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328250.html
3月15日-16日晚八点,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记住乡愁》栏目首次播出大型纪录片《长汀古城:客家首府红军故乡》(上、下集)。
该片由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住建部、国家文物局指导,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电视局、长汀县委宣传部、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组织拍摄。
大家看到家乡长汀古城以及客家人开拓进取的精神传承和肩挑大义的家国情怀又一次在央视精彩呈现,激动又自豪。
《记住乡愁》第七季第四十八集长汀—客家首府红军故乡(上)
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记住乡愁》第七季第四十九集长汀—客家首府红军故乡(下)
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千年古郡耀荣光
古城的乡愁印记
节目播出后唤起了汀州人久违的乡愁情怀纷纷发表观后感悟微长汀今天先节选三篇和大家分享
七律?汀州小贩印象——《记住乡愁》观后感一一声吆卖破长空,终日穿行里巷中。
两桶蔸汤挑岁月,满头白发忆青葱。
春秋冬夏随心过,雨雪风霜顺路通。
生意无求红似火,悠闲豁达若仙翁。
鹊桥仙?夜汀州——《记住乡愁》观后感二
凤凰姐妹,小家碧玉,翠岭清江向暮。华灯初上耀重楼,更兼那,廊桥飞渡。
波摇月影,霓虹织梦,缈缈丝弦箫鼓。穿街走巷问青蚨,着汉服,漫城寻古。
汉宫春?汀州不夜天——《记住乡愁》观后感三
南国山城,十万人家处,夜夜相思。银花火树醉眼,贾肆风旗。宫灯垂串,过店头,梦里寻诗。青石板,来来去去,曾留多少传奇。
最爱霓虹幻彩,那忽明忽暗,光影迷离。游船画舫轻漾,如醉如痴。青霜利剑,探苍穹,摇曳多姿。留恋着,人间天上,嫦娥应悔当时。
七律?绿色汀州——《记住乡愁》观后感四披荆斩棘敢争先,众志成城绘彩篇。
昔日穷村连凸岭,今朝旷野遍良田。
黄莺偏爱溪边柳,苍鹭痴迷水底天。
多谢春风携暖意,桃红李白斗娇妍。
永遇乐?松毛岭哀思
——《记住乡愁》观后感五峻岭葱茏,焰红簇簇,杜鹃啼唤。雨润清明,春光无限,思绪随风转。密林深涧,悬崖峭壁,多少儿郎魂断。埋青冢,丰碑一段,任由后人怀缅。
旌旗猎猎,军号嘹亮,险隘重关鏖战。拱卫苏区,忠心赤胆,个个英雄汉。死生两忘,不惜热血,何惧硝烟弥漫。曾闻得,山河呜咽,鬼神叹赞。
玉楼春?古韵汀州——《记住乡愁》观后感六
垛堞逶迤唐宋韵,两岸一江相互衬。老街徐步觅清明,醇厚更将游客引。
古柏苍苍谁问讯,楼阁巍巍江月近。流光溢彩夜汀州,山色迷离如玉润。
渔家傲?纪念红四军入闽第一仗——《记住乡愁》观后感七旌旗猎猎军号响,神兵奋勇谁能挡。霄岭逶迤如细浪。攀迭嶂。旗开得胜钲歌唱。
苦难黎民迎解放,工农武装声威壮。闽赣苏区成榜样。心欢畅。燎原之火汀州亮。
文/刘金福
古城的乡愁印记——大型纪录片《长汀:客家首府红军故乡》观后
“城内青山城外田,三水绕城桥相连,八景九门十古寺,万树梅花杏花天。”宋代汀州太守陈轩的这首诗,概括了古城长汀的自然和人文之美。这座小城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所在地,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首府、红色革命圣地。
近些年,原本相对沉寂的古城长汀声名大噪。3月15日、16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记住乡愁》栏目首次播出大型纪录片《长汀古城:客家首府红军故乡》上、下两集。当看到家乡熟悉的景、物、人在屏幕上一一呈现,家乡的历史在讲述者口中娓娓道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汀人,怎能不为此感到由衷的自豪?客家人开拓进取的精神传承、肩挑大义的家国情怀,怎能不令屏幕前的每一个人为之震撼?
