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八一南昌微电影又见到你,看哭所

今天是8月1日,

对南昌而言,它是个特别的日子,

就在89年前的今天,

“南昌起义”爆发,

打响武装反动国民党的第一枪,

8月1日被定为建军节。

在这里,八一军旗升起,

南昌因此有了一个亲切的名字

“英雄城”

那段历史印记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

八一起义纪念碑、八一广场、八一桥

在这里,“八一精神”在延续,

它必将鼓舞一批又一批人,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微电影《又见到你》致敬八一

  这部微电影的拍摄历时近一个月,摄制团队先后辗转九江市彭泽县,南昌市五星垦殖场等地,与部队和抢险人员同吃同住,全程记录了真实感人的诸多抗洪场景。

南昌人的“八一记忆”回望过去八一南昌起义精神永存   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8月1日被中国共产党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第一枪。

自年成立起,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浪潮中迅速成长。年7月,由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领导的北伐开始,随着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被推向了高潮。但是,就在胜利的背后,却藏着巨大的危险。

年,国民党反动派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员,从原来的6万人,一下子减少到1万多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遭遇到了成立以来最危急的时刻。

  年6月29日深夜,在上海龙华监狱昏暗的牢房里,一个遍体鳞伤的青年人席地命笔,写下了自己的遗书:“我终觉得死于今,比死于昔,使人们可觉悟中国是需要继续革命的……死者已矣,惟望生者努力。”一周后,写下这些文字的中共党员黄竞西在上海牺牲,年仅31岁。

  2个月前,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全国的4·12反革命政变。一年之内,全国有31万余人死在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其中包括多名共产党员。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中共中央决定以武装夺取政权,它的第一个大动作选择在了敌人力量薄弱的南昌。

  年8月1日凌晨2点,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矗立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的一代英豪雕像。他们分别是朱德、贺龙、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

南昌起义一个星期后的8月7日,在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34岁的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一个多月后,秋收起义爆发,起义部队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这面红旗上,五角星和镰刀斧头相互辉映,它说明着这支部队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紧接着,中国共产党相继发动了近百次武装起义,在南昌竖起的革命军旗,开始飘扬在中国大地上。

  年7月11日,在红色首都瑞金,共产党人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将8月1日定为了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支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英雄部队,终于在年10月1日,帮助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建立起了人民的新中国。

广东省叶剑英纪念馆里,南昌起义前叶剑英、贺龙、叶挺等人进行“甘棠湖密议”的雕塑。

“八一起义”军中女杰人民军队第一批女兵“四大金刚”

杨庆兰、谭勤先、胡毓秀、陈觉吾

一提及南昌起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参加起义的铁血男儿。其实,当时起义军中不但有男兵,还活跃着一支女兵队伍。

其中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员(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少数是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创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共有30人,这些女学员可以算是人民军队的第一批女兵了。

女兵在当时中国社会出现,的确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曾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指导员的彭漪兰曾动情地说:“当时妇女离开家庭去上学已是少见,更不要说去当女兵了。几千年封建积习很深的中国社会,可以说人们是以诧异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女生们决定来报考、离开家庭、录取后报到,穿上学兵的灰色军服,参加庄严的典礼,和男生一样进行正式训练,剪发、背枪、列队走在武汉三镇的大街上,唱着革命歌曲,喊着反帝、反封建、反蒋口号,刷标语,散传单,作演讲,演话剧,进工厂宣传……这些都是女兵们从前做梦不曾想到的新鲜事。”

  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不少女学员便跟随叶挺、贺龙的部队来到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时,彭漪兰、彭援华和胡毓秀3人被分配到参谋团,其余27人分别被分配到叶挺的十一军、贺龙的二十军和朱德的第九军从事宣传或救护工作。而王鸣皋、杨庆兰、谭勤先、陈觉吾4人,因身体强壮、表现勇敢积极而被称作女兵中的“四大金刚”,有关她们的故事一直鲜为人知。

  谭勤先:宜黄城外勇敢斗敌

  谭勤先(-),浙江桐乡人,又名谭乐华。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军校毕业后,谭勤先与其他女同学一起被分配到第十一军政治部工作。会昌战役时,谭勤先被安排到前线去抢救伤员。起义军在潮汕失利后,医院看护伤病员,后与胡毓秀、王鸣皋等一起乘船到达上海。

  年7月30日下午,谭勤先和其他女兵随军登上庐山。当晚在得知孙科、张发奎在庐山开会的消息后,她们请当地老百姓为向导,翻越庐山,经鄱阳湖乘小船向南昌进发。8月5日,他们径直到达南昌进贤李家渡后便离舟登岸,然后步行至抚州,在那里赶上了南下的起义部队。

