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退休以后,在外地生活了多年。清明才刚过去个把月,都市的超市里,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粽子。哦,端午节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思绪插上了乡愁的翅膀,跨越群山峻岭,飞回到粼粼碧波的汀江,飞回到千家万户粽叶飘香的古城。
在长汀,端午节被称为五月节,是除了春节以外,最大的节日了。昔日,由于物质生活贫困,长汀大多数人家,一年当中只能做两套新衣服。一套是过年的新衣服,这是冬衣;另一套就是端午节做的新衣,这是夏衣。那时候,即使是再穷再苦的人家,也尽量在一年之中,做两套衣服。许多穷苦人家,春节过后就节衣缩食,在离端午节还有一个来月,就张罗着为全家人做新衣了。贫困家庭只能做粗布衣裳,那时的孩童们,多么盼望五月节的到来啊!因为,即便是粗布衣裳,穿在身上,也别提有多开心了。
每当五月节来临之际,汀城家家户户包粽子,汀城的街上摆满了卖粽叶的担子。长汀的粽子是三角粽,除了糯米粽子外,还有花生、豆沙的粽子,有的还加入了猪肉的肉粽。但最多的是什么东西也不加的碱粽,剥开翠绿的粽叶,那黄澄澄的碱粽,透出一股诱人的清香,粘上白糖,别提有多好吃了。
长汀吃粽子的习惯,也是源于纪念屈原的千年习俗。屈原投江而死,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放粽子。年复一年,每逢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就包粽子吃了。
长汀的端午节,还有洗“药把”浴的习俗。所谓“药把”,就是将各种的草药,捆扎成一大把一大把,长汀人俗称“药把”。“药把”主要由艾叶、菖蒲、桃树枝、墙斑(即爬墙虎)、冬青叶等组成。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汀城的大街小巷都可见到山区农民挑来的“药把”担子,每一大把草药只需一角钱,一大把就可以熬煮一大锅的水。
在端午节这天的中午,家家户户早早就熬好了“药把”水,一大锅滚烫的药水,打出几勺来,添上凉水,让孩子们先洗,然后给孩子们穿上新衣。小孩洗过后,家中的大人才逐个洗药浴。据说洗药浴可以防止身上长疮及其他皮肤病,还可以防止蚊子叮咬等。长汀人深信不疑,洗药浴的风俗至今犹存。
长汀端午节除了洗药浴以外,还要在家门口挂上菖蒲、艾条,用以驱邪。端午节来临,大家都买好了菖蒲、艾条,先将家里家外彻底清扫干净,然后把菖蒲、艾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挂了菖蒲、艾条后,一切邪气、瘴气就不会进入家门了。
昔日,长汀端午节还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屋里屋外,也洒上少许雄黄水,据说可以驱逐魔障,保护健康。小孩子不会喝酒,就把雄黄点在额头上。
在端午节来临前,汀城街上的裁缝店里、丝线摊子和手工刺绣摊子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用红绿彩布做成的“鸡公仔”、用各种颜色绸缎做成的荷包(长汀人称为香包),香包有石榴形状的、寿桃形状的、双鱼形状的,还有用五彩丝线缠绕成的丝线粽子,结成一串,小巧可爱。还有用红丝线做成的小网兜(这是用来装红蛋用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端午节这天,汀城大街小巷的孩子们,都穿着新衣,脖子上挂着红蛋网兜、鸡公仔和香包。一个个精神抖擞,兴高采烈,到处奔跑,成为汀城一道美丽的风景。鸡与吉同音,红蛋即太平蛋,把鸡公仔、红蛋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味着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端午节让小孩佩香包,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包内装有香草、朱砂、白芷等,清香四溢。现在,每当回忆起几十年前的童年往事,心中就充满着无限的留恋之情。
长汀端午节最为欢乐的,莫过于汀江的龙舟竞渡了。端午节那天,长汀县各企事业单位都参加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是在汀城水东桥至五通桥之间的汀江里举行,汀江两岸,人山人海,成为欢乐的海洋。
农历五月是各种蚊虫、蚂蚁孳生的季节。旧时,汀城流传五月节贴符驱虫的习俗。驱虫符是用一张正方形白纸做成,在白纸上写上一圈24个“白”字,这24个白字,代表一年24个节气,“白”字是代表洁白、干净。在白字组成的圆圈中央,竖着写上四句口诀:“五月五日午时节,二十四字白如雪,蛇虫蚊蚁皆除去,董仲仙师真口诀。”五月节的正午时分,将驱虫符贴在家中的厨房或厅堂的墙壁上。据说这样,就可以在未来的一年内,家中没有虫害。
端午时节正是南方的雨季,称为“龙船雨”。记得小时候,穿上了新衣,急着要到外面玩耍,偏偏天公不作美,正下着雨。于是嘴里抱怨着:“锅毛,五月节又落雨了!”母亲在一旁说:“五月节落雨好呀!”我不解地问母亲:“样帮五月节落雨好?”母亲说:“满仔,你不晓得,阴间的恶鬼要在五月节这天把药拿出来炙(晒),炙好的药,都给凡间的人吃。五月节落雨,恶鬼就不能炙药了,那些药都会沤烂,凡间的人就不用吃药啦。”我从小怕吃药,恶鬼的药沤烂了,就不用吃药了,好爽啊!从此以后,我对端午节下雨,就不那么反感了。
旧时,汀州百姓生活贫寒,但他们的心里有着许多非常美好善良的东西。
哦,一年一度端阳到,尽是满满的记忆,满满的感恩!
手机随拍:紫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