长汀,是古老的家园。客家先民是优秀的汉民族支系,本居中原,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不远万里辗转迁徙而来。“举族南迁身是客,年久他乡即故乡。”凭着与生俱来的勤劳、勇敢、善良与智慧,客家祖先在长汀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扎根繁衍,生生不息。片中那条飘逸如练的河流,是客家人的母亲河——汀江。濯濯汀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客家儿女。明清以后,勤劳勇敢的客家先辈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寻求发展。广大客家游子虽远离故土,但那条渗透客家人辛勤汗水的母亲河,却一直流淌于他们心间,成为他们的乡愁印记。
长汀,是厚重的历史。小城的大街小巷,既有历经沧桑的厚重,又有古典淳朴的韵致,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和无尽的遐思。保存完好的城门、城墙、祠堂、古桥、古树,一条条街巷、一座座民居,诉说着客家日子的富足从容,迎来一个个春暖花开。片中重点展现的汀州古城墙,是长汀历史悠久的标志和象征,也是长汀人的骄傲和珍宝。千百年来,它担负着保护家园的重大使命,其伟岸的身躯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不仅拦住了东、西面的滔滔洪水,挡住了来自西、北面的朔风,还多次阻遏了外来的兵匪之患。每一块砖头都刻满了历史,真可谓“一座古城墙,半部汀州史”。历经沧桑的古城墙,见证了汀州大地的文明进程,给古城人民带来幸福与安宁,使之成为客家人的宜居福地和精神家园。对古城墙的保护与修复,则充分体现了长汀儿女对家乡的拳拳赤子之心。
长汀,是文化的沃土。漫长的历史长河变迁,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无论是岁时节气习俗、民间信仰,庙会、赶圩,宗祠礼仪,民间文化艺术,还是客家方言、客家饮食,无不忠诚地传承着华夏传统文化。比如片中提到的长汀童坊镇彭坊村刻纸龙灯,工艺精湛,享誉全国。龙灯的纹饰多样、生动,常见的有“双龙戏珠”“喜鹊攀枝”“五谷丰登”等图案,表达了客家人祈求幸福、安宁、祥和的心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民间刻纸工艺中的一朵奇葩。长汀还养育了中国文学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唐代名宦陈剑、宋代宋慈、元代罗良、明代马驯、清代刘国轩、上官周等。许多文化名人如张九龄、纪晓岚等曾在长汀驻足、游历、客居或常驻,并留下了众多吟咏长汀山水胜景和风情古迹的诗文作品,使这座古老的山城拥有了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当代,则培育出了杨成武、傅连暲、涂通今等十三位开国将军,北村、谢有顺、李西闽、杨鹏等全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走出了“北斗”功臣王飞雪……他们的骄人成就,激励着后人刻苦向上、努力奋斗!
长汀,是红军的故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国革命转折之地,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中央红军正规化的摇篮,被誉为“红色小上海”。片中所讲到的松毛岭战役、观寿公祠、“长征零公里处”“生命等高线”,还有赖二妹、钟根基等名字,我们自小就耳熟能详。我们不会忘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整个闽西大地风起云涌。农民武装暴动如火如荼,反围剿,肃顽敌,“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大敌当前,英雄的长汀儿女为了民族正义慷慨赴难、九死不悔。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震天动地的壮丽诗篇。长汀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路上伤亡最为惨重的惊天一战。主要由闽西子弟兵组成的红三十四师作为后卫师,为掩护主力红军几乎全军覆没,六千多名闽西子弟的忠骨埋于他乡,红三十四师也因此而有了一个悲壮的名字——绝命后卫师!如果说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那么,湘江战役就是最悲壮的英雄配曲!如果说长征是无数红军勇士的群雕,那么,湘江战役就是闽西英烈的无字丰碑!今天,我们随着片中的镜头,再次回顾这段历史,是为了缅怀无数为中国革命胜利而英勇献身的英烈,是为了铭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我们将继承先辈的遗志,弘扬苏区精神,艰苦创业,在这片红土地上挥笔谱写崭新的诗篇!
《客家首府红军故乡》是一部精彩之作,记录了长汀古城的发展历程,表现了客家人的诸多优良品质,赞美了客家人伟大而平凡的形象,具有丰富的历史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记住乡愁,更加深刻地感悟先辈的信仰和精神,更加牢记初心与使命!