  行进至抚州宜黄时,部队驻扎在城外的一座破庙附近休息,庙四周没有围墙,被高低不齐的树环绕着。那天,谭勤先被安排站岗,忽然,听见一阵阵脚步声,她便警惕地蹲下身子观察情况。原来,一小股携枪的军人正从西面走来。怎么办呢?时间不由得她多想了。她当即以当天的口令试探对方,一连问了三次,对方都毫无反应。她认定这就是敌人,决不能放跑他们!于是,她一面招呼着破庙附近的战友,以此来震慑敌人,一面以恐吓的口气大声喊道:“缴枪!否则我叫同志们出来打死你们!”敌人顿时慌了手脚,乱作一团,有的就地隐蔽,有的调头便跑。这时,起义部队迅速出击,敌人最终缴械投降。事后,出于对同志的关爱,支部书记王海萍批评了她:“为什么不早来报告?要你一个人冒险,万一你被敌人杀了,我们还不知道呢,以后千万不能这样冒失了。”尽管谭勤先受到了批评,但不少战友对她的果敢举动投来赞许的目光。

  杨庆兰:会昌战斗救了陈赓

  杨庆兰(-?),河南信阳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军失利后,由于战争环境极度险恶,她在朱德的动员下,女扮男装离队到达武汉,后几经辗转来到上海中央机关工作。解放后随同其爱人黄玠然定居北京。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空气也异常紧张起来。杨庆兰所在支部的负责同志秘密告诉她将有重要行动,要求大家随时整装待发。年7月29日,她们突然接到“打野外”的命令,实际上是从武昌沿长江而下参加南昌起义,与她同行的还有王鸣皋、孙革非等女兵。行至半路,南昌起义的消息传来。当时队伍里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追赶南昌起义部队,另一种则主张散伙。因意见不一,船时开时停。杨庆兰等人都是从虎口里逃出来革命的,没有牵挂,除了跟着党继续干革命外,也无路可退了。她们追赶队伍的心情非常迫切,对那些反对追赶的人愤恨透顶。一怒之下,孙革非等人把主张散伙的军官枪毙了。几日后,她们在抚州赶上了部队。

  不久,杨庆兰被分配到贺龙的二十军第三师从事宣传工作。一路上,仗打得激烈,伤员又多,17岁的杨庆兰身体特别结实,就改做救护工作。战场上,杨庆兰为了抢抓时间救助战士,常常将生命置之度外。一次,她的帽子被子弹打落,她顾不上去捡,仍继续工作。一个伤员体重多斤,她背起来能上山下山跑上几里。年8月24日,起义军先头部队与敌钱大钧部在赣州会昌附近发生激战,由于后续部队未及时赶到,加上弹药缺乏,部队伤亡很大。到了下午4时左右,部队准备撤离。突然,杨庆兰发现不远处长有草丛的田沟里隐隐约约躺着一个人,她走过去一看,一个身着背心、穿着短裤的人躺在草丛里(负伤后,陈赓为避免敌人搜查口袋而特意脱掉制服)。仔细辨认,这不是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一营营长陈赓吗?只见他左腿两处中弹,膝盖骨、脚腕骨被打折,血流不止,把田沟里的水也染红了,一时昏迷不醒。杨庆兰来不及细想,一把背起陈赓,急忙往山下走去。很快,天就全黑了,她步履蹒跚地前行。汗水浸湿了杨庆兰的衣衫,可她咬紧牙关,竭尽全力,最终将陈赓送到医护所。后来,她和陈赓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时,陈赓还笑着说:“感谢你救了我一命,一个女孩子真不容易!多了不起啊!”多年以后,他们相互见面时,陈赓总提起杨庆兰的救命之恩,他们之间也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王鸣皋:转战潮州悲喜交加

  王鸣皋(-?),湖北襄樊市(今襄阳市)光化(今老河口)人。年任中共光化县支部委员会委员,年5月,考入武汉中共青年干部军训班,同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随起义军转战闽粤赣边境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贵州省赤水县妇联主任、贵州省文教局副局长等职。

