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什么症状图片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85336.html
来源:水韵羊牯 作者:吕金淼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友说,羊牯乡的龙华山,风景十分秀丽,有华山的险,黄山的云,青城山的幽,九寨沟的水。如此美景,像我这样热衷于青山绿水的美妙与闲静的人来说,绝对不可能轻易放过。
(一)刚刚迈过立秋的坎儿,一行人下乡来到了地处长汀南部与上杭县交界的羊牯乡。办完了正事,寻个闲暇的空隙,决定一起去爬爬龙华山。
可是,老天并不作美,从城里出发,雨就一直下个不停,老天倒是像漏了底,似乎没有留下丁点喘息的机会。
上羊牯乡政府的办公楼,在二楼楼梯的转角处,发现了一幅巨大的龙华山风景画。山峰巍巍,林竹葱葱,整体山形酷似鲲鹏展翅,气势不凡,果然名不虚传。如此美景,怎能不叫人心动?(来源:长汀论坛)
乡政府的同志说,龙华山,山髙道窄坡陡,雨天路滑,怕是不好爬呢,就是登上了峰顶,云里雾里,估计也看不到什么风景。善意的提醒,并没有动摇我们登山的决心,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安慰自己:雨中登山,兴许别有一番风景,另外一种收获呢!
小车,在崇山峻岭的小路上盘旋。茂密的森林和竹海,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术盒,变幻莫测,让你享受无穷。山风,推着云雾走,东奔西窜,在山穷水尽之际,又突然柳暗花明,让我们感到眼前的路,永远都走不到尽头。七拐八弯,走了二十来分钟,总算来到了龙华山山脚下的一个村庄,村名叫百丈村。错落的梯田,橙黄的稻子,青绿的菜园,孤寂的老屋,劳作的乡民,清亮而优雅。一群鸭子,在路中间逍遥漫步,悠闲自在......
不远处,一座用巨石垒起的大山门,拦在了路中央。上方的“龙华山”三个金色大字,耀眼夺目。进了山门,算是进入龙华山风景区了。再走几百米,汽车只能停在了一座颇具规模的仿古建筑。雨仍在下,淅淅沥沥的,打在屋前那几口清的澈水塘,水面瞬时便皱折了。匆匆的落脚处,雨滴溅起了一串串行人丢落的怨言。带路人说,这个建筑,将来就是游客服务中心,是一位从羊牯走出去的成功企业家刘灿回乡投资兴建的。他还接着说,这位企业家已经在龙华山景区投入了几千万元。就凭这,我们应当为他喝彩,为他点赞!
天空还是比较暗,把乌云压得很低,显得十分厚重。仰望山上,是一片云雾朦胧,看不清原来的景致。带路人说,要是平时,站在此处看山形,最好。今天是无缘了,心中不免留下一丝遗憾!(来源:长汀论坛)
沿着客服中心背后的水泥道路,继续前行一百多米,便是一座大雄宝殿。只是现代的。规模不小,殿宇亭阁都是仿古建筑,翘翅飞檐,琉璃覆顶,里面供奉的神像,个个仙风威仪,神情若然。有人说,在所有风景秀丽的名山里,都会有庙宇。这个我信。神仙嘛,自然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有所不同,这样偏僻清静的好地方,也绝不是你我一般人消受得起的,送一个窝,量你也是不敢去住的。另外,深山老林,与俗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受世间繁杂的干扰,也是修行人士需要的一份清静。我对这些,不感兴趣,匆匆走过,便从大雄宝殿左后侧的小路开始登山了。
(二)这是一条由石头铺砌的小道。弯弯曲曲,顺着山势而筑。小路两边,是古树和翠竹,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把小道挤成一条狭窄的绿色长廊。清气袅袅,每一次深呼吸,都是一种甜美的享受。雨稍停,便拾级而上,踩在潮湿的鹅卵石上,脚底不时会有打滑的感觉。挡雨的雨伞,此时竟然成了行走的拐杖,而且十分受用,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带路人转过头,笑着对我们说:雨天登山,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呢。或许,这就是成就于所谓的“执着”。正因为我们的坚决,才有了雨中登山的人生体验。行进的小道上,调皮的小鸟,只打了两声招呼,便一溜烟钻进树丛不见了。倒是机灵的小松鼠,蹲在树冠的枝桠上,摇头晃脑,眨着小眼晴,打量着我们这群匆匆而过的客人。毛竹挨挤,老树发呆,野草放肆,山花盛开,古藤缠绕,小鸟悠哉。身临其境,仿佛就在盛夏的季节里,享受着清泉的沐浴。那种美妙的感觉,那份清澈的宁静,淹没了自己,以固有的姿态,审视这别样的静默。此景,正合我的心境。真的,很喜欢那种淡淡的味道,静,空,而简单。就像平常突然喜欢的一个词,揣摩了半天,也舍不得放下。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这样的地方,或许会一直让人怀念。(来源:长汀论坛)
