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长汀县城,弯弯曲曲走上52公里的公路和山路,终于来到了中国国家传统村落,汤屋村。
由名字可知,这里是汤姓族人聚居之地,从北宋开始,已有千年历史。历史上,这里是连接赣南、闽西的重要交通驿站之一。古驿道道穿村而过,块石砌成,北通四都、红山、武平和长汀县城,南往坪埔、濯田下上杭。
村口古道
登高鸟瞰,古村格局仍十分完整,中间为条石砌筑的关帝庙
关帝庙正立面
村中央有一座闽西少见的关帝庙,庙宇建筑材料是巨大条石、青砖以及木雕,石质斗拱牌楼有阴刻、龙狮镂雕、门当石鼓,十分壮观,门楼上阴刻着一副对联:赤面赤心千载难忘赤帝,青灯青史一意不负青天。据说还有两条雕刻精细的龙,几十年前已被破坏。关帝庙是该村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北宋建隆元年,至今已有年历史。
汤氏宗祠的外部结构非常独特,因后山龙脉为“虎形”,其宗祠的结构也为虎形,左右飞檐为耳,厅前两边的砖墙有两处圆孔为目,大门为口,远远看去虎视眈眈。宗祠为砖、木结构,门楼为青砖、条石及木质斗拱,飞檐翘角。
宗祠的斗拱、梁架细部
宗祠内部的双层屋面结构,内部卷棚起到装饰作用,作用类似当今的吊顶
宗祠内部的双层屋面结构,内部卷棚起到装饰作用,作用类似当今的吊顶。
作为连接赣南、闽西的重要交通驿站之一,汤屋村地理位置特殊。年3月,红四军从四都进入福建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时,汤屋村便成了重要的革命据点,汤氏宗祠成了红军“三打苦竹山”的指挥部。
“仪声祠”,曾为“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福建省分行闽西工农银行”,前身是个地主的大宅子,只可惜现在内部已坍塌,芳草萋萋。
村中土木结构的房屋
得益于特殊的地利之便,在“耕读为本”的年代,许多头脑精明的人走出山区,前往潮汕、赣州和汀州从事竹木贩运及其他经商活动发了财,历史上也有不少人获得了功名做了官,造就了山村的辉煌。据牌匾记载,汤屋村出的名人和文人有:清乾隆年间太学士汤立中、汤绍中,嘉庆年间贡生汤大莲,道光年间贡生汤玉荣,同治年间国学生汤振风,光绪年间生员汤志仁等。透过留存至今的“祖德流辉”、“成钧俊品”、“鹏程初步”、“世德流芳”、“才华延绍”、“耆德长春”、“岁进士”等匾额,也可见汤屋昔时的辉煌。
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毛泽东同志,现在已经成为闽西人民家家户户供奉的大神。
(部分介绍性文字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HOWTOGO
距离长汀县城65公里,车程约1小时30份,需租车前往。村中基本处于原生态状况,质朴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