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乡味,总有这么那么几种,沉在你我的味觉里,不经意间一搅动,就常常令人满口生津。客家黄元米果,无疑属于关乎客家乡味里的翘楚,这几个短短的文字一经出现,所有的味蕾立刻如春花般绽放而开……
客家黄元米果,满满的乡愁记忆有一种情愫只有客家人才懂;
有一种味道只有长汀人才有;
而,有一种文化,却能诉尽它们所有。
客家菜肴的制作离不开每一种独特的新鲜食材。黄元米果的制作取决于优质的原料“大禾米”。大禾米对生长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必须生长在阴凉的山田中,水温不能偏高,湿度又不能较低,光照时间还得短,且年均气温需保持在16.5-18摄氏度,最高不能超过39摄氏度。这样优质的自然条件只有在赣南才能相对满足。
每年秋收之后,客家人便开始准备了。首先要准备不少灰水来浸泡大米,长汀的客家人都会用长汀土生土长的黄元柴来制作。将其晾干,再火烧取其灰,水滤便为“灰水”也就是碱水。它滤出来的水,加入大米中,会使得制作出来的黄元米果更有韧性。
取适量的大禾米用灰水浸泡,冷却后再浸米一夜。
在制作过程中,另一种不可缺少的食材便是黄栀子(又称槐花籽)。用黄栀子干果提炼而成的天然色素栀子黄便是黄元米果特有的金黄色泽的秘密。除用做黄元米果,很多客家的传统手工美食都需用此来染色,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天然的色素便被慢慢遗忘了。
经过“灰水”和黄栀子水的一日浸泡,大米便开始发胀成金黄色了。
接着用纯净的山泉水洗米、淘米,然后再把米倒入大甑中,大火蒸熟。蒸米的工序也不能马虎,蒸熟染色后还要蒸一次,为得是使颜色更好的渗透进米饭中去。整个蒸米的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
大甑是木工用杉木板手工制作的蒸饭器皿,“肚量”极大,是以前客家人必备的生活用具,但现代生活中估计很难再看得到了。
米饭蒸好后,放置于大石臼内,用硬杂木棍捣烂成团。人工抖糍粑,要领是得快,要在米饭冷却之前将其抖烂,不然就很难抖动了。所以人要多,得花力气,那场面也是非常热闹,这力力气活,都是客家男人完成。
最后经过纯朴的客家妇人多番工艺修炼之后,带着浓浓的米香、带着暖暖的勤劳,客家美食黄元米果出炉了。
随着岁月的不停迁徙,客家人家家户户做黄元米果的热闹场景已不常在。但作为独特的客家美食——黄元米果依然是客家人寒冬腊月里最受欢迎的主食。
在这世代相传的客家美食里,每一道制作的精良工序都源自客家人最质朴的民俗风情,而我们都明白这些极致的美食只留给最勤劳的人。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坑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