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日,是猴年正月十四,福建长汀县四都镇渔溪村又进行了一场充满乡土味的“打石公闹元宵”活动,借此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高高兴兴“打菩萨”,这是另一种融民俗、竞技、力搏、娱乐和体育运动为一体的闹元宵方式。
当天,在田野和乡间小路上,几十个村民用特制的长长的毛竹棒,同时在菩萨抬过的沿途不断地敲打、挤压,使本是沉重的担轿重心不稳,每一次的敲打、挤压,都使参与的村民叠罗汉状的相拥在一起,而且频率越来越高,力度也逐次加大,特别在泥塘边、水池旁、上坡处,经常把众人压得人仰马翻,甚至翻入水塘中,他们不但不生气,反而乐此不疲,吸引了四方八邻的众多乡亲观看。
据了解,长汀县四都镇渔溪村“打石公”(石圣祖师)习俗(也叫“打菩萨”)。参与打“菩萨”的,一定要选择身强力壮的已“婚”成年男子。按当地习俗,村内青年男丁(村民多廖姓)以抽签方式参加打石公活动,正月初六始食素、禁欲,上午9时将石公(菩萨)抬出镇溪庵到活动的田埂上,届时约计0名左右男青年持5、6米长的青翠竹竿,以红布缠裹竹叶,杆顶红布缠成一团;另有4名年纪稍长壮男抬一梯状轿杆,上置“石公”(一红色神奇石头)。最多的一年,光打菩萨的竿子就多达多根!这个民俗活动的几个特点:神明(菩萨)是一块50公分左右的石头,传说先辈一农夫用一石挡住水田出口,夜间石头自己偷偷离开出水口,令田水流光,农夫生气,用锄头敲打石头,石头残渣蹦伤眼睛,以为石头神奇,移庙供奉,从此以后演变成民间“打石公”仪式;神化自然物,即神石崇拜;是农耕灌溉民俗与游艺民俗的有机结合;为民间体育竞技与信仰民俗的结合。每年元宵节期间,长汀县四都镇渔溪村都举办这项活动,并且敲打、挤压、跌倒的次数越多、越重,就越刺激,全村村民就越健壮,关系更和谐。
如果您错过了,别急,还有下列民俗活动等着您!赶紧滴,别再错过了!童坊镇:刻纸龙灯时间:农历正月十三--正月十五晚上
地点: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
内容:彭坊村刻纸龙灯,起源于公元年,至今有60余年的历史。刻纸龙灯整条龙的骨架都是用细长的竹蔑扎成。其中龙头、龙尾的表面多采用扎、剪、贴、裱的工艺制成,而龙身表面则采用了“刻纸”的制作工艺。龙身则是由各家各户制作的纸龙灯合成。村民在色纸上雕凿出各种图案,装裱在灯笼的方孔、长孔、三角孔上,最后将灯笼固定在客家人做土坯房的长条屋角子木板上,即形成一截龙身。每逢元宵,一定得到彭坊村观看火龙飞舞。
涂坊镇:迎花灯走古事
时间:农历正月十二--正月十五
地点:长汀县涂坊镇
内容:走古事被称为“山里的狂欢节”。每年正月十三当地各大房族,每出一棚古事。每棚古事由房族挑选身体健壮、胆量大的十岁左右男童两名,按戏剧内容装扮,勾画脸谱,身着戏袍,一名扮主角,一名扮底座的护将,固定在轿上,装饰各种彩绸花布,由二人抬着上街游街。当天,涂坊镇户户张灯结彩,共同参与这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盛事。
河田镇:游玻璃子灯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地点:长汀县河田镇、三洲镇
内容:在正月十五传统的元宵节,河田镇、三洲镇都会举行元宵节闹花灯。花灯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灯身、灯座和灯挂。灯身成八角,以竹篾片为骨架,成倒塔状。每当“迎灯”时,点燃蜡灯,每迎一天,都会逐步加上灯,意为添丁进口。点点灯火把整个花灯映得五光十色,扑朔迷离,让人看得眼花瞭乱,目不暇接。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一个灯组成的绚丽花篮。灯顶有一个铁环,作为穿插横杆便于撑起之用。花灯由两人作主力支撑而起,左各有两位,手执铁叉既可防摇晃又可帮助撑起。
四都圭龙山:罗公祖师的醮事时间:农历正月半过后至二月
地点:长汀县四都镇圭龙山风景区
内容:宋代汀郡太守郭祥正赋诗赞圭龙山:“神仙之府曰归龙,千层翠玉擎寒空,秀色凌风入城郭,半街晓日金蒙蒙。”山上的罗公祖师庙始建于宋代,历史悠久。圭龙山春醮为祈福醮,祈求罗公祖师保佑境内一年平安。春醮一般为一天两夜,第一天晚上祈福仪式。第二天正醮日,上午诵经,下午上表,晚上结束。
古城镇:花朝节时间:农历二月初二
地点:长汀县古城镇集镇
内容: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古城镇将迎来一个盛大的节日——花朝节,俗称“花朝”。这一天,人们呼朋引伴,拥向古城,说的是“看花朝”。古城人也早有准备,张灯结彩,酿好美酒,到处都喜气洋洋;街路上更是载歌载舞,龙灯、船灯和花灯齐上阵,广场上还有各种文娱节目的表演,都吸引着众多的看客;民间的迎神队伍则抬着马祖娘娘、关圣帝君、五谷大神等各种菩萨游行,沿路的村民都要设置烛台,焚香照烛、燃放鞭炮迎接,鞭炮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时至中午,每家每户都亲朋满座,笑语喧哗,非常热闹。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因为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故此得名。过了今天,年就算过完了。今夜之后,请开始新一年的打拼吧,所谓“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愿不负时光,不负努力,人安心安,花好月圆。早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