文/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范晓莲
千年古郡耀荣光——《长汀:客家首府,红军故乡》观后感
看完中央电视台CCTV-4播出的《长汀——客家首府,红军故乡》后,我心潮起伏,神情亢奋,充满了作为客家儿女的自豪,沉浸在故乡声名远扬的荣光中……
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七季)分上下两集播出了《长汀——客家首府,红军故乡》。影片从客家人的迁徙入汀说起,详尽介绍了汀州古城的历史、汀州的山川风物、汀州的习俗传承、汀州的红色印记以及汀州人治理水土流失的执着与实践等,展现了客家人筚路蓝缕,不畏艰险,敢为人先,耕读传家,吃苦耐劳,孝老敬亲的美德,展现了汀州人跟党走,听党话,干革命不怕牺牲,搞建设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
唐宋古城,飞檐翘角的黛瓦青砖,厚实坚固的蜿蜒城墙,巍峨耸峙的轩昂门楼,历经千年依然苍翠的双柏,灯笼高挂旗幡猎猎的商铺,高低不平油光发亮的青石板,以及古色古香中写满沧桑的风雨廊桥,无不诉说着各自悠远的尘封故事。千年风雨,千年沧桑,带走的是客家人为避战乱一路南迁的旅途辛酸,以及客家人拓荒创业的艰难悲叹,留下的是汀州古城的繁华富庶,花团锦簇,雅韵流香。故乡汀州,以其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古祠堂、古民居、古街巷等建筑,从“八王之乱”时起,就被誉为八闽“客家首府”;年,又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头衔,成为福建四大名城之一;更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年,中国烹饪协会又授予长汀县“中国客家菜之乡”称号,荣膺“福建美食名城”赞誉。美丽山城,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快活地分享着来之不易的璀璨荣光。
“红军故乡”、“红色小上海”的荣光当之无愧!“二十年红旗不倒”的事实便是最好的例证。从年红军入闽开始,我们汀州客家人就抱定一颗心,立志跟党走,立志干革命!血雨腥风里,我们的祖辈父辈们,志坚信笃,毫不动摇,战前参军,不怕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松毛岭阻击战中,汀州儿郎踊跃参军,妇女老人积极支前,送弹药、送干粮、抬担架、运伤员……长征开始,八千多名闽西子弟义无反顾地踏上漫漫征程,其中有近三分之一是长汀籍儿郎。在惨烈的湘江血战中,为确保中央红军顺利过江,英雄的闽西子弟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乐章。前方的汀州儿郎浴血奋战,生死无畏;后方的汀州乡亲同样竭尽全力为革命作出应有的贡献:筹军粮、制军服、编斗笠、做军鞋、救伤员,日夜奔忙,沥胆披肝。据史料记载,在年6月红军征粮10万担任务中,短短的3个月内,福建长汀县完成征粮担,兆征县完成担,汀东县完成担,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二。在筹备物资运动中,长汀人民更是倾其所有,慷慨相助。仅在年6月15日至22日的8天中,就收集了铜斤、锡斤、铁多斤,还有子弹壳多斤。长汀县赤男区一次就向红军部队送去了多双草鞋。红军斗笠厂年8月的产量超过了20万顶,红军军服厂给红军发放统一的军服多套。长汀人民不仅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更表现出与红军子弟命运与共的血脉亲情,绝不愧对于“红军故乡”的荣光——我们引以自豪的荣光!
吃苦耐劳,守望家园,“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拓荒精神亦是我们头顶灿烂的荣光!长汀作为中国南方集中的红壤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过度的垦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戴上“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全国贫困县”的帽子。痛定思痛,穷则思变!找准穷因的汀州人民不等不靠,撸起袖子说干就干,开始了治山治水的艰难历程。我们发扬新时代的愚公精神,立志一代接着一代干!苍天不负有心人!在长汀人民的汗水浇灌下,昔日的“火焰山”终于展现出今日的绿意葱茏,瓜果飘香……今日汀州,生机盎然,绿水青山,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福建省区域经济“十佳”县之一。美丽家园,宜居福地,是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荣光!
饮水思源,不忘来路,我们秉承着中原的习俗与传统,汇聚成不屈不挠、接续奋斗的“客家精神”,抒写着新时代“客家首府”的新辉煌!汀州客家人孝老敬亲,敦亲睦族,联结着五洲四海,联结着血脉宗亲。客家祖地,成为各地游子心中的牵挂,成为客属后裔的心灵家园。清明时节,海内外客家子弟返乡祭祖,谒祖寻根,人如潮涌,摩肩接踵……在古城墙修复、名城建设中,他们更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倾其所有!“天下客家一家亲”的旗帜,亦是辉耀在我们“客家首府”上空的熠熠荣光!
客家首府,红军故乡!璀璨荣光,来之不易,辉耀家乡。历史名城,人文荟萃,锦绣山川。美好家园,妻贤子孝,幸福徜徉。
沉浸在“客家首府”的五彩荣光中,我们惬意舒怀,步履轻盈地向着新生活阔步前行!
文/长汀县腾飞小学丘富开
这两集《记住乡愁》你看了吗?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触呢?欢迎在下面评论区分享哦~
网编:陈炳林邱冰花
编审:吴德荣黄建良
监制:邓柱元
总监制:钟彬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