  年9月中旬的一天凌晨,王鸣皋搀扶一些轻伤员沿河岸向汀州进发,两天后到达汀州城。受共产党的委托,医院院长傅连暲把包括徐特立、陈赓在内等许医院里护理治疗。9月23日,起义军占领潮州。25日,王鸣皋与胡毓秀被安排在潮州邮政局工作,主要负责检查来往的信件。25日下午3时许,黄绍竑的桂军攻进城内。王鸣皋连忙收拾好文件往外跑,未料迎头碰上了邮政局老局长。他拦下她们说:“外面正在巷战,你们大军已经退出潮州,我已经叫人把铁门锁上了,你们女孩子还想上哪儿?”她俩再三请求局长放她们出去寻找自己的队伍,局长装作什么也没听见。无奈之下,两人只有“耐心”等下去。

  傍晚时分,街上再也听不到枪声。局长走到王鸣皋跟前说:“今晚你们就暂且住这里吧!噢,你们把‘红带子’取下吧!明早我会派人医院去。”

  此刻,王鸣皋和胡毓秀才明白她们已经与部队失去联系了。第二天天一亮,她俩就医院。一个穿短衣的工人把她们引到厕所间,她们一进门,发现里面还有一个人,大家一打照面,王鸣皋不禁喊了起来:“哦,勤先,你怎么也在这儿呀?”原来,谭勤先被分配在电报局工作,巷战开始,她急忙回营去,未曾想途中负伤,后被好医院。

  为了避人耳目,那个工人在厕所门上挂了“女厕所”的招牌。就这样,王鸣皋等3人在厕所里潜藏了整整一星期。期间,每天都有专人给她们送来两顿糙米饭。日子很难熬,但谭勤先却保持着乐观的情绪,她笑着说:“你们别那么愁眉不展呀,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谁不知道呀,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更要经得住困难的考验。我们一定要坚强活下去!”第八天,谭勤先所负的腰伤基本痊愈,此时,那工人捎话过来:“有个医生要请你们去谈话。”大家见到了这位医生,他30来岁的样子,很同情革命,谈了一些外面的事后,还安慰了大家一番。大概又过了几天,医生说:“医院收容的都是作战双方的伤员,其中大部分是你们的伤员,如果你们愿意的话,暂时在这里做看护工作好吗?”王鸣皋本来就是个闲不住的人,现在能继续为革命做点事,她自然感到很高兴。

  第二天一大早,她们来到了伤员的病房。第一间大病房里,住了二三十个伤病员。其中有个伤病员睁大眼睛打量了一下她们,然后轻声地问:“医官,你们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王鸣皋微笑着点了点头,心里既难过又高兴。难过的是她们与部队失去了联系,看不见许多朝夕相处的同志和战友,欢喜的是她们在困境中又得到了好心人的许多帮助,现在又能继续为同志们工作。从那天起,医院中精心地照料着自己的伤员同志。后来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王鸣皋等从潮州转到汕头,登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陈觉吾:悉心护理好伤病员

  陈觉吾,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又名陈夷坚,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参加过南昌起义。会昌战斗打响时,陈觉吾被分配在一间临时搭建的医疗所担任救护工作。战斗异常残酷,从前线抢救下来的伤员很多,药品又不够供应,医务人员极度缺乏,医院的设备条件十分简陋,单是床铺一事就让医疗人员伤透了脑筋。没法子,他们只有在村庄里动员群众,拆下门板架起临时铺位来。陈觉吾还主动学习《救护常识》,熟悉一些简易的医疗常识和包扎方法。本来,有些伤员需要及时开刀将子弹或弹片取出,才有好转的可能,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无法办到。为了减轻伤口腐烂的程度,陈觉吾等只好每天给伤病员换药。当时天气炎热,疫疠流行,不少伤员除了战伤,还染上了流行病,这使得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陈觉吾一连几夜没睡,眼睛熬得通红,但她从不叫苦叫累,还像其他女兵一样,为了替伤病员解闷,设法给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每当伤病员听到《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梁山好汉被逼造反的故事,一个个感动极了。而当看见轻伤的同志能自由行动,重伤的同志伤情有所好转时,陈觉吾内心总有抑制不住的喜悦!起义军失利后,陈觉吾与张仁、吴志红等一起留在了广东南雄地区,继续从事革命斗争,并参加了中共南雄县委在灵谭村召开的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的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于年2月13日全县农民起义,这是赣粤边影响较大的一次暴动。由于种种原因,此后有关陈觉吾的情况知道得少之甚少。

  “四大金刚”除了从事宣传、护理工作外,为了活跃行军生活,她们还抽空排练小戏。有一次,胡毓秀、谭勤先、杨庆兰等找到参谋团长,商量着准备演一出话剧,剧情大致是这样的:江西农村某家农妇,祖孙三代过着较安定的生活。这位老祖母信佛,她最喜欢念金刚经。忽然,一天晚上,国民党派人来抓夫,把她心爱的儿子拉走了。此后不久,老祖母的孙子也因病无钱治疗而夭折了。老祖母和寡媳在国民党的暴政下过着悲惨的生活。这么一出小戏剧目叫什么呢?大家一时总想不出题目来。沉默片刻,彭援华(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说道:“就叫《老祖母念金刚经》好么?”