山路遇上了巨崖,只好绕道而行。一些路段越来越窄,越来越陡,仅够一只脚的位置,同行们感到越来越难走了。呼吸也不由渐渐急促起来,发出了“吭哧,吭哧”的喘气声。崎岖的山路,因了雨,路滑。“小心点,这个拐弯不好走”,“可以抓住路旁的小树”。大家彼此谦让着,关照着。留在心里的,是一个温暖的雨季。这让我念怀,让我回想。(来源:长汀论坛)
到了一凉亭。雨点敲顶,轻风拂面,云雾飘荡。这样的场景,挺适合联想。眼前,弥漫的雨雾,已经把视线慢慢薰醉。调皮的树冠,偶尔也会从雨雾中钻出来,在飘渺的雾海中露出半脸,给人感觉是那种难以企及的美丽。如宣纸上泅开的青墨,浓浓淡淡,恰到好处。回身仰望主峰,依稀的山形,已变了原来的模样。山腰突出的悬崖,带路的说像是苍鹰的头,侧上方的山脊是巨鹰的翅膀,可我怎么看也没看出什么模样。或许,景由心生,景在心中。
(三)翻过一座小山梁,走一段小土坡,便开始攀登陡峭的山路。小路,贴着崖壁,外边是层叠流动的浓雾。山风,在耳边呼呼叫个不停,带着煽情的水珠,四处莽撞。视线,不足脚底,看不清路的下侧,究竟是山还是崖,是深还是浅,仿佛飘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不规则的,狭窄的,凹凸不平的石阶,让脚掌左右为难。此时,不得不手脚并用,不时还得借助旁边的铁栏杆、石壁或树枝,向上攀爬。把每一步都踩得踏踏实实的,深怕“一失足成千古谜案”。带路人说,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就是“天子壁”。
“浓雾散开了,你们大家赶快看。”随着一声叫喊,埋头爬山的大伙们惊奇地发现,身后的茫茫大雾,转眼间怎么说跑就跑了呢?飞翔的雾气,淡薄清凉,合人心意。正如诗人所说的,是诗意的栖居。(来源:长汀论坛)
“好有福气哟,有点天门洞开的味道呢”,带路人乐呵呵地说。猛然发现,在我们的脚底下竟然是座十几米高的断崖。其中一同事,惊恐万状地靠向小道的内侧:“太恐怖了,原来脚底下的悬崖是这么险要,我都不敢往下看了,一看头就晕,魂都会飞掉。”说实的,真的非常险要,往下看,会让你的两腿发软。
“这风景,真是漂亮啊!”不远处,危岩耸立,千姿百态,沉默不语。楠木等杂树,旁若无人似的站在石缝间,或旁逸斜出,或婆娑起舞,很是招摇。正前方,是绵延的群山,碧绿的田野,星点的村庄,清澈而干净,洗涤一遍似的,俨然就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带路人指着不远处的山峰说,那座山的底下有个观音洞,面积足有两百多个平方米,非常宽敞,是长汀目前发现最大的天然岩洞。构造特殊,不是那种容易侵蚀的石灰岩溶洞。
雾气说来又来了,就像一道布帘很快就拉上,来不及细细品味这美丽山川带来快意的享受。带路人说,天门关上了,出发吧。他指着下侧的一条小道问大家:想不想去一线天?若想去,必须先下到半山腰,然后从山中的一条石缝间再往上爬。(来源:长汀论坛)
大伙儿决定放弃这次探险的计划,说留点小遗憾吧,下次再来。
(四)历尽千辛万苦,一行人终于攀上了峰顶。
自古有“羊牯龙华山,离天三尺三”一说。这一句,以词释义,似乎像在表达龙华山的山之高,山之峻,但细细想来,倒也不尽然。有词“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窃以为,应当算是比较完美的注解。果不其然,带路人兴致勃勃地说,这山顶不到三十个平方米的平地,相传是杨文广的练马场(汀州史书说到了这个典故)。山顶的四周,都是悬崖绝壁,“悬崖勒马”一词也是由此而来。究竟是真,还是假?无所谓了,只要那一份想像与美好,便足够了。
高处,其实并不孤独。周边虽然没有粗壮的树木,却有一片知性的芦苇和害羞的杂草,随着山风轻轻舞动,就像浪漫情诗中所描写的那一低头的温柔。这种从诗经中走出蒹葭苍苍的情调,是别样的,让人迷离沉醉。当一缕风,穿透肌肤,融入血液的一瞬间,心真的也醉了!
