尽量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下午4点过后,车流量明显减少,3车道也临时改为2车道,车辆不用排队,华生和其他工作人员总算可以稍微休息一会。
“很累吧,家人担心吗”面对笔者的提问,此时华生说话显得有点哽咽;“累是肯定的,其实,不只是我,在检查站工作的每位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只要能换来大家的平安,再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华生说,防疫开展以来,他至今没有回过家,虽然家在县城,不到半小时的车程。家里人的担心一定会有的,但他们很支持,每当衣服要换洗了,妻子总会及时托人送下来。现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都常打来电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我们都想你,要多注意安全……”
儿子稚嫩的声音让华生心里暖暖的,也让他更坚定战胜疫情,感恩家人、报答社会的信心。
“不仅有家里人牵挂,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爱心人士也经常深入检查点指导慰问,帮助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华生说,节后返程高峰第一天,长汀盼盼公司负责人特意给检查站送来数十件手撕面包、小面包等速食食品,对我们工作人员表示慰问,这些都让我们非常感动。“我相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当好‘福建西大门’的‘平安使者’!”
说话间,又有一辆小车经过检查点。“不好意思,我要去执行任务了。”“拒绝”笔者的采访后,华生又开始奋战在抗疫一线……
来源:人民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