  “好是好,可由谁来扮演老祖母这个角色呢?”大家齐声应道。

  “没办法,就让我来试试吧!”彭援华自信地笑着说。

  在排练过程中,大家都很投入。演出时,士兵们看得入神,纷纷赞不绝口。这次演出道具虽简陋,但演得很成功,加深了大家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坚定了大家的革命意志。行军路上,很多同志十分疲倦,常常队伍一停下来就打起盹来。此时,女兵们就敞开嗓门,唱起了热情奔放、唤起力量的歌。她们最爱唱的歌是《少年先锋队队歌》:“走上去呵,曙光在前,同志们奋斗;用我们的刺刀和枪炮开自己的路……”唱着唱着,一会儿就汇成了大合唱,雄壮的歌声,此起彼伏,震荡山间……

  女兵们的表现得到了周恩来的赞赏:“女将们,你们这一路表现得很不错,又勇敢又有毅力。等我们打到广东站住脚以后,派你们到苏联去深造,专攻军事。”他还勉励女兵们说,“将来革命发展了,要做的事情多得很。这一路看得出你们女同志能够和男同志同样过严格的军事生活,将来也能和男同志一样担负重要的革命工作……”后来,这些女兵们大多被党组织动员转入到地方,继续从事革命斗争,为革命事业抛洒青春和热血。

南昌人的“八一记忆”展望今日“八一”南昌的不朽标志

八一广场、八一大道、八一大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中学、八一公园……这里许许多多建筑、街道以“八一”命名,“八一”早已成了烙印,印在这个城市之上,辉映着南昌永恒的色彩。

八一公园

八一广场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八一桥

八一南昌起义爆发,军旗从这里升起,南昌这座城市就和“八一”紧密联系在一起,南昌许多道路、建筑和国企都带有“八一”两字。“上世纪60年代前后,南昌以‘八一’命名的单位数不胜数,保守估算,不少于家,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是有近家。”江西省省情教育专家黎传绪介绍,这些企业包括民国时期最有名的商场广益昌改名的八一商场,还有八一电线厂、八一配件厂等。

然而,这些单位多是国企,改制后难觅踪迹。黎传绪介绍,现如今,南昌以“八一”命名的街道、地名、建筑等有30多处,其中大多是与八一起义相关的战斗旧址,如八一起义总部指挥旧址等。

致敬,八一!军人的诞生地

有一群人,他们总是优先出现在危机险难之地!

灭火救人,他们优先!

沉船抢救,他们优先!

抗洪抢险,他们优先!

抗震救灾,他们优先!

保家卫国,他们优先!▼

维护和平,他们优先!

有一种“八一精神”在延续南昌消防支队八一中队

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队西湖大队八一中队,火魔面前无畏无惧

近20年来,南昌市发生的“十大火灾”,八一中队都作为首战和主战中队参加,先后投入各类灭火战斗8多起,成功扑灭了老福山地下商城、万寿宫、西湖商厦等重大火灾,救出被困群众多人,挽回经济损失达8亿多元。

防汛抗洪

今年入汛以来,南昌也遭遇了防汛的严峻形势。我市新建区、进贤县部分地区水位超警戒水位!火箭军部队余名官兵闻令出击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洪一线!如今,24天的防汛任务结束了!感谢你们扛沙袋、固堤坝、排险情、战洪魔!感谢你们顽强拼搏,攻坚克难!

南昌人民欢送火箭军!南昌人民谢谢你们!

抗洪战士即将撤离

临别之时,群众不忘恩情夹道欢送,不少人送来装有莲蓬、西瓜的果篮

“为了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真的好辛苦。现在他们要走了,我很舍不得。”

7月7日22时53分,火箭军部队受领出动人参加抗洪,7月8日部署到位。此后的24个日夜里,共计出动兵力多人次,处置了近次险情。先后担负13段.13公里圩堤重大险情抢护、应急处置任务和清除杂草、挖沟引水等预防性工作。”

31日,长江九江站水位退至警戒线以下,鄱阳湖水位缓退,未有新的险情报告。当日一共撤离了包括解放军、武警总队、武警水电等抗洪抢险部队一共人。

部分转载自/南昌发布(nc_fabu)

资料来源/新华网

编辑/糊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tingzx.com/ctxhj/8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