四周,雨雾蒙蒙,翻腾,浩荡,如汹涌的波涛,骇浪叠加,又如奔腾的万马,左冲右撞。雨雾的颗粒,似乎是可以看透的,飘浮其中,伸出手小心而有点惶恐摸上去的时候,感觉与遥远的时间隧道连接一起了。在那个时间,那个空间,置身其中,如临魔幻仙境,说不清楚的惬意。那种激情,那份柔美,婉约了一生的寻找,只能静下心,用心融入,细细地品味,体验着灵魂的悸动,才能揭开面前这层最美丽的面纱。如此美妙,引得我忍不住仰天大喊一声“我来了”,没想到,话刚从口出,瞬间便被山风抢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心里在暗笑自己,我等凡夫俗子,如何才能够紧紧拥抱这伟岸的龙华山呢?或许,只是心里一种奢望罢了。我很吃惊,同行趁我不注意的时候,按下了快门。那张照片,简约,超脱,忘乎所以,却成了我心中的执爱。(来源:长汀论坛)
友说,他看过一书,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需要达成一种默契的。有了那种默契,飘渺的浮云,可以映衬你时光的波纹;清澈的泉水,可以当一面镜子把你投入到水的怀抱里;日月星辰,可以点缀你无垠的天空;高山流水,可以氤氲你不曾遗失的梦吟。如此说来,我是否已经有了与龙华山的一种默契?在默默无语间,用一纸扉页,以你的背景作为封底,书写一行心情标题,演绎着我为你陶醉为你折服的至美故事。在一声轻唤中,在一个回眸中,如同一支彩笔,穿越时空,把你的容颜永远留存心间!
(五)山的另一侧,接近山顶的山腰间,建有一座山庙。供奉着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远远看去,规模不小,琉璃黄瓦,飞檐翘楚,富丽堂皇。进入殿内,却发现灰尘覆盖,蛛网缠绕,物件杂乱无章,了无行人踪迹。为何会如此荒凉?究竟是神仙遗弃了臣民,还是臣民远离了神仙?
感受寺庙的寂寥时,我看到了树叶的宿命。风过,落下,轻轻的,六神无主。受到冷落的叶子,即使费尽自己所有的气力,在风里作无畏的挣扎,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了。要么被人拾起,看了几眼,收藏了,算是幸运。要么就这样无声地趴在地上,等待的是漫长的寂然,然后枯萎腐烂消失。友说,没有文字不能抵达的地方。当笔尖将一个景物细细划开后,你就可见那些怜悯的文字,还有那些断断续续无法倾诉的语言。一如,眼前的庙宇。
走出殿堂,沿着右侧的一条小道继续前行,大约走过五六十米,发现一块巨大的石头,拦住了去路。走近一看,俨然像一个天然的门户。内侧的石壁光滑平整,像是用斧劈刀削似的,十分工整。这就是有名的天门石。带路人站在门口介绍说,以前,天门石壁上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条拇指粗细的石缝,形状如石眼,细细的泉水,就从那石隙中汩汩流出,然后在“门”前汇成一股清泉,甘甜可口,沁人心肺。当地人把这个泉眼叫着石心泉。只可惜,后人自以为是地在石门里安放了一座石雕水神像后,泉眼便不再出水了。我们好奇地探着头,沿着水的痕迹寻找到那个神秘的石缝后,发现流出的只有滴滴泉水了。这不能不让人遗憾。路上,带路人还给我们讲了关于石心泉的美丽传说。他说,很早以前,天门石乃龙华山仙府的门户,每隔九年的九月九日开放一个时辰,让孝男孝女进府讨取仙药救治亲人。山下有一户兰姓后生,为救病重的老母,前往龙华山仙府讨药。因耽误了时间,赶到天门时石门已紧闭。于是,重返山下,一步叩首拜上山来,膝磨破了,头叩烂了,没有放弃。后生的孝心,终于把天门石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硬是挪出一隙通往仙府的山缝。后生在天门石的帮助下求得了灵药。天门石流下的眼泪,从此化成了两股泉流,终年不竭。而那条峻峭无比的山缝,成了人们登山寻仙的天梯。听了这个传说,竟觉得冰冷的石头,也生出了融融的暖意。
(六)绕过石心泉,往天门石右侧走,不远处,仿佛走到了崖边,没了去处,却不料“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疑惑之时找到了下山的“天梯”(看来这次是逆向而行了)“天梯”,就开凿在山的脊梁上,从上往下看,像一根笔直的尺子,梯级而落,首尾相接。隐约可见,台阶淹没在了云雾里。走在其中,恰似腾云驾雾,别有一番情趣。带路人说,以前的“天梯”非常难走,也非常危险,有的路段坡度高达七八十度,两侧又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走在这样的“天梯”,就好比行走钢丝。不过,现在好多了,最难走的路段,外出乡贤出资已经修建了大理石台阶,两侧都有石柱栏杆护着,看起来没那么惊险了。初步估计,修好的部分大概有二百多个台阶。但已经是相当不易了。
走到半山腰,才发现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一身汗,下山腿打颤。此时,云雾散开许多了,放目远眺,侧峰的巨岩,酷似猿首,胸肌展露,十分的自信。山腰下,则是碧绿的原始森林和竹林,郁郁葱葱。深深吸一口气,然后再轻轻吐出,神清气爽,怡然自得。在这里,养眼,也养心情。
潮湿的小道,顺山势而下,千旋百转。因下了雨,潮湿了山路。暂歇于枝桠叶间的小水滴,冷不丁从天而降,嘲弄着你那蓬松的发丛。行走在这清幽的意境里,就像一条在深海里游弋的鱼,自由自在,享受着最为惬意的。
俊秀的龙华山,